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 / 註冊 --  
 帳號:
 密碼:
  | 註冊 | 忘記密碼
3/26 新書到! 3/19 新書到! 3/14 新書到! 12/12 新書到!
購書流程Q & A站務留言版客服信箱
3ds MaxMayaRhinoAfter EffectsSketchUpZBrushPainterUnity
PhotoShopAutoCadMasterCamSolidWorksCreoUGRevitNuke
C#CC++Java遊戲程式Linux嵌入式PLCFPGAMatlab
駭客資料庫搜索引擎影像處理FluentVR+ARANSYS深度學習
單晶片AVROpenGLArduinoRaspberry Pi電路設計CadenceProtel
HadoopPythonStm32CortexLabview手機程式AndroidiPhone
可查書名,作者,ISBN,3dwoo書號
詳細書籍分類

AutoCAD Moldflow UG MoldWizard 模具開發4合1

( 簡體 字)
作者:萬書斌,李衛華,王守勇類別:1. -> 工程繪圖與工程計算 -> AutoCAD
   2. -> 工程繪圖與工程計算 -> MoldFlow
   3. -> 工程繪圖與工程計算 -> UG
譯者: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AutoCAD Moldflow UG MoldWizard 模具開發4合1 3dWoo書號: 52976
詢問書籍請說出此書號!

缺書
NT售價: 445

出版日:6/1/2020
頁數:352
光碟數:0
站長推薦:
印刷:黑白印刷語系: ( 簡體 版 )
加入購物車 加到我的最愛
(請先登入會員)
ISBN:9787121389566
作者序 | 譯者序 | 前言 | 內容簡介 | 目錄 | 
(簡體書上所述之下載連結耗時費功, 恕不適用在台灣, 若讀者需要請自行嘗試, 恕不保證)
作者序:

譯者序:

前言:

本書是一本專門為想在較短時間內學會并掌握模具及數控加工等專業知識和行業技能應用而編寫的教材。本書分別運用Moldflow、UG 及AutoCAD 等模具專業應用軟件,全面介紹模具模流分析、模具分模、模具零部件設計、模具系統與機構設計、模具數控加工及模具結構圖和裝配圖設計等方方面面的知識。讀者學習本書知識后便能輕松掌握模具設計流程中所含的軟件技能。
本書內容
本書基于多個模具設計軟件進行實戰應用,對模具設計全流程進行了全面細致的講解,并配以大量的實戰案例加深理解與練習。
全書共10 章,章節內容安排如下。
第1 章:Moldflow 是用于塑料注射成型分析的軟件,它主要以塑料流動理論、有限元法和數值模擬等理論為基礎,以塑料件成型過程為對象,快速分析塑料產品在實際生產中可能產生的缺陷,并提供一系列解決方案。本章主要介紹Autodesk Moldflow 軟件的操作界面、分析流程、功能命令等相關知識。
第2 章:本章利用Moldflow 的分析功能對手機后殼產品進行模流分析。通過解決產品翹曲變形問題,取得模具冷卻系統設計、澆注系統設計的最佳方案。
第3 章:本章利用Moldflow 針閥式熱流道的時序控制技術,對某型汽車的前保險杠進行模流分析,主要目的是解決制件在充填過程中產生的熔接線問題。
第4 章:二次成型工藝是指熱塑性彈性體通過熔融黏附結合到工程塑膠的一種注塑過程。相比用第三方材料黏接,二次成型工藝過程更快。因此,已被廣泛應用于塑膠結構設計。本章以塑料扣雙色注塑成型為例,詳細介紹Moldflow 重疊注塑成型分析的應用過程。
第5 章:本章主要學習三維結構設計軟件UG 在模具分模流程中的實際應用。通過使用UG 的零件建模工具進行手動分模,運用軟件技巧和模具技術,達到靈活分模的目的。
第6 章:本章介紹如何利用UG 軟件的模具設計模塊MoldWizard 進行模具分型面的設計。分型面是模具設計環節中的重中之重,分型面設計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產品的質量,同時也影響了模具結構和生產成本。可以說模具技術基本上體現在分模技術和模具結構設計上。
第7 章:本章利用MoldWizard 進行成型零件的結構設計工作。成型零件主要
IV
包括型腔、型芯、各種鑲塊、成型桿和成型環等。由于成型零件與成品直接接觸,它的質量關系到制件質量,因此要求有足夠的強度、剛度、硬度、耐磨性,以及有足夠的精度和適當的表面粗糙度,并保證能順利脫模。
第8 章:系統與機構是模具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技術性較高,故在本章中僅針對某些模具進行解說,其余的設計細節與要求留給大家慢慢思索。本章將使用HB_MOULD 模具插件和MoldWizard 模塊共同完成模具系統和機構的設計。
第9 章:本章運用UG 軟件的CAM 數控加工模塊,進行模具零件的面銑、表面銑、輪廓銑、固定軸曲面輪廓銑、可變軸曲面輪廓銑等數控加工操作。
第10 章:最后利用基于AutoCAD 軟件平臺的注塑模具設計輔助設計系統——LTools 2010,進行注塑模具的結構圖設計和裝配圖設計。
本書特色
本書從教學與自學的易用性、實用性出發,用軟件知識講解上機練習技能實訓的教學方式, 全面教授基于模具設計的專業軟件技能和模具設計行業的實踐應用。
本書最大特色在于:
行業同步訓練邏輯清晰。
精美的效果圖賞心悅目,極具行業設計價值。
大量的視頻教學,結合書中內容介紹,能更好地融合貫通。
隨書贈送大量有價值的學習資料及練習內容,能讓讀者充分利用軟件功能進行相關設計。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專門為想在較短時間內學會并掌握模具及數控加工等專業知識和行業技能應用而編寫的教材。本書分別運用Moldflow、UG及AutoCAD等模具專業應用軟件,全面介紹模具模流分析、模具分模、模具零部件設計、模具系統與機構設計、模具數控加工及模具結構圖和裝配圖設計等方方面面的知識。讀者學習本書知識后便能輕松掌握模具設計流程中所含的軟件技能。 本書從教學與自學的易用性、實用性出發,基于多個模具設計軟件進行實戰應用,對模具設計全流程進行了全面細致的講解,并配以大量的實戰案例加深理解與練習。
目錄:

01 Moldflow 2018 模流分析基礎 ………………1
1.1  Moldflow 2018 軟件簡介 …………… 2
1.1.1 Moldflow Adviser(MPA)……… 2
1.1.2 Moldflow Insight(MPI)……… 2
1.1.3 Moldflow Synergy 2018 用戶界面………… 4
1.1.4 功能區命令…………… 6
1.2  Moldflow 2018 基本操作 …………… 7
1.2.1 工程文件管理………… 7
1.2.2 導入和導出…………… 9
1.2.3 視圖的操控…………… 11
1.2.4 模型查看………… 11
1.3  Moldflow 建模與分析流程 ………… 12
1.3.1 創建工程項目………… 12
1.3.2 導入或新建CAD 模型………… 12
1.3.3 生成網格及網格診斷…………… 13
1.3.4 選擇分析類型………… 13
1.3.5 選擇成型材料………… 14
1.3.6 設置工藝參數………… 14
1.3.7 設置注射(進料口)位置……… 15
1.3.8 構建澆注系統………… 15
1.3.9 構建冷卻回路………… 15
1.3.10 運行分析…………… 16
1.3.11 結果分析…………… 17
1.4  制作分析報告 ………… 18
1.4.1 方案選擇………… 18
1.4.2 數據選擇………… 18
1.4.3 報告布置………… 18
02 變形控制模流分析案例……………………………………………………………………………..19
2.1  模流分析項目介紹 ………… 20
2.2  前期準備與分析 …………… 20 VIII
2.2.1 前期準備………… 20
2.2.2 最佳澆口位置分析………… 23
2.2.3 創建一模兩腔平衡布局………… 26
2.2.4 澆注系統設計………… 27
2.2.5 冷卻系統設計………… 30
2.3  初步分析 ………… 31
2.3.1 工藝設置與分析過程…………… 31
2.3.2 分析結果解讀………… 32
2.4  優化分析 ………… 39
2.4.1 成型窗口分析………… 39
2.4.2 二次“冷卻+ 填充+ 保壓+ 翹曲”分析………… 42
03 時序控制模流分析案例……………………………..47
3.1  模流分析項目介紹 ………… 48
3.1.1 設計要求………… 48
3.1.2 關于大型產品的模流分析問題……… 48
3.2  前期準備與分析 …………… 48
3.2.1 前期準備………… 48
3.2.2 最佳澆口位置分析………… 51
3.3  初步分析(普通熱流道系統) ……… 53
3.3.1 澆注系統設計………… 54
3.3.2 工藝設置………… 58
3.3.3 分析結果解讀………… 58
3.4  改針閥式熱流道系統后的首次分析 ……… 59
3.4.1 針閥式熱流道系統設計………… 59
3.4.2 分析結果解讀………… 68
3.5  優化設計(熔接線位置) …………… 70
3.5.1 改變熱流道直徑…………… 70
3.5.2 分析結果解讀………… 71
04 重疊注塑成型模流分析案例……………………..73
4.1  二次成型工藝概述 ………… 74
4.1.1 重疊注塑成型(雙色成型)………… 74
4.1.2 雙組份注塑成型(嵌入成型)……… 78
4.1.3 共注塑成型(夾芯注塑成型)……… 81
4.2  設計任務介紹——重疊注塑成型 ………… 82
4.3  前期準備與分析 …………… 83
4.3.1 前期準備………… 83
4.3.2 最佳澆口位置分析………… 88IX
4.4  初步分析 ………… 89
4.4.1 分析結果解讀………… 92
4.4.2 雙色產品注塑問題的解決方法……… 95
4.5  優化分析 ………… 95
4.5.1 重設材料、澆口及工藝設置………… 95
4.5.2 分析結果解讀………… 97
05 UG 手動分模案例……………………………. 101
5.1  熟悉UG NX 12.0 工作界面 ……… 102
5.2  圖層的應用 ………… 104
5.3  模具設計輔助工具 …………… 107
5.3.1 實體造型工具…………… 107
5.3.2 特征操作工具…………… 111
