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 / 註冊 --  
 帳號:
 密碼:
  | 註冊 | 忘記密碼
3/26 新書到! 3/19 新書到! 3/14 新書到! 12/12 新書到!
購書流程Q & A站務留言版客服信箱
3ds MaxMayaRhinoAfter EffectsSketchUpZBrushPainterUnity
PhotoShopAutoCadMasterCamSolidWorksCreoUGRevitNuke
C#CC++Java遊戲程式Linux嵌入式PLCFPGAMatlab
駭客資料庫搜索引擎影像處理FluentVR+ARANSYS深度學習
單晶片AVROpenGLArduinoRaspberry Pi電路設計CadenceProtel
HadoopPythonStm32CortexLabview手機程式AndroidiPhone
可查書名,作者,ISBN,3dwoo書號
詳細書籍分類

Visual Studio Code 權威指南

( 簡體 字)
作者:韓駿類別:1. -> 程式設計 -> .NET
譯者: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Visual Studio Code 權威指南 3dWoo書號: 53018
詢問書籍請說出此書號!

缺書
NT售價: 495

出版日:7/1/2020
頁數:520
光碟數:0
站長推薦:
印刷:黑白印刷語系: ( 簡體 版 )
加入購物車 加到我的最愛
(請先登入會員)
ISBN:9787121389115
作者序 | 譯者序 | 前言 | 內容簡介 | 目錄 | 
(簡體書上所述之下載連結耗時費功, 恕不適用在台灣, 若讀者需要請自行嘗試, 恕不保證)
作者序:

譯者序:

前言:

推薦序

Visual Studio Code已經迎來了5周年的誕辰!在2015年4月29日的微軟Build開發者大會上,微軟宣布推出Visual Studio Code。自從Visual Studio Code第一個公開預覽版本發布以來,這個輕量級的編輯器已經吸引了全球數以百萬計的開發者。在很短的時間內,Visual Studio Code在全球范圍內成了開發者們最喜愛的開發工具。如今,Visual Studio Code已經有了超過1 200萬的月活用戶,并且保持著持續增長的趨勢。
從公司創立之初,微軟就有為開發者服務的基因。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開發的第一款產品,就是運行在Altair計算機上的BASIC語言。歷經數十年,微軟一直致力于為廣大開發者與開發團隊打造最優秀和最具生產力的開發工具。微軟的使命和愿景是幫助每一個人、每一個組織成就不凡。為了達成這一使命,我們希望助力全球每一位開發者,用先進的工具與平臺幫助創新者去實現他們的創意,改變世界。
回想2015 年,我們非常幸運,因為有Erich Gamma來帶領Visual Studio Code的開發團隊。Erich 是經典書《設計模式:可復用面向對象軟件的基礎》的作者之一。在加盟微軟之前,他領導開發了Eclipse平臺上的Java Development Tools(JDT)項目。有Erich和微軟Visual Studio領導層之間的強強聯手,我們的團隊對開發者的需求有了深度的了解。同時,從Visual Studio和Eclipse數十年的開發經驗中,我們提煉了許多寶貴的經驗與教訓。
打造Visual Studio Code的開發團隊不僅實力頂尖,還應用了現代化的開發模式。Visual Studio Code基于開源且跨平臺的理念,按照每月發布的節奏來快速迭代產品開發,并且提供每日發布的Insider渠道。它擁有上萬個插件,生態極為活躍和豐富。
更重要的是,Visual Studio Code是我們踐行微軟“顧客至上”文化的一個最佳榜樣。Erich很好地擁護了“開發團隊與用戶零距離”的格言。整個Visual Studio Code開發團隊持續地與用戶溝通,基于他們的反饋來改進產品,并與社區緊密合作,在GitHub上建立了月度工作項目。
通過韓駿的這本書,我希望讀者能學到更多Visual Studio Code的使用技巧。我們很樂意看到Visual Studio Code能繼續成為你工作與生活的一部分,也希望本書能幫助有意愿學習編程的人成就不凡。
Happy Coding!

