-- 會員 / 註冊 --  
 帳號:
 密碼:
  | 註冊 | 忘記密碼
3/26 新書到! 3/19 新書到! 3/14 新書到! 12/12 新書到!
購書流程Q & A站務留言版客服信箱
3ds MaxMayaRhinoAfter EffectsSketchUpZBrushPainterUnity
PhotoShopAutoCadMasterCamSolidWorksCreoUGRevitNuke
C#CC++Java遊戲程式Linux嵌入式PLCFPGAMatlab
駭客資料庫搜索引擎影像處理FluentVR+ARANSYS深度學習
單晶片AVROpenGLArduinoRaspberry Pi電路設計CadenceProtel
HadoopPythonStm32CortexLabview手機程式AndroidiPhone
可查書名,作者,ISBN,3dwoo書號
詳細書籍分類

ANSYS 14完全自學一本通

( 簡體 字)
作者:陳艷霞,林金寶類別:1. -> 工程繪圖與工程計算 -> ANSYS
譯者: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ANSYS 14完全自學一本通 3dWoo書號: 34717
詢問書籍請說出此書號!

缺書
NT售價: 450

出版日:1/1/2013
頁數:744
光碟數:1
站長推薦:
印刷:黑白印刷語系: ( 簡體 版 )
加入購物車 加到我的最愛
(請先登入會員)
ISBN:9787121188336
作者序 | 譯者序 | 前言 | 內容簡介 | 目錄 | 
(簡體書上所述之下載連結耗時費功, 恕不適用在台灣, 若讀者需要請自行嘗試, 恕不保證)
作者序:

譯者序:

前言:

ANSYS 14是2011年年底推出的最新版本,它為工程分析提供了充分的分析手段。目前,ANSYS已經在很多領域得到了應用,結構分析領域無疑是ANSYS應用的成功案例之一。本書針對ANSYS在結構分析領域成功應用的結果及國內機械類、土木類等領域急需進行結構工程分析的專業人才的需求,編寫了本書。
本書分為兩部分共26章,第一部分為基礎部分(第1~6章),第二部分為專題部分(第7~26章),各章內容簡單介紹如下。
第1章:ANSYS基礎操作入門。主要介紹ANSYS圖形用戶界面、使用環境、選取操作和分析基本流程等內容,主要為ANSYS新用戶介紹部分基礎知識。
第2章:幾何建模。主要介紹坐標系、工作平面、幾何建模等。在幾何建模部分,詳細介紹了關鍵點、硬點、線、面、體的創建、一般操作和布爾操作的命令方式和GUI方式。另外,還通過案例說明了從其他CAD軟件建立的模型導入到ANSYS中的方法。
第3章:建立有限元模型。主要介紹建立有限元模型的相關內容,包括幾何模型網格劃分、直接生成網格單元和耦合與約束方程等內容。
第4章:加載與求解。主要介紹加載與求解過程相關的設置和內容,為了進行合理地加載,首先介紹了對象選取相關內容;在加載相關內容中,詳細講解了加載過程、施載對象、載荷類型、載荷步設置和施載方式等內容;在求解相關內容中,介紹了分析類型、求解器、輸出控制、多載荷步求解和重啟動等內容。
第5章:后處理。主要介紹在通用后處理器和時間歷程后處理器進行結果處理的方法,包括在通用后處理器中,查看特定時間點或頻率點上整個模型的響應狀況;在時間歷程后處理器中,查看特定模型實體求解結果在整個時間或頻率范圍內的變化情況。
第6章:ANSYS參數化處理。主要介紹標量參數和數組參數的使用、參數表達式和參數的函數處理方法,以及APDL設計語言中宏的調用、無條件轉移控制、條件轉移控制、重復操作和循環等方面的內容。
第7章:線性靜力學分析。主要介紹線性靜力學分析的相關理論和分析過程,并通過算例詳細說明了分析過程。
第8章:非線性分析。主要介紹非線性分析的種類及其相關內容,并通過算例比較了在幾何非線性條件下結構的響應與線性條件下結構的響應的區別,還通過算例分析了非線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響應情況。
第9章:屈曲分析。主要介紹線性屈曲分析和非線性屈曲分析,并通過算例對這兩種方法的分析過程進行了說明,并對結果進行了簡單對比。
第10章:模態分析。主要介紹模態分析的相關理論與模態分析過程,并通過算例分別說明了簡單模型、實體模型和循環對稱結構模態分析的基本步驟。
