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 / 註冊 --  
 帳號:
 密碼:
  | 註冊 | 忘記密碼
3/26 新書到! 3/19 新書到! 3/14 新書到! 12/12 新書到!
購書流程Q & A站務留言版客服信箱
3ds MaxMayaRhinoAfter EffectsSketchUpZBrushPainterUnity
PhotoShopAutoCadMasterCamSolidWorksCreoUGRevitNuke
C#CC++Java遊戲程式Linux嵌入式PLCFPGAMatlab
駭客資料庫搜索引擎影像處理FluentVR+ARANSYS深度學習
單晶片AVROpenGLArduinoRaspberry Pi電路設計CadenceProtel
HadoopPythonStm32CortexLabview手機程式AndroidiPhone
可查書名,作者,ISBN,3dwoo書號
詳細書籍分類

深入理解計算機網絡

( 簡體 字)
作者:王達類別:1. -> 程式設計 -> 綜合
   2. -> 網路與通信 -> 電腦網路
譯者:
出版社:水利水電出版社深入理解計算機網絡 3dWoo書號: 46009
詢問書籍請說出此書號!

缺書
NT售價: 490

出版日:1/1/2017
頁數:667
光碟數:0
站長推薦:
印刷:黑白印刷語系: ( 簡體 版 )
加入購物車 加到我的最愛
(請先登入會員)
ISBN:9787517045069
作者序 | 譯者序 | 前言 | 內容簡介 | 目錄 | 
(簡體書上所述之下載連結耗時費功, 恕不適用在台灣, 若讀者需要請自行嘗試, 恕不保證)
作者序:

譯者序:

前言:

內容簡介:

目錄:

第1章 數制基礎和機器數運算 /1

1.1 數制概述 /2

1.1.1 常見數制類型及表示方法 /2

1.1.2 不同數制之間的對應關係 /4

1.2 不同數制間的相互轉換 /5

1.2.1 非十進位數字轉換成十進位數字 /5

1.2.2 十進位數字轉換成非十進位數字 /6

1.2.3 非十進位數字之間的相互轉換 /10

1.3 機器數基礎 /11

1.3.1 機器數的真值 /12

1.3.2 機器數的字長 /12

1.4 機器數的編碼形式 /13

1.4.1 原碼 /13

1.4.2 補數 /14

1.4.3 反碼 /15

1.4.4 階碼 /16

1.4.5 移碼 /16

1.5 機器數的分類 /17

1.5.1 定點數 /18

1.5.2 浮點數 /19

1.5.3 IEEE 754浮點數的分類 /20

1.5.4 IEEE 754浮點數的計算 /21

1.5.5 浮點數表示形式的轉換 /22

1.6 二進位數字的運算 /23

1.6.1 二進位數字的算數運算 /23

1.6.2 補數的加/減法運算 /26

1.6.3 二進位數字的邏輯運算 /28

1.7 浮點數的加/減法運算 /30

1.7.1 對階 /30

1.7.2 尾數運算 /31

1.7.3 規格化處理 /31

1.7.4 舍入處理 /32

1.7.5 溢出處理 /33

1.8 資訊編碼 /33

1.8.1 西文編碼 /34

1.8.2 中文編碼 /35

1.9 課後自測題 /36

1.9.1 填空題 /36

1.9.2 選擇題(可多選) /37

1.9.3 計算題 /38

第2章 電腦網路概述 /40

2.1 電腦網路綜述 /40

2.1.1 電腦網路的發展歷史 /41

2.1.2 電腦網路的基本組成 /47

2.1.3 電腦網路的主要應用 /49

2.2 電腦網路的分類 /51

2.2.1 按網路所覆蓋的地理範圍分 /51

2.2.2 按網路管理模式分 /53

2.2.3 按傳輸方式分 /57

2.3 電腦網路拓撲結構 /59

2.3.1 網路拓撲結構相關基本概念 /59

2.3.2 星型拓撲結構 /60

2.3.3 環型拓撲結構 /64

2.3.4 匯流排型拓撲結構 /69

2.3.5 樹型拓撲結構 /73

2.3.6 混合型拓撲結構 /74

2.3.7 網狀拓撲結構 /76

2.3.8 無線局域網的兩種拓撲結構 /78

2.4 課後自測題 /79

2.4.1 填空題 /79

2.4.2 選擇題(可多選) /80

第3章 電腦網路架構 /83

3.1 電腦網路架構發展歷程 /83

3.2 OSI/RM體系結構 /87

3.2.1 OSI/RM的七層結構 /87

3.2.2 OSI/RM的層次劃分原則 /89

3.3 TCP/IP協定體系結構 /89

3.3.1 TCP/IP體系結構層次 /90

3.3.2 OSI/RM和TCP/IP體系結構的比較 /91

3.3.3 局域網體系結構 /93

3.4 網路架構的設計考慮 /94

3.4.1 體系結構的設計考慮 /94

3.4.2 體系結構的層次劃分考慮 /95

3.4.3 主機系統層 /96

3.4.4 體系結構分層的好處 /97

3.5 例說體系結構各層主要用途 /98

3.5.1 各層角色的類比 /98

3.5.2 各層主要作用的類比 /99

3.6 電腦網路通信原理 /102

3.6.1 電腦網路通信流程 /102

3.6.2 點對點工作階段原理 /103

3.6.3 各層的資料傳輸單元 /104

3.6.4 協議封裝和解封裝 /105

3.7 網路架構中的通信協議 /107

3.7.1 理解電腦網路通信協定 /107

3.7.2 網路通信協定的三要素 /108

3.8 課後自測題 /109

3.8.1 填空題 /109

3.8.2 選擇題(可多選) /110

第4章 電腦網路通信基礎 /113

4.1 資料通信系統基本模型 /113

4.2 信號傳輸系統分類 /114

4.2.1 基帶與頻帶 /115

4.2.2 數位基帶傳輸系統和數位頻帶傳輸系統 /115

4.2.3 寬頻傳輸和寬頻傳輸系統 /118

4.3 資料傳輸分類 /118

4.3.1 資料傳輸方式 /118

4.3.2 資料傳輸模式 /120

4.3.3 資料通信模式 /122

4.4 資料傳輸速率與通道頻寬 /125

4.4.1 傳輸速率與通道頻寬的基本概念 /125

4.4.2 數位信號不失真傳輸的最大傳輸速率限制 /126

4.4.3 類比信號不失真還原的最小採樣頻率限制 /128

4.5 矩形脈衝數位信號基本波形 /129

4.5.1 單極性波形和雙極性波形 /129

4.5.2 歸零碼和非歸零碼 /130

4.5.3 單極性歸零碼和雙極性歸零碼 /131

4.6 數位基帶信號傳輸碼 /133

4.6.1 AMI碼的編碼原理 /134

4.6.2 CMI碼的編碼原理 /135

4.6.3 HDB3碼的編碼原理 /136

4.6.4 曼徹斯特碼的編碼原理 /137

4.6.5 差分曼徹斯特碼的編碼原理 /138

4.7 信號調製與解調 /140

4.7.1 調製與解調的關鍵術語 /140

4.7.2 2ASK調製原理 /142

4.7.3 2ASK解調原理 /143

4.7.4 2FSK調製原理 /145

4.7.5 2FSK解調原理 /147

4.7.6 2PSK調製與解調概述 /150