——微軟開發平臺事業部 全球資深副總裁 潘正磊(Julia Liuson)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Visual Studio Code(VS Code)



2015年,我25歲。Visual Studio(VS)是微軟最重要的開發工具。開發者們還在期待Visual Studio 2015的到來。
那些年,組里的一個前端項目用的是AngularJS,組里購買了WebStorm的正版軟件授權,大家紛紛表示很好用。
那一年,那些年。
我叫韓駿,本科同學都叫我韓總。我高中念的是北虹高級中學,本科念的是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我正式入職微軟上海。故事,由此開始。
故事的另一位主角,是現居西雅圖的VS Code團隊核心成員呂鵬老師。早在2012年暑期,在微軟實習時,我們就相識了。那時,我們的交集并不多。有幸的是,我們雙雙拿到了微軟正式員工的Offer,便不再糾結于讀研還是工作。2013年7月8日, 我和呂老師,還有其他幾位小伙伴一起入職了。剛接觸呂老師時,就覺他特別有靈性,往往有著超越常人的思路與見解。入職后,我們驚奇地發現,兩個人的住所相隔如此之近,只有5分鐘的步行距離。這,也許是天意。由此,我們開始了長達3年的微軟10號班車之旅。我已經記不清10號班車換了多少位班車師傅,但不變的是,每天來回3小時路上我們都在。無數個3小時,我們都不會孤獨,一路上,從C#、.NET、AugularJS再到后來的TypeScript、VS Code,我們無不討論。(嗯,在此,要對10號班車上的所有同事說聲抱歉,打擾到你們睡覺啦。)
2015年,我們有一個CMS系統的項目,而 visualstudio.com的內容也被放在這個系統上管理。某一天,我不經意間在測試網站上發現了一個VS Code的頁面,描述里赫然寫著它是一個跨平臺的編輯器。當時已經臨近舉辦微軟最重要的開發者大會——Build大會,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是一個重量級產品!我馬上喊來呂老師一起看。呂老師仔細地看著那個頁面,不等我們交流,從他看網頁的那堅定的眼神中我就能知道,我們想的是一樣的,這將會是一個Big News(大新聞)。果不其然,不久后的2015年4月29日,在Build大會上,微軟宣布推出VS Code的第一個預覽版本,眾多開發者為之振奮,也有很多類似“VS 支持跨平臺了”的標題黨出現。我當然第一時間下載下來并體驗了一下,第一印象是VS Code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而且對Git有著很好的支持。從那時起,我的主力編輯器就逐漸轉向了VS Code。
在半年后的2015年11月18日,VS Code獲得MIT License(MIT許可證)并在GitHub上開源,同時宣布將支持擴展功能。在10號班車上,呂老師和我談到了VS Code的發展前途,并有給VS Code寫插件的打算。到了2016年春節后,呂老師在班車上和我說,他正在寫 Ruby 的插件,詳細說了一下VS Code的插件機制。當時,VS Code的插件很少,很多語言的插件都是缺失的,為其開發插件可謂是一片真正的藍海。大概過了一周,呂老師發布了他的Ruby插件。我不禁感嘆呂老師的效率之高,他可以算是最早一批抓住VS Code機會的大佬之一。也正是憑借這個Ruby插件作為敲門磚,呂老師在那年成功入職高手云集的VS Code團隊,開啟人生贏家之路。其實關于Ruby插件還有一個小故事,當時除了呂老師,還有一位老外也在寫Ruby插件。那時,那位老外被一個技術難點卡住了,還沒等他解決那個難點,呂老師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布了Ruby插件。后來,呂老師也說服了那位老外一起來寫這個已經發布的插件,避免重復工作。如果呂老師的Ruby插件再晚發布幾天,也許就是另一種結果了。
到了2016年6月,呂老師已經開始準備去美國了。組里的另一位大佬同事也發布了REST Client插件,廣受好評。那月,Erich Gamma(VS Code開發團隊的總負責人、《設計模式:可復用面向對象軟件的基礎》作者之一、JUnit創建者之一 )來到微軟上海,我也有幸親眼見到了他。
我知道,我該行動了。這是一片即將變紅的藍海。以Fail Fast(快速失敗)為指導思想,我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里接連發布了4款插件。沒想到,這4款插件都廣受用戶的喜歡,特別是Code Runner,下載量從1萬、10萬,一直上升到現在的1 000萬,是我開發的20多個插件中用戶最喜歡的插件之一。