第11章:諧響應分析。主要介紹用完全法、縮減法和模態疊加法求解諧響應分析的基本過程,并通過算例分析對分析過程進行了說明。
第12章:瞬態分析。主要介紹使用完全法、縮減法和模態疊加法求解瞬態分析的基本過程,并通過算例分析對分析過程進行了說明。
第13章:譜分析。主要介紹單點響應譜分析、多點響應譜分析和功率譜密度分析等 3類譜分析的方法,并通過算例分析對分析過程進行了說明。
第14章:線性擾動分析。主要介紹線性擾動模態分析、線性擾動屈曲分析和線性擾動諧響應分析的操作過程,并使用算例進行了線性擾動模態分析。
第15章:密封墊片分析。主要介紹密封墊片類材料分析過程、單元類型、材料屬性和建模方法,并使用算例進行了說明。
第16章:斷裂分析。主要介紹斷裂參數J積分、能量釋放率和應力密度的計算方法和斷裂區域建模方法,并使用算例進行了說明。
第17章:脫落分析。主要介紹基于接口單元或基于接觸單元的建模方式,并使用算例對基于VCCT法分析和基于接觸單元建立的裂紋擴展模型的脫落分析過程進行了說明。
第18章:復合材料分析。主要介紹復合材料支持的單元、構造、失效準則等,并使用算例對復合材料殼單元和實體單元的建模分析過程進行了說明。
第19章:疲勞分析。主要介紹疲勞計算的參數設置和疲勞分析過程,并使用算例對疲勞分析過程進行了說明。
第20章:梁單元模型分析。主要介紹主要介紹梁單元的截面構造及建模過程,并使用算例對不同的梁單元截面建立的模型進行了分析和說明。
第21章:殼單元模型分析。主要介紹殼單元的截面構造及建模過程,并使用算例對不同的殼單元截面建立的模型進行了分析和說明。
第22章:強化材料建模分析。主要介紹離散強化和層片強化的建模方式及分析過程,并使用算例對兩種強化方式進行了說明。
第23章:接觸分析。主要介紹接觸分析的交互工具、單元類型,以及多種接觸類型的分析過程,包括面面接觸、點面接觸、梁梁接觸、線面接觸、點點接觸和多點約束和裝配等,并使用算例對面面接觸分析過程進行了說明。
第24章:多體運動學分析。主要介紹多體運動學分析過程、柔體建模、剛體建模、連接部件單元及其使用,并使用算例對多體運動學的分析過程進行了說明。
第25章:熱分析。主要介紹熱分析使用的物理量及其單位、單元類型以及熱分析的理論基礎、穩態熱分析和瞬態熱分析的分析過程,并通過兩個算例分別對穩態熱分析和瞬態熱分析的分析過程進行了說明。
第26章:DesignXplorer設計優化。主要介紹使用DesignXplorer進行設計的基本操作、支持DesignXplorer設計的單元類型及其參數,并通過板厚優化設計算例,簡單說明了優化設計的過程。
本書由陳艷霞、林金寶編著,其中第1~6、14~23章由陳艷霞編寫,第7~13,24~26章由林金寶編寫,參與編寫的還有丁金濱、張衛東、白明輝、王淑明、王俊峰、陳丹、呂小軍、高靜、張少華、吳永福、程國華、石良臣等。由于作者水平和編寫時間有限,書中欠妥錯誤之處在所難免。作者真誠希望廣大讀者朋友和各位同仁能夠及時指出書中任何需要修改的地方,共同促進本書質量的提高。
編著者
內容簡介:

本書是針對最新版本ANSYS 14在工程分析中的應用進行編寫的。根據內容的側重點不同,全書可分為基礎、專題兩個部分。基礎部分是按照ANSYS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流程和基礎操作,將有關知識分為6章,分別為ANSYS基礎操作入門、幾何建模、建立有限元模型、加載與求解、后處理及ANSYS參數化處理。專題部分是按照ANSYS中進行分析的對象與目的不同,將有關的結構基礎分析知識分為20個專題,并分別在20個章節中說明。通過這20章的學習,用戶能掌握使用ANSYS進行分析的基礎方法,形成結構分析的整體概念,并能完成大多數結構工程問題模型的分析任務。
為了使用戶能夠更好地操作ANSYS,本書中對所有的算例的命令流都進行了注釋,而且將命令流放在比GUI交互更重要的位置上進行說明。這樣也將有助于用戶將ANSYS視為專業編程軟件,利用已有的編程知識快速入門與提高。另外,所有的算例模型及結果文件均刻制在光盤上,供用戶參考。

目錄:

第1章 ANSYS基礎操作入門1
1.1 ANSYS圖形用戶界面2
1.1.1 GUI布局2
1.1.2 GUI使用介紹3
1.1.3 對話框組件介紹7
1.2 ANSYS使用環境9
1.2.1 程序處理器9
1.2.2 ANSYS數據庫10