5.3.3 曲面造型工具…………… 118
5.3.4 移動對象…………… 122
5.4  綜合實戰——產品分型面設計 ………… 123
06 UG 模具分型設計……………………. 129
6.1  認識分型面 ………… 130
6.1.1 分型面類型與形狀…………… 130
6.1.2 分型面的選擇原則…………… 130
6.2  MoldWizard 分型面設計工具 ………… 132
6.2.1 【定義區域】工具…………… 132
6.2.2 【設計分型面】工具………… 133
6.3  分型面的檢查 …………… 145
6.4  UG NX 12.0 的分型面設計方法 ……… 152
6.4.1 在建模環境下利用建模命令設計分型面………… 152
6.4.2 在MW 環境下利用自動分型工具+ 建模命令設計分型面…… 157
6.4.3 在建模環境下利用手動+ 自動分型設計分型面……… 161
6.4.4 在MW 環境下利用自動分型工具設計分型面……… 169
6.5  分型面設計注意事項 ………… 170
07 UG 模具零部件設計………………………. 207
7.1  整體式成型零部件設計 …………… 208
7.2  組合式成型零部件設計 …………… 212
7.3  綜合實戰——塑料垃圾桶成型零件設計 ………… 222
7.3.1 分割出型腔零件和型芯零件……… 223
7.3.2 設計型芯零件中的子鑲塊………… 224X
7.3.3 將加強筋槽從型芯中拆分出來………… 232
7.3.4 創建型芯及模板上的其他特征………… 232
7.3.5 型腔側鑲塊設計………… 233
08 UG 系統與機構設計………………………. 237
8.1  HB_MOULD 模架設計 …………… 238
8.2  HB_MOULD 側向分型與抽芯機構設計 ………… 242
8.3  MW 澆注系統設計 …………… 255
8.4  MW 冷卻系統設計 …………… 258
8.5  MW 頂出系統設計 …………… 262
09 UG 模具數控加工案例…………. 265
9.1  數控加工基本知識 …………… 266
9.1.1 計算機數控的概念與發展………… 266
9.1.2 數控機床的組成與結構……… 267
9.1.3 數控加工特點…………… 267
9.1.4 數控加工原理…………… 267
9.2  面銑削 ………… 269
9.2.1 面銑削加工類型………… 269
9.2.2 面銑削加工幾何體…………… 270
9.2.3 刀具和刀軸………… 272
9.3  平面銑削 …………… 278
9.3.1 平面銑削操作類型…………… 278
9.3.2 平面銑削加工…………… 279
9.3.3 平面銑削切削層………… 279
9.4  輪廓銑削 …………… 285
9.4.1 輪廓銑削類型…………… 285
9.4.2 型腔銑………… 286
9.4.3 深度銑………… 286
9.5  固定軸曲面輪廓銑 …………… 292
9.5.1 固定軸銑類型…………… 292
9.5.2 固定軸銑加工工序…………… 292
9.6  可變軸曲面輪廓銑(多軸銑) ………… 295
9.6.1 多軸銑加工類型………… 295
9.6.2 刀具軸矢量控制方式………… 295
9.6.3 多軸機床…………… 296
9.6.4 多軸加工的特點………… 296
9.7  綜合實戰——凸模零件加工 ……… 299
9.7.1 數控編程工藝分析…………… 299XI
9.7.2 粗加工………… 300
9.7.3 半精加工…………… 302
9.7.4 精加工………… 303
10 AutoCAD 模具制圖案例…………. 309
10.1  LTools 2010 簡介 …………… 310
10.1.1 LTools 2010 系統集成面板……… 310
10.1.2 LTools 2010 選項卡………… 311
10.2  制作涂料片模具結構圖 ………… 311
10.2.1 設計思路分析………… 311
10.2.2 產品縮水設置………… 316
10.3  調用標準模架 ………… 320
10.4  模具總裝配圖設計 ………… 324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