2016年下半年,呂老師遠赴美國,而10號班車上只剩我“一個人”了。但是,我追逐VS Code的步伐并沒有停止。正巧,部門那時開始做IoT的Developer Tooling,我馬上想到要做一個VS Code的插件。可惜,當時做一個VS Code的IoT插件并沒有被列為一個優先項目。但是,感謝微軟的開放態度,我利用自己的個人時間開發了Azure IoT Toolkit,由于反響良好,一年后我把插件貢獻出來,使Azure IoT Toolkit被升級為微軟的官方插件。
到了2017年,IoT插件開發被正式提上議程,組里成立了專門的團隊來開發Arduino插件。我雖然沒有實際參與插件的開發,但在整個過程中提出了很多建議,在兩次組內的Bug Bash中勇奪冠軍。插件發布后受到了Arduino社區的很多好評,因此,我們部門也開始了VS Code插件開發的旅程,自行開發或合作開發的插件超過了20個,這些插件涉及的領域包括IoT、Java、Ansible、Terraform等。
2018年,我有幸在微軟技術暨生態大會上做了一次演講,主題是“從零開始開發一款屬于你的Visual Studio Code插件”,把插件開發的經驗帶給更多的開發者朋友。
2019年,我對VS Code插件開發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僅憑我一個人寫插件又能寫多少呢,新的插件還比較好寫,最耗費成本的其實是插件維護,現在的20個插件維護起來已經很累了,所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開通了“玩轉VS Code”微信公眾號及知乎專欄,就是希望把VS Code的一些經驗分享給更多的人,也希望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來玩轉VS Code。整個2019年,我也在多場大會(PyCon、JSConf、.NET Conf、Google Developer Group、GitHub官方見面會、COSCon等)上進行了公開演講,對VS Code進行布道。
2019年11月30日,又是一個特別值得紀念的日子!經歷了長時間的籌備,VS Code中文社區終于成立了!
從一個普通的碼農到VS Code插件的“產品設計師”,到VS Code的布道師,再到VS Code中文社區的創始人,我與VS Code一起成長。
不知道這些年來我對VS Code的追逐到底產生了多大的影響。但是,至少,我看到了一些變化。曾經,人們會把VS Code當成VS,以為VS跨平臺了。如今,會有95后的同學反過來把VS當作VS Code:原來除了VS Code,居然還有個VS?曾經,面對新的項目,我們會問:為什么要做一個VS Code的插件?如今,面對新的項目,我們會問:為什么不做一個VS Code的插件?
微軟的10號班車還在,很多當年一起入職的小伙伴卻分散到了不同的地方:上海、蘇州、無錫、西雅圖。我依稀記得,在某個早晨的班車上,我和呂老師為了一個項目中的技術問題吵到面紅耳赤,而到了中午依舊是80分游戲的最佳拍檔;某天下班的路上,我們為了項目中的一個難以重現的Bug,在班車上打開筆記本一起來調試;某個晚上,我為了Code Runner中的一個Bug奮戰到凌晨兩點。那時,在班車上,我們還經常會拿著Surface RT,看Channel 9,看Design Spec,回郵件。
微軟的10號班車還在,承載著我那時對技術的執著與熱情,繼續行駛在光明的大路上。
不忘初心,莫失初衷。不言放棄,追逐所愛。
內容簡介:

本書由淺入深地介紹了Visual Studio Code的各個方面,主要包括Visual Studio Code的核心組件、使用技巧、進階應用、插件推薦、插件開發、Visual Studio family的各個核心產品等。此外,本書還詳細介紹了如何使用Visual Studio Code進行各種編程語言的開發、前端開發、云計算開發、物聯網開發和遠程開發。本書適合剛開始使用Visual Studio Code的讀者閱讀,也適合有一定Visual Studio Code使用經驗并且想更全面深入地了解Visual Studio Code的讀者閱讀。
目錄:

第1章 如何學習Visual Studio Code 1
1.1 學會搜索 1
1.2 學會提問 2
1.3 學會學習 3
1.3.1 自己的思考 3
1.3.2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3
1.3.3 舉一反三 4
第2章 Visual Studio Code簡介 5
2.1 Visual Studio Code概覽 5
2.1.1 跨平臺 5
2.1.2 IntelliSense 5
2.1.3 代碼調試 6
2.1.4 內置的Git支持 6
2.2 Visual Studio Code簡史 6