1.2.3 ANSYS文件11
1.2.4 ANSYS啟動和交互13
1.3 圖形化選取15
1.3.1 鼠標按鍵選擇功能分配16
1.3.2 空間選取和實體選取16
1.3.3 查詢選取17
1.4 ANSYS分析入門18
1.5 實例:添加Tiff格式照片輸出快捷按鈕設置19
1.6 本章小結21
第2章 幾何建模23
2.1 ANSYS建模概述24
2.2 坐標系25
2.2.1 全局坐標系25
2.2.2 局部坐標系26
2.2.3 節點坐標系30
2.2.4 其他坐標系32
2.3 工作平面33
2.3.1 創建工作平面34
2.3.2 工作平面操作36
2.4 幾何建模38
2.4.1 圖元基本操作38
2.4.2 幾何建模通用操作73
2.4.3 布爾操作79
2.4.4 查看幾何模型性質83
2.5 實例:斜齒輪幾何建模83
2.6 模型文件導入88
2.7 本章小結91
第3章 建立有限元模型93
3.1 幾何模型網格劃分94
3.1.1 劃分方式94
3.1.2 定義單元屬性94
3.1.3 網格劃分控制101
3.1.4 網格劃分113
3.1.5 網格檢查與修改116
3.1.6 螺栓網格劃分119
3.2 直接生成網格單元簡介122
3.3 耦合與約束方程122
3.3.1 耦合122
3.3.2 約束方程125
3.4 本章小結127
第4章 加載與求解129
4.1 對象選取與組件、集合130
4.1.1 對象選取130
4.1.2 組件與集合132
4.2 加載135
4.2.1 加載過程135
4.2.2 施載對象140
4.2.3 載荷類型141
4.2.4 載荷步通用設置154
4.2.5 施加載荷方式155
4.3 求解157
4.3.1 分析類型158
4.3.2 求解器159
4.3.3 求解與輸出161
4.3.4 多載荷步求解162
4.3.5 重啟動分析163
4.4 本章小結164
第5章 后處理165
5.1 后處理概述166
5.1.1 后處理器類型166
5.1.2 結果文件166
5.1.3 后處理中的數據166
5.2 通用后處理器(POST1)167
5.2.1 讀取結果數據167
5.2.2 圖形方式查看結果170
5.2.3 面操作179
5.2.4 列表顯示結果187
5.2.5 將結果映射到路徑189
5.2.6 結果查看器192
5.2.7 部分其他操作192
5.3 時間歷程后處理器(POST26)192
5.3.1 時間歷程變量查看器193
5.3.2 定義變量193
5.3.3 變量數據運算操作196
5.3.4 查看變量197
5.4 本章小結199
第6章 ANSYS參數化處理201
6.1 APDL概述202
6.2 使用參數202
6.2.1 標量參數202
6.2.2 數組參數204
6.2.3 參數表達式209
6.2.4 函數處理209
6.3 APDL程序控制209
6.3.1 宏的調用210
6.3.2 無條件轉移控制210
6.3.3 條件轉移控制211
6.3.4 重復操作211
6.3.5 循環212
6.4 本章小結212
第7章 線性靜力學分析213
7.1 線性靜力學分析概述214
7.1.1 線性結構力學知識基礎214
7.1.2 有限元模型屬性216
7.2 線性靜力學分析過程218
7.2.1 前處理218
7.2.2 加載求解219
7.2.3 后處理219
7.3 算例1:非均勻截面梁受扭矩分析219
7.3.1 問題描述與分析219
7.3.2 前處理220
7.3.3 加載與求解223
7.3.4 后處理224
7.4 算例2:開孔板應力集中分析225
7.4.1 問題描述與分析225
7.4.2 前處理226
7.4.3 加載與求解230
7.4.4 后處理232
7.5 算例3:各向異性材料與熱膨脹236
7.5.1 問題描述與分析236
7.5.2 前處理237
7.5.3 加載與求解240
7.5.4 后處理243
7.6 算例4:軸對稱結構承受函數載荷和角速度246
7.6.1 問題描述與分析246
7.6.2 前處理246
7.6.3 加載與求解250
7.6.4 后處理251
7.7 本章小結255
第8章 非線性分析257
8.1 非線性分析概述258
8.1.1 幾何非線性258
8.1.2 材料非線性260
8.2 靜態非線性分析基本過程261
