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woo大學簡體電腦書店
數字時代影視制作人完全手冊(第3版)(上、下冊)
( 簡體 字)
作者:李娜類別:1. -> 多媒體 -> 綜合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數字時代影視制作人完全手冊(第3版)(上、下冊) 3dWoo書號: 34985
詢問書籍請說出此書號!
有庫存
NT售價: 940
出版日:2/1/2013
頁數:912
光碟數:0
站長推薦:
印刷:語系: ( 簡體 字 )
ISBN:9787121193064 加入購物車加到我的最愛 (請先登入會員)
(簡體書上所述之下載連結耗時費功, 恕不適用在台灣, 若讀者需要請自行嘗試, 恕不保證, 繁體書的下載亦請直接連絡出版社)
上 冊
第1 章 視頻和膠片電影系統概述2
1.1 視頻系統6
1.1.1 攝像機和錄像機的基本原理6
1.1.2 模擬vs 數字9
1.1.3 視頻格式11
1.1.4 數字壓縮23
1.1.5 視頻的錄音24
1.1.6 時碼25
1.2 視頻格式的對比27
1.2.1 標清數字格式28
1.2.2 高清數字格式32
1.2.3 數字電影系統39
1.2.4 在硬盤、光盤和記憶卡上錄制視頻40
1.2.5 模擬格式43
1.2.6 視頻編輯46
1.3 膠片電影系統50
1.3.1 不同規格膠片的比較 54
1.3.2 電影音響60
1.3.3 影片剪輯62
第2 章 前期的工作66
2.1 從發行往前倒推 67
2.1.1 大銀幕和(更)小屏幕68
2.2 制作計劃 75
2.3 拍攝膠片電影vs 拍攝視頻 76
2.4 選擇攝影機/攝像機80
2.5 制作和后期制作中的數據管理 82
2.6 聲音的重要性 88
2.7 影片的效果91
2.7.1 色彩和感光度 92
2.7.2 清晰度和焦點 94
2.7.3 寬高比的選擇 97
2.7.5 幀速率和掃描的選擇 109
2.8 對技術的應對119
第3 章 視頻攝錄機122
3.1 畫面控制 124
3.2 錄像機135
3.2.1 磁帶錄像機135
3.2.2 用硬盤、光盤和記憶卡存儲 141
3.3 攝錄機的使用143
3.4 電池和電力供給 146
3.5 攝像機的高級特征150
第4 章 鏡頭158
4.1 焦距和透視158
4.2 鏡頭的聚光能力166
4.3 畫面對焦168
4.4 選擇變焦鏡頭177
4.5 特殊用途的定焦鏡頭182
4.6 近距離攝影183
4.7 鏡頭質量和狀態186
4.8 鏡頭支座190
4.8.1 鏡頭的安裝和校準192
4.9 鏡頭的維護195
第5 章 視頻畫面 196
5.1 視頻畫面的形成196
5.1.1 攝像機對光照的反應196
5.1.2 理解和控制對比度202
5.1.3 播出標準212
5.2 視頻色彩系統212
5.3 視頻監視器和放映機218
5.4 時碼224
5.5 數字視頻錄制的工作原理229
5.5.1 像素和分辨率232
5.6 處理數字數據238
5.6.1 數字連接238
5.6.2 硬盤系統 240
5.7 文件格式和數據交換242
5.8 數字壓縮 245
5.8.1 壓縮方法 246
5.8.2 一些常用的編解碼器 252
第6 章 膠片攝影機255
6.1 攝影機概覽 255
6.1.1 片門和快門 257
6.2 攝影機速度和馬達 259
6.3 取景系統 263
6.3.1 反射式取景器 263
6.4 攝影機的膠片容量 268
6.5 其他功能 274
6.6 攝影機的檢測與保養 277
第7 章 膠片影像282
7.1 膠片的特性 282
7.1.1 畫面的反差 289
7.1.2 清晰度293
7.2 生膠片的選擇295
7.3 膠片的包裝、處理和送沖 299
7.4 測光表與曝光控制 305
7.4.1 測光表309
7.4.2 曝光值的讀取 314
7.4.3 曝光和膠片 321
第8 章 色彩和濾鏡324
8.1 色彩324
8.1.1 色溫328
8.2 濾鏡332
8.2.1 攝影機用濾鏡333
8.2.2 可同時用于膠片和視頻拍攝的濾鏡334
8.2.3 遮光斗和遮光罩340
第9 章 拍攝344
9.1 拍攝之前的準備344
9.1.1 故事和劇本345
9.1.2 攝制組和外景地348
9.1.3 日程和預算353
9.1.4 組織設備356
9.2 構圖和鏡頭的選擇358
9.2.1 場和條358
9.3 風格和方法369
9.3.1 紀錄片369
9.3.2 劇情片376
9.4 攝影機的架設和移動382
9.5 變焦鏡頭技術395
9.6 慢動作、快動作和顫抖397
9.6.1 慢動作397
9.6.2 快動作399
9.6.3 顫抖或閃爍401
9.7 制片的其他方面 402
9.8 后期制作之前的準備 404
第10 章 錄音系統409
10.1 聲音 409
10.2 錄音原理 412
10.2.1 模擬音頻錄制412
10.2.2 數字音頻錄制 414
10.3 音頻錄制設備的種類418
10.3.1 數字錄音機 418
10.3.2 攝錄機的音頻 427
10.3.3 模擬磁帶錄