2.3 Visual Studio Code的優勢 7
2.3.1 學習曲線 7
2.3.2 用戶體驗 8
2.3.3 性能 8
2.3.4 插件 8
2.3.5 生態 9
2.4 Visual Studio Code開發團隊 9
2.5 Visual Studio Code是如何做開源的 10
2.5.1 代碼開源 10
2.5.2 Issues和Pull requests 11
2.5.3 開源的開發流程 11
2.5.4 開源的生態 11
第3章 核心組件 12
3.1 Electron 12
3.2 Monaco Editor 13
3.3 TypeScript 13
3.4 Language Server Protocol 15
3.5 Debug Adapter Protocol 16
3.6 Xterm.js 18
第4章 安裝與配置 20
4.1 概覽 20
4.1.1 硬件要求 20
4.1.2 平臺支持 20
4.1.3 跨平臺 21
4.1.4 更新頻率 21
4.1.5 附加組件 21
4.2 Linux 21
4.2.1 安裝 21
4.2.2 更新 23
4.2.3 把Visual Studio Code設置為默認編輯器 23
4.2.4 使用Windows系統進行Linux開發 24
4.3 macOS 24
4.3.1 安裝 24
4.3.2 從終端命令行啟動 24
4.3.3 觸控欄 25
4.3.4 首選項菜單 25
4.4 Windows 25
4.4.1 安裝 25
4.4.2 從終端命令行啟動 25
4.4.3 用戶安裝與系統安裝 25
第5章 快速入門 27
5.1 Visual Studio Code Insiders 27
5.2 設置 27
5.2.1 兩種不同范圍的設置 28
5.2.2 兩種設置方法 28
5.2.3 設置編輯器 28
5.2.4 JSON設置文件 30
5.2.5 語言的特定設置 31
5.2.6 設置與安全 33
5.2.7 常用的設置項 33
5.3 用戶界面 34
5.3.1 基本布局 34
5.3.2 命令面板 35
5.3.3 并排編輯 37
5.3.4 縮略圖 38
5.3.5 面包屑導航 39
5.3.6 文件資源管理器 40
5.3.7 禪模式 42
5.3.8 Tab(標簽頁) 42
5.3.9 窗口管理 43
5.4 編輯功能 44
5.4.1 多光標 44
5.4.2 列選擇 44
5.4.3 自動保存 44
5.4.4 熱退出 45
5.4.5 搜索與替換 45
5.4.6 跨文件搜索 46
5.4.7 IntelliSense 47
5.4.8 代碼格式化 47
5.4.9 代碼折疊 48
5.4.10 縮進 49
5.4.11 文件編碼 49
5.5 主題 50
5.5.1 設置顏色主題 51
5.5.2 設置文件圖標主題 52
5.5.3 插件市場中的主題 53
5.6 快捷鍵 53
5.6.1 快捷鍵編輯器 53
5.6.2 快捷鍵大全 54
5.6.3 鍵盤映射插件 55
5.6.4 解決快捷鍵沖突 56
5.6.5 查看默認的快捷鍵 56
5.6.6 查看更改的快捷鍵 57
5.6.7 高級配置 57
5.6.8 快捷鍵規則 58
5.6.9 有效的按鍵組合 58
5.6.10 常用的快捷鍵 59
5.7 集成終端 61
5.7.1 打開集成終端 61
5.7.2 管理多個終端 61
5.7.3 配置終端 62
5.7.4 終端的顯示樣式 63
5.7.5 終端的快捷鍵 63
5.7.6 運行選中的文本 64
5.7.7 重命名終端 65
5.7.8 設置終端的打開路徑 65
5.8 中文顯示 65
第6章 進階應用 67
6.1 命令行 67
6.1.1 命令行幫助 67
6.1.2 通過命令行啟動Visual Studio Code 68
6.1.3 命令行核心選項 68
6.1.4 打開文件和文件夾 68
6.1.5 通過命令行管理插件 69
6.1.6 命令行高級選項 69
6.2 IntelliSense 69
6.2.1 不同編程語言的IntelliSense 69
6.2.2 IntelliSense功能 70
6.2.3 自動補全的類型 71
6.2.4 自定義IntelliSense 71
6.3 代碼導航 73
6.3.1 文件快速導航 73
6.3.2 面包屑導航 73
6.3.3 代碼導航右鍵菜單 76
6.3.4 跳轉到定義 76
6.3.5 跳轉到類型定義 77
6.3.6 查找所有引用 77
6.3.7 通過內聯編輯器查看定義和引用 78
6.3.8 引用信息 78
6.3.9 跳轉到實現 79
6.3.10 跳轉到文件中的符號 79
6.3.11 跳轉到工作區中的符號 80
6.3.12 括號匹配 80
6.3.13 錯誤與警告 80
6.4 玩轉Git 81