8.2.1 前處理261
8.2.2 加載與求解266
8.2.3 后處理267
8.3 算例1:桁架大變形分析269
8.3.1 問題描述與分析269
8.3.2 前處理269
8.3.3 加載與求解274
8.3.4 后處理276
8.4 算例2:多線性各向同性強化材料應力—應變分析278
8.4.1 問題描述與分析278
8.4.2 前處理278
8.4.3 加載與求解282
8.4.4 后處理284
8.5 本章小結286
第9章 屈曲分析287
9.1 屈曲分析概述288
9.2 線性屈曲分析步驟289
9.2.1 前處理289
9.2.2 求取靜態解289
9.2.3 求取屈曲解289
9.4.4 后處理291
9.3 非線性屈曲分析步驟291
9.3.1 前處理291
9.3.2 加載與求解291
9.3.3 后處理292
9.4 算例1:中間鉸支增強穩定性線性分析292
9.4.1 問題描述與分析292
9.4.2 前處理293
9.4.3 求取靜態解297
9.4.4 求取屈曲解299
9.4.5 后處理300
9.5 算例2:中間鉸支增強穩定性非線性分析300
9.5.1 問題描述與分析300
9.4.2 前處理301
9.4.3 加載與求解301
9.4.4 后處理303
9.6 本章小結306
第10章 模態分析307
10.1 模態分析概論308
10.2 模態分析過程308
10.2.1 前處理309
10.2.2 加載與求解309
10.2.3 后處理314
10.2.4 施加預應力效應316
10.2.5 循環對稱結構的模態分析317
10.3 算例1:帶集中質量結構扭振分析319
10.3.1 問題描述與分析319
10.3.2 前處理320
10.3.3 加載與求解323
10.3.4 后處理324
10.4 算例2:音叉固有頻率分析326
10.4.1 問題描述與分析326
10.4.2 前處理326
10.4.3 加載與求解329
10.4.4 后處理331
10.5 算例3:循環對稱結構振動模態分析332
10.5.1 問題描述與分析332
10.5.2 前處理333
10.5.3 加載與求解337
10.5.4 后處理339
10.6 本章小結341
第11章 諧響應分析343
11.1 諧響應分析概論344
11.1.1 諧響應分析簡介344
11.1.2 諧響應分析理論簡介344
11.2 諧響應分析過程346
11.2.1 完全法分析過程347
11.2.2 縮減法分析過程352
11.2.3 模態疊加法分析過程354
11.3 算例1:機翼諧響應完全法分析355
11.3.1 問題描述與分析355
11.3.2 前處理355
11.3.3 加載與求解359
11.3.4 后處理361
11.4 算例2:機翼諧響應縮減法分析363
11.4.1 問題描述與分析363
11.4.2 前處理364
11.4.3 模態分析求解364
11.4.4 諧響應分析求解365
11.4.5 后處理366
11.5 算例3:機翼諧響應模態疊加法分析368
11.5.1 問題描述與分析368
11.5.2 前處理368
11.5.3 模態分析求解368
11.5.4 諧響應分析求解369
11.5.5 后處理370
11.6 本章小結371
第12章 瞬態分析373
12.1 瞬態分析概論374
12.2 瞬態分析過程377
12.2.1 完全法分析瞬態過程377
12.2.2 縮減法分析瞬態過程384
12.3.3 模態疊加法分析瞬態過程388
12.3 算例1:懸板瞬態響應完全法分析389
12.3.1 問題描述與分析389
12.3.2 前處理389
12.3.3 加載與求解393
12.3.4 后處理396
12.4 算例2:懸板瞬態響應縮減法分析398
12.4.1 問題描述與分析398
12.4.2 前處理398
12.4.3 加載與求解398
12.4.4 后處理401
12.5 算例3:懸板瞬態響應模態疊加法分析401
12.5.1 問題描述與分析401
12.5.2 前處理401
12.5.3 模態分析求解402
12.5.4 瞬態分析求解403
12.5.5 后處理403
12.6 本章小結404
第13章 譜分析405
13.1 譜分析概述406
13.2 譜分析過程406
13.2.1 單點響應譜分析過程407
13.2.2 隨機振動功率譜密度分析410