4.7.7 2APSK調製原理 /150

4.7.8 2APSK解調原理 /152

4.7.9 2DPSK調製原理 /153

4.7.10 2DPSK解調原理 /155

4.8 課後自測題 /157

4.8.1 填空題 /157

4.8.2 選擇題(可多選) /157

4.8.3 綜合分析題 /161

第5章 實體層 /162

5.1 實體層基礎 /162

5.1.1 實體層主要功能 /163

5.1.2 機械特性 /164

5.1.3 電氣特性 /166

5.1.4 功能特性 /169

5.1.5 規程特性 /170

5.1.6 傳輸介質分類 /170

5.2 雙絞線 /171

5.2.1 雙絞線的分類 /171

5.2.2 雙絞線連接器 /173

5.3 光纜 /175

5.3.1 光纜的組成 /175

5.3.2 光纖的分類 /176

5.3.3 光纖模組 /178

5.3.4 光纖連接器 /180

5.3.5 尾纖與跳纖 /182

5.4 串列電纜及連接器 /184

5.4.1 序列介面標準概述 /184

5.4.2 RS-232序列介面 /185

5.4.3 其他EIA標準介面 /189

5.4.4 X.21、X.24、X.36和EIA-530介面規範 /191

5.5 通道多工技術 /195

5.5.1 頻分複用及其原理 /195

5.5.2 時分複用及其原理 /198

5.5.3 波分複用及其原理 /199

5.6 主要WLAN實體層規範 /201

5.6.1 WLAN實體層規範概述 /201

5.6.2 IEEE802.11b規範主要特性 /202

5.6.3 IEEE802.11a規範主要特性 /204

5.6.4 IEEE802.11g規範主要特性 /207

5.6.5 IEEE 802.11n規範主要特性 /208

5.6.6 IEEE802.11ac規範主要特性 /209

5.6.7 IEEE802.11ad規範主要特性 /210

5.7 課後自測題 /211

5.7.1 填空題 /211

5.7.2 選擇題(可多選) /212

第6章 資料連結層 /215

6.1 資料連結層基礎 /216

6.1.1 劃分“資料連結層”的必要性 /216

6.1.2 資料連結層的結構 /218

6.2 資料連結層主要功能及實現原理 /221

6.2.1 資料連結層服務 /221

6.2.2 LLC子層服務原語 /223

6.2.3 資料連結管理 /226

6.2.4 數據幀封裝與解封裝 /226

6.2.5 幀組裝與幀同步 /227

6.2.6 差錯控制 /229

6.2.7 流量控制 /231

6.3 差錯控制方案 /232

6.3.1 同位碼檢錯方案 /232

6.3.2 迴圈冗餘校驗檢錯方案 /234

6.3.3 回饋檢測法 /236

6.3.4 空閒重發請求方案 /237

6.3.5 連續重發請求的回退N幀策略 /239

6.3.6 連續重發請求的選擇重發策略 /241

6.4 海明改錯碼 /243

6.4.1 計算校驗位數 /243

6.4.2 確定校驗碼位置 /243

6.4.3 確定校驗碼 /244

6.4.4 實現校驗和糾錯 /246

6.5 流量控制 /247

6.5.1 XON/XOFF流量控制方案 /247

6.5.2 滑動視窗機制 /248

6.6 面向字元的BSC同步傳輸協定 /251

6.6.1 BSC控制字元和資料塊結構 /251

6.6.2 BSC協定資料透明傳輸原理 /253

6.7 面向比特的SDLC和HDLC同步傳輸協定 /254

6.7.1 HDLC鏈路結構和操作方式 /254

6.7.2 SDLC/HDLC幀結構 /256

6.7.3 SDLC/HDLC框架類型及其標識方法 /259

6.8 面向字元的PPP同步傳輸協定 /261

6.8.1 PPP簡介 /261

6.8.2 PPP幀結構和透明傳輸原理 /262

6.8.3 PPP鏈路建立、使用和拆除流程 /264

6.8.4 PPP的PAP/CHAP身份認證 /265

6.9 資料連結層設備及二層交換原理 /268

6.9.1 電腦網卡 /268

6.9.2 橋接器及廣播域、衝突域 /271

6.9.3 二層交換機 /273

6.9.4 二層交換原理 /276

6.10 課後自測題 /278

6.10.1 填空題 /278

6.10.2 選擇題(可多選) /279

6.10.3 計算題 /283

第7章 介質存取控制子層 /284

7.1 MAC子層基礎 /285

7.1.1 兩種通道類型 /285

7.1.2 MAC子層概述 /287

7.2 CSMA介質存取控制原理 /288

7.2.1 非-堅持演算法 /289

7.2.2 1-堅持演算法 /290

7.2.3 p-堅持演算法 /290

7.3 CSMA/CD介質存取控制原理 /292

7.3.1 CSMA/CD原理綜述 /292

7.3.2 衝突檢測原理 /293

7.3.3 衝突避讓原理 /295

7.3.4 CSMA/CD的不足 /297

7.4 局域網標準及乙太網框架格式 /297

7.4.1 IEEE 802系列局域網標準 /297

7.4.2 乙太網框架格式綜述 /299

7.4.3 LLC幀頭部格式 /302

7.4.4 SNAP頭部格式 /304

7.4.5 MAC框架格式 /306

7.4.6 VLAN及QinQ框架格式 /307