6.4.1 版本控制插件 81
6.4.2 安裝Git 82
6.4.3 克隆Git倉庫 82
6.4.4 源代碼管理視圖 82
6.4.5 Git commit 82
6.4.6 Git diff 83
6.4.7 Git分支 84
6.4.8 Git狀態欄 85
6.4.9 Gutter提示 86
6.4.10 合并沖突 86
6.4.11 把Visual Studio Code作為Git編輯器 87
6.5 打造自己的主題 87
6.5.1 自定義工作臺的顏色主題 88
6.5.2 自定義編輯器的顏色主題 89
6.5.3 顏色主題配置大全 90
6.6 快速創建可復用的代碼片段 90
6.6.1 代碼片段插件 90
6.6.2 使用代碼片段 91
6.6.3 創建自定義的代碼片段 92
6.6.4 代碼片段的生效范圍 93
6.6.5 代碼片段的語法 94
6.6.6 為代碼片段添加快捷鍵 96
6.7 Task,把重復的工作自動化 97
6.7.1 配置第一個Hello World的Task 97
6.7.2 配置一個更復雜的Task 99
6.7.3 Task自動檢測 100
6.7.4 自定義自動檢測的Task 102
6.7.5 問題匹配器 103
6.7.6 命令參數 103
6.7.7 輸出行為 104
6.7.8 運行行為 105
6.7.9 變量替換 105
6.7.10 命令面板 109
6.7.11 快捷鍵綁定 109
6.7.12 操作系統的相關屬性 110
6.7.13 后臺運行的Task 110
6.8 Multi-root Workspaces 112
6.8.1 管理文件夾 112
6.8.2 工作區文件 114
6.8.3 用戶界面 116
6.8.4 設置 117
6.8.5 源代碼管理 119
6.8.6 插件推薦 119
6.9 調試與運行 120
6.9.1 調試器插件 120
6.9.2 調試與運行視圖 121
6.9.3 調試與運行菜單 121
6.9.4 調試模式與運行模式 122
6.9.5 launch.json調試配置 122
6.9.6 launch.json屬性 123
6.9.7 變量替換 123
6.9.8 與操作系統相關的屬性 124
6.9.9 全局的launch.json配置 124
6.9.10 多目標調試 124
第7章 插件 126
7.1 插件市場 126
7.1.1 插件市場主頁 126
7.1.2 插件搜索 128
7.1.3 插件頁面 131
7.2 插件管理 133
7.2.1 搜索與瀏覽 133
7.2.2 通過插件管理視圖管理插件 138
7.2.3 通過命令行管理插件 141
7.2.4 離線安裝插件 142
7.2.5 插件推薦 142
7.2.6 插件的安裝目錄 143
7.3 那些不錯的插件 143
7.3.1 REST Client:也許是比Postman更好的選擇 143
7.3.2 Code Runner:代碼一鍵運行,支持40多種語言 147
7.3.3 為你的代碼再添上一抹亮色 150
7.3.4 更強的Git集成 154
7.3.5 Web開發利器 157
7.3.6 輕松管理數據庫 167
7.3.7 提升開發效能 169
7.3.8 好用的工具類插件 171
7.3.9 容器開發 172
7.3.10 移動開發 172
7.3.11 LeetCode插件:程序員的Offer收割利器 173
7.3.12 有點兒好看的主題插件 173
7.3.13 不止代碼!放松一下,那些勞逸結合的插件 174
第8章 語言深入 176
8.1 概覽 176
8.1.1 編程語言插件 176
8.1.2 對編程語言的支持 177
8.1.3 為文件設置編程語言的類型 177
8.1.4 語言ID 178
8.1.5 把文件擴展名添加到編程語言中 179
8.2 Python 180
8.2.1 快速開始 180
8.2.2 代碼編輯 185
8.2.3 靜態代碼檢查 190
8.2.4 調試 192
8.2.5 Jupyter Notebooks 198
8.2.6 Python交互式窗口 204
8.2.7 測試 207
8.2.8 Python插件推薦 212
8.3 JavaScript 213
8.3.1 JavaScript、ECMAScript與Node.js 213
8.3.2 快速開始 214
8.3.3 代碼編輯 216
8.3.4 調試 222
8.2.5 靜態代碼檢查 230
8.2.6 測試 231
8.2.7 JavaScript插件推薦 232
8.4 TypeScript 233
8.4.1 快速開始 233
8.4.2 一鍵運行TypeScript 235
8.4.3 編譯 237
8.4.4 調試 238
8.4.5 代碼編輯 241
8.5 Java 242
8.5.1 快速開始 242
8.5.2 代碼編輯 245