13.3 算例1:屋頂單點響應譜分析415
13.3.1 問題描述與分析415
13.3.2 前處理416
13.3.3 模態分析求解419
13.3.4 譜分析求解421
13.3.5 后處理423
13.4 算例2:屋頂多點響應譜分析425
13.4.1 問題描述與分析425
13.4.2 前處理425
13.4.3 模態分析求解425
13.4.4 譜分析求解425
13.4.5 后處理427
13.5 算例3:屋頂隨機振動譜分析428
13.5.1 問題描述與分析428
13.5.2 前處理428
13.5.3 模態分析求解428
13.5.4 譜分析求解429
13.5.5 后處理430
13.6 本章小結431
第14章 線性擾動分析433
14.1 線性擾動分析概述434
14.1.1 假設與限制434
14.1.2 線性擾動分析理論概述434
14.2 線性擾動分析過程437
14.2.1 線性擾動模態分析過程437
14.2.2 線性擾動屈曲分析過程438
14.2.3 線性擾動諧響應分析過程438
14.3 算例:線性擾動模態分析440
14.3.1 問題描述與分析440
14.3.2 前處理441
14.3.3 基礎分析求解443
14.3.4 重建剛度矩陣445
14.3.5 線性擾動模態分析求解446
14.3.6 后處理447
14.4 本章小結448
第15章 密封墊片分析449
15.1 密封墊片分析概述450
15.2 密封墊片分析過程450
15.2.1 墊片單元450
15.2.2 材料定義452
15.2.3 網格劃分455
15.2.4 求解與查看結果456
15.3 算例:密封墊片分析457
15.3.1 問題描述與分析457
15.3.2 前處理457
15.3.3 加載與求解463
15.3.4 后處理466
15.4 本章小結468
第16章 斷裂分析469
16.1 斷裂分析概論470
16.1.1 斷裂模式470
16.1.2 斷裂力學參數計算470
16.1.3 斷裂仿真方法472
16.2 斷裂分析過程472
16.2.1 J積分計算過程473
16.2.2 能量釋放率計算過程478
16.2.3 應力密度系數計算過程478
16.3 算例:應力集中點斷裂分析480
16.3.1 問題描述與分析480
16.3.2 前處理480
16.3.3 靜態分析加載493
16.3.4 設置計算參數494
16.3.5 求解495
16.3.6 后處理495
16.4 本章小結496
第17章 脫落分析497
17.1 脫落分析過程498
17.1.1 基于VCCT的裂紋擴展仿真498
17.1.2 基于接口單元的界面脫落建模方式505
17.1.3 基于接觸單元的界面脫落建模方式510
17.2 算例:基于VCCT法的懸臂梁界面開裂分析510
17.2.1 問題描述與分析510
17.2.2 前處理510
17.2.3 設置裂紋擴展路徑516
17.2.4 加載與求解517
17.2.5 后處理519
17.3 本章小結522
第18章 復合材料分析523
18.1 復合材料建模分析過程524
18.1.1 選擇合適的單元類型524
18.1.2 定義復合材料構造525
18.1.3 設置失效準則527
18.1.4 復合材料建模和后處理建議528
18.2 算例1:復合材料殼單元分析530
18.2.1 問題描述與分析530
18.2.2 前處理530
18.2.3 加載與求解534
18.2.4 后處理535
18.3 算例2:復合材料實體單元分析537
18.3.1 問題描述與分析537
18.3.2 前處理537
18.3.3 加載與求解541
18.3.4 后處理542
18.4 本章小結543
第19章 疲勞分析545
19.1 疲勞分析概述546
19.2 疲勞分析過程546
19.2.1 疲勞分析操作步驟547
19.2.2 疲勞分析命令流樣式554
19.3 算例:L架疲勞分析555
19.3.1 問題描述與分析555
19.3.2 前處理555
19.3.3 加載與求解558
19.3.4 后處理561
19.3.5 疲勞計算561
19.4 本章小結564
第20章 梁單元模型分析565
20.1 梁單元概述566
20.2 梁單元建模566
20.2.1 創建梁截面568
20.2.2 使用非線性及復合材料梁截面571