7.5 標準乙太網規範及體系結構 /309

7.5.1 標準乙太網規範 /309

7.5.2 標準乙太網實體層結構 /310

7.6 快速乙太網規範及體系結構 /312

7.6.1 快速乙太網規範 /312

7.6.2 快速乙太網實體層結構 /317

7.7 千兆乙太網規範及體系結構 /318

7.7.1 千兆乙太網規範 /318

7.7.2 1000Base-T乙太網技術 /321

7.7.3 IEEE千兆乙太網實體層結構 /323

7.8 萬兆乙太網規範及體系結構 /324

7.8.1 萬兆乙太網規範 /324

7.8.2 萬兆乙太網實體層結構 /327

7.9 WLAN網路架構及框架格式 /329

7.9.1 WLAN網路基本概念 /329

7.9.2 WLAN網路體系架構 /331

7.9.3 WLAN MAC框架格式 /332

7.9.4 CSMA/CA協議原理 /335

7.10 課後自測題 /339

7.10.1 填空題 /339

7.10.2 選擇題(可多選) /340

第8章 網路層 /344

8.1 網路層概述 /345

8.1.1 劃分網路層的必要性 /345

8.1.2 網路層的主要作用 /346

8.2 網路層資料交換及相關技術 /348

8.2.1 線路交換原理 /348

8.2.2 存儲-轉發原理 /350

8.2.3 報文交換原理 /351

8.2.4 封包交換原理 /352

8.2.5 虛電路交換和資料包交換的比較 /356

8.3 IPv4和IPv6協議 /357

8.3.1 IP協議基本功能 /357

8.3.2 IPv4的不足 /358

8.3.3 IPv6的主要優勢 /359

8.3.4 IPv4資料報頭部格式 /361

8.3.5 IPv6資料報頭部格式 /366

8.3.6 IPv6擴展報頭 /368

8.3.7 IPv4資料包的封裝與解封裝 /369

8.3.8 IPv4資料包的分段與重組 /372

8.4 ARP協議 /374

8.4.1 ARP報文格式 /374

8.4.2 ARP映射表 /376

8.4.3 ARP地址解析原理 /377

8.4.4 免費ARP /379

8.4.5 代理ARP /380

8.4.6 逆向ARP /382

8.5 ICMP協議 /383

8.5.1 ICMP報頭格式 /383

8.5.2 ICMP消息類型 /385

8.5.3 常見的ICMP應用 /385

8.6 IPv6協定簇中的其他協定 /388

8.7 路由和路由演算法 /390

8.7.1 路由的分類 /391

8.7.2 路由演算法基礎 /394

8.7.3 路由表基礎 /397

8.7.4 路由式通訊協定優先順序 /398

8.7.5 路由演算法的設計目標和設計考慮 /399

8.7.6 深入理解路由與閘道的區別 /401

8.8 主要路由演算法解析 /405

8.8.1 最短路徑路由演算法 /405

8.8.2 擴散路由演算法 /409

8.8.3 距離向量路由演算法 /410

8.8.4 鏈路狀態路由演算法 /414

8.9 網路擁塞控制方法和原理 /418

8.9.1 網路擁塞控制方法 /418

8.9.2 鎖死及其預防 /421

8.10 三層交換機與三層交換 /423

8.10.1 三層交換機硬體結構 /424

8.10.2 三層交換原理 /425

8.10.3 三層交換示例 /426

8.11 課後自測題 /429

8.11.1 填空題 /429

8.11.2 選擇題(可多選) /430

第9章 IP地址和子網 /434

9.1 IPv4地址 /434

9.1.1 IPv4位址基本格式 /435

9.1.2 幾個重要概念 /436

9.1.3 IPv4地址分類 /437

9.1.4 IPv4位址首碼表示形式 /441

9.1.5 公網/私網IPv4地址 /442

9.1.6 同種特殊的IPv4地址 /443

9.2 IPv4子網劃分與聚合 /444

9.2.1 IPv4子網劃分的意義 /444

9.2.2 VLSM子網劃分的基本思想 /447

9.2.3 “全0子網”與“全1子網” /448

9.2.4 廣播地址的分類 /449

9.2.5 VLSM子網劃分方法 /450

9.2.6 CIDR子網聚合的基本思想 /453

9.2.7 子網聚合方法及示例 /455

9.2.8 網路位址、廣播位址和主機位址的考慮 /457

9.3 IPv6地址基礎 /458

9.3.1 IPv6位址表示形式 /458

9.3.2 IPv6位址中的二進位與十六進位轉換 /460

9.3.3 IPv6網址類別型 /461

9.3.4 IPv6位址首碼表示形式 /461

9.4 IPv6單播地址 /462

9.4.1 IPv6全球單播地址 /462

9.4.2 IPv6本地單播地址 /464

9.4.3 內嵌IPv4地址的IPv6單播地址 /465

9.4.4 兩種特殊的IPv6單播位址 /466

9.5 IPv6組播地址和任播地址 /466

9.5.1 IPv6組播地址 /466

9.5.2 IPv6任播地址 /467

9.5.3 IPv6主機和路由器位址 /468

9.6 課後自測題 /469

9.6.1 填空題 /469

9.6.2 選擇題(可多選) /469

第10章 傳輸層 /476

10.1 傳輸層基礎 /477