8.5.3 調試 248
8.5.4 測試 252
8.5.5 Java項目管理 254
8.5.6 Java插件推薦 259
8.6 C# 261
8.6.1 快速開始 261
8.6.2 代碼編輯 263
8.6.3 調試 266
8.6.4 測試 268
8.6.5 C#插件推薦 270
8.7 C/C++ 271
8.7.1 快速開始 271
8.7.2 調試 273
8.7.3 設置 278
8.7.4 代碼編輯 282
8.7.5 C/C++插件推薦 284
8.8 Go 284
8.8.1 快速開始 284
8.8.2 調試 286
8.8.3 代碼編輯 288
8.8.4 測試 291
8.9 更多語言支持 291
8.9.1 PHP 292
8.9.2 Rust 292
8.9.3 Dart 293
8.9.4 Ruby 293
8.9.5 Lua 294
8.9.6 R 294
8.9.7 Matlab 296
8.9.8 D 296
8.9.9 F# 296
第9章 前端開發 298
9.1 HTML 298
9.1.1 IntelliSense 298
9.1.2 自動閉合標簽 299
9.1.3 顏色選擇器 299
9.1.4 驗證嵌入的JavaScript和CSS 300
9.1.5 代碼折疊 300
9.1.6 代碼格式化 301
9.1.7 自定義HTML數據格式 302
9.1.8 HTML插件推薦 303
9.2 CSS、SCSS和Less 305
9.2.1 IntelliSense 305
9.2.2 顏色預覽 305
9.2.3 顏色選擇器 305
9.2.4 代碼折疊 306
9.2.5 靜態代碼檢查 307
9.2.6 跳轉到CSS符號 307
9.2.7 懸停預覽 307
9.2.8 自定義CSS數據格式 307
9.2.9 CSS插件推薦 309
9.3 Emmet 310
9.3.1 Emmet的支持范圍 310
9.3.2 在HTML中使用Emmet 310
9.3.3 在CSS中使用Emmet 311
9.3.4 使用Tab鍵展開Emmet縮寫 311
9.3.5 在建議列表中禁用Emmet縮寫 312
9.3.6 Emmet縮寫在建議列表中的順序 312
9.3.7 在其他文件中啟用Emmet縮寫 312
9.3.8 Emmet設置項 312
9.4 React 313
9.4.1 快速開始 313
9.4.2 調試React 314
9.4.3 IntelliSense 316
9.4.4 代碼導航 317
9.4.5 靜態代碼檢查 317
9.4.6 React插件推薦 317
9.5 Angular 318
9.5.1 快速開始 318
9.5.2 調試Angular 319
9.5.3 IntelliSense 321
9.5.4 代碼導航 321
9.5.5 Angular插件推薦 321
9.6 Vue 322
9.6.1 快速開始 322
9.6.2 Vetur插件 323
9.6.3 調試Vue 323
9.6.4 IntelliSense 326
9.6.5 代碼導航 326
9.6.6 靜態代碼檢查 326
9.6.7. Vue插件推薦 327
9.7 前端插件推薦 327
9.7.1 Beautify 327
9.7.2 Prettier - Code formatter 327
9.7.3 JavaScript (ES6) code snippets 328
第10章 云計算開發 329
10.1 微軟Azure 329
10.1.1 Azure插件 329
10.1.2 輕松上云 331
10.1.3 Serverless開發 333
10.1.4 Web應用開發 338
10.1.5 數據庫開發 340
10.1.6 更多Azure插件推薦 342
10.2 AWS 343
10.3 Google Cloud Platform 345
10.4 阿里云 348
10.4.1 Alibaba Cloud Toolkit 348
10.4.2 Aliyun Serverless 349
10.5 騰訊云 351
第11章 物聯網開發 353
11.1 設備端開發 353
11.1.1 PlatformIO開發生態 353
11.1.2 了解PlatformIO IDE 355
11.1.3 使用PlatformIO IDE 355
11.2 設備上云 359
11.2.1 了解Azure IoT Hub 360
11.2.2 了解Azure IoT Hub插件 360
11.2.3 使用Azure IoT Hub插件進行物聯網開發 360
11.3 設備模擬 364
11.4 邊緣計算 366
11.4.1 了解Azure IoT Edge 366
11.4.2 Azure IoT Edge插件 367
11.5 物聯網插件推薦 368