20.3 算例:復合截面與普通截面梁靜力對比分析574
20.3.1 問題描述與分析574
20.3.2 前處理574
20.3.3 加載與求解580
20.3.4 后處理581
20.4 本章小結582
第21章 殼單元模型分析583
21.1 創建殼單元截面過程584
21.1.1 普通截面584
21.1.2 合成截面586
21.2 算例:復合截面與普通截面殼靜力對比分析587
21.2.1 問題描述與分析587
21.2.2 前處理588
21.2.3 加載與求解591
21.2.4 后處理592
21.3 本章小結593
第22章 強化材料建模分析595
22.1 強化材料建模596
22.2 算例1:離散強化分析597
22.2.1 問題描述與分析597
22.2.2 前處理597
22.2.3 加載與求解602
22.2.4 后處理603
22.3 算例2:層片強化分析604
22.3.1 問題描述與分析604
22.3.2 前處理604
22.3.3 加載與求解608
22.3.4 后處理610
22.4 本章小結611
第23章 接觸分析613
23.1 接觸概述614
23.2 GUI交互工具615
23.2.1 接觸管理器615
23.2.2 接觸向導616
23.3 面面接觸617
23.3.1 面面接觸單元617
23.3.2 面面接觸分析617
23.4 點面接觸635
23.4.1 點面接觸單元636
23.4.2 點面接觸分析636
23.5 三維梁梁接觸分析637
23.5.1 三維線線接觸單元637
23.5.2 梁梁接觸建模637
23.5.3 三維梁梁接觸分析638
23.6 線面接觸639
23.6.1 線面接觸單元639
23.6.2 線面接觸分析640
23.7 點點接觸640
23.7.1 點點接觸單元640
23.7.2 點點接觸分析640
23.8 多點約束和裝配644
23.8.1 實體-實體裝配和殼-殼裝配645
23.8.2 殼-實體裝配646
23.8.3 基于面的約束647
23.9 算例:赫茲接觸分析649
23.9.1 問題描述與分析649
23.9.2 前處理650
23.9.3 加載與求解661
23.9.4 后處理664
23.10 本章小結665
第24章 多體運動學分析667
24.1 多體運動學分析概述668
24.2 多體運動學分析過程668
24.2.1 柔體建模668
24.2.2 剛體建模669
24.2.3 連接部件670
24.2.4 多體運動學分析過程672
24.3 算例:搖桿機構運動學分析673
24.3.1 問題描述與分析673
24.3.2 前處理674
24.3.3 加載與求解679
24.3.4 后處理682
24.4 本章小結686
第25章 熱分析687
25.1 熱分析概述688
25.1.1 物理量與單位688
25.1.2 單元類型688
25.1.3 基礎理論689
25.2 分析過程691
25.2.1 穩態熱分析過程691
25.2.2 瞬態熱分析過程693
25.3 算例1:自適應網格溫度場及熱應力分析694
25.3.1 問題描述與分析694
25.3.2 熱分析前處理695
25.3.3 求解溫度場697
25.3.4 熱分析結果處理698
25.3.5 結構分析前處理698
25.3.6 求解應力場700
25.3.7 結構分析結果處理700
25.4 算例2:無限平板的瞬態熱分析701
25.4.1 問題描述與分析701
25.4.2 前處理701
25.4.3 施加載荷并求解704
25.4.4 查看結果706
25.5 本章小結708
第26章 DESIGNXPLORER設計優化709
26.1 DesignXplorer概述710
26.1.1 DesignXplorer介紹710
26.1.2 基本操作711
26.1.3 單元類型711
26.2 算例:板厚優化設計713
26.2.1 問題描述與分析713
26.2.2 預分析前處理713
26.2.3 預分析求解717
26.2.4 預分析結果查看718
26.2.5 設計問題求解719
26.2.6 查看設計結果719
26.2.7 優化設計721
26.3 本章小結722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