10.1.1 劃分傳輸層的必要性 /477

10.1.2 傳輸層的端到端傳輸服務 /479

10.1.3 傳輸層服務 /480

10.1.4 TSAP和TPDU /482

10.1.5 傳輸連接建立階段的主要TPDU /485

10.1.6 資料傳輸階段的主要TPDU /487

10.1.7 傳輸連接釋放階段的TPDU /490

10.1.8 傳輸服務原語 /491

10.2 傳輸層服務功能 /495

10.2.1 傳輸層定址方案 /495

10.2.2 傳輸連接建立 /498

10.2.3 重複傳輸連接的解決方法 /499

10.2.4 資料傳輸 /502

10.2.5 傳輸連接釋放 /502

10.2.6 流量控制 /504

10.2.7 多工 /507

10.2.8 崩潰恢復 /508

10.3 TCP協議基礎 /508

10.3.1 TCP主要特性 /509

10.3.2 TCP資料段格式 /510

10.3.3 TCP通訊端 /513

10.3.4 TCP埠 /516

10.3.5 TCP連接的有限狀態機 /518

10.3.6 TCP傳輸連接的建立 /521

10.3.7 TCP傳輸連接的釋放 /525

10.4 TCP的可靠傳輸機制 /527

10.4.1 TCP位元組編號機制 /527

10.4.2 TCP正確接收確認機制 /528

10.4.3 TCP超時重傳機制 /529

10.4.4 TCP選擇確認機制 /531

10.5 TCP的流量控制 /532

10.5.1 TCP流量控制 /533

10.5.2 傳輸效率的考慮 /534

10.6 TCP的擁塞控制 /535

10.6.1 TCP擁塞控制概述 /536

10.6.2 TCP擁塞控制的慢啟動方案 /538

10.6.3 TCP擁塞控制的擁塞避免方案 /539

10.6.4 TCP擁塞控制的快速重傳/快速恢復方案 /540

10.7 UDP協議 /541

10.7.1 UDP協議概述 /542

10.7.2 UDP資料報頭部格式 /542

10.8 課後自測題 /544

10.8.1 填空題 /544

10.8.2 選擇題(可多選) /545

第11章 應用層 /550

11.1 應用層概述 /551

11.1.1 應用層元件及典型應用服務 /551

11.1.2 應用層C/S服務模型 /552

11.2 Web服務基礎 /553

11.2.1 Web服務模型 /553

11.2.2 萬維網的全球統一標識 /554

11.2.3 萬維網文檔標記 /556

11.2.4 HTML文檔類型 /558

11.2.5 HTML文檔的“三超屬性” /559

11.2.6 HTTP服務訪問基本流程 /560

11.2.7 HTTP的主要特性 /561

11.2.8 HTTP請求報文格式 /562

11.2.9 HTTP回應報文格式 /565

11.3 DNS服務 /567

11.3.1 DNS技術的引入背景 /567

11.3.2 DNS命名方案的設計思想 /569

11.3.3 DNS名稱空間 /571

11.3.4 DNS名稱伺服器 /573

11.3.5 DNS報文格式 /577

11.3.6 DNS資料傳輸方式 /581

11.3.7 DNS遞迴解析原理 /582

11.3.8 DNS反覆運算解析原理 /585

11.4 DHCP服務 /587

11.4.1 BOOTP和DHCP簡介 /587

11.4.2 DHCP服務的主要功能及應用環境 /588

11.4.3 DHCP報文及其格式 /590

11.4.4 DHCP服務IP位址自動分配原理 /593

11.4.5 DHCP服務IP位址租約更新原理 /600

11.4.6 DHCP中繼代理服務 /600

11.5 電子郵件服務 /604

11.5.1 電子郵件系統的基本結構 /604

11.5.2 電子郵件消息格式 /606

11.5.3 SMTP請求命令和應答消息 /608

11.5.4 SMTP服務工作原理 /613

11.5.5 POP3請求命令及應答消息 /615

11.5.6 POP3服務工作原理 /618

11.5.7 IMAP4協議簡介 /620

11.6 FTP服務 /621

11.6.1 FTP服務體系結構及傳輸方式 /621

11.6.2 FTP的兩種工作模式 /622

11.6.3 FTP協議資料類型 /628

11.6.4 FTP協議格式控制 /630

11.6.5 FTP協定資料結構 /630

11.6.6 FTP協定傳輸模式 /631

11.6.7 FTP協議操作命令 /633

11.6.8 FTP協議回應碼 /635

11.6.9 FTP協定身份驗證 /637

11.7 SNMP服務 /638

11.7.1 SNMP協議的主要版本 /638

11.7.2 SNMP協定管理模型 /640

11.7.3 SNMPv1報文格式 /642

11.7.4 SNMPv2c報文格式 /645

11.7.5 SNMPv3報文格式 /647

11.7.6 SNMPv1和SNMPv2c實現機制 /649

11.7.7 SNMPv3實現機制 /651

11.8 課後自測題 /652

11.8.1 填空題 /652

11.8.2 選擇題(可多選) /653

附錄 各章課後自測題參考答案 /659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