11.5.1 Espressif IDF 368
11.5.2 Arduino 368
11.5.3 Workbench 369
11.5.4 Cortex-Debug 369
11.5.5 Azure IoT Tools 369
第12章 遠程開發 371
12.1 遠程開發概覽 371
12.2 遠程開發插件 372
12.3 SSH 372
12.3.1 快速開始 373
12.3.2 系統要求 382
12.3.3 管理SSH遠程機器 383
12.3.4 管理插件 384
12.3.5 端口轉發 386
12.3.6 打開遠程SSH主機的終端 387
12.3.7 遠程SSH主機的設置 387
12.3.8 清理遠程SSH主機上的Visual Studio Code服務器 388
12.4 容器 388
12.4.1 快速開始 388
12.4.2 系統要求 392
12.4.3 devcontainer.json文件 392
12.4.4 樣例項目 394
12.4.5 直接打開Git項目 394
12.4.6 管理容器 394
12.4.7 管理插件 396
12.4.8 端口轉發 398
12.4.9 打開開發容器的終端 398
12.4.10 開發容器的設置 398
12.5 WSL 399
12.5.1 快速開始 400
12.5.2 管理WSL 402
12.5.3 管理插件 402
12.5.4 打開WSL的終端 404
12.5.5 遠程WSL的設置 404
第13章 Visual Studio family 405
13.1 Visual Studio、Visual Studio Code、Visual Studio Codespaces,你都分清楚了嗎 405
13.2 Visual Studio Codespaces 406
13.2.1 概覽 406
13.2.2 4種開發模式 408
13.2.3 使用Visual Studio Codespaces 409
13.2.4 自托管的環境 426
13.2.5 自建Web版Visual Studio Code 427
13.3 Visual Studio Live Share 429
13.3.1 概覽 429
13.3.2 使用Visual Studio Live Share 429
13.3.3 Visual Studio Live Share插件推薦 436
13.4 Visual Studio IntelliCode 437
13.4.1 概覽 437
13.4.2 使用Visual Studio IntelliCode 438
第14章 成為Visual Studio Code的貢獻者 440
14.1 GitHub Issues 440
14.1.1 報告bug 440
14.1.2 功能請求 441
14.1.3 分享你的反饋與想法 441
14.1.4 翻譯中文Issue 442
14.2 提問 442
14.3 討論 443
14.4 GitHub Pull requests 443
14.5 插件 443
14.6 翻譯 443
第15章 插件開發 445
15.1 如何打造一款優秀的Visual Studio Code插件 445
15.1.1 設計 445
15.1.2 實現 448
15.1.3 推廣 449
15.1.4 維護 450
15.2 你的第一個Visual Studio Code插件 451
15.2.1 搭建開發環境 451
15.2.2 創建插件項目 451
15.2.3 運行插件 452
15.2.4 開發插件 452
15.2.5 調試插件 453
15.2.6 插件項目的文件結構 453
15.2.7 package.json插件清單文件 454
15.2.8 extension.ts插件入口文件 455
15.3 Visual Studio Code插件的擴展能力 456
15.3.1 Visual Studio Code插件的設計理念 456
15.3.2 通用功能的擴展能力 457
15.3.3 工作區用戶界面的擴展能力 459
15.3.4 主題的擴展能力 460
15.3.5 編程語言的擴展能力 460
15.3.6 調試功能的擴展能力 461
15.4 插件開發面面觀 461
15.4.1 插件樣例 461
15.4.2 Command命令 464
15.4.3 樹狀視圖 468
15.4.4 網頁視圖 472
15.4.5 集成終端 482
15.4.6 存儲 483
15.4.7 主題 485
15.4.8 編程語言 490
15.4.9 更多常用的API 495
15.5 插件開發的生命周期 496
15.5.1 插件測試 496
15.5.2 插件發布 498
15.5.3 持續集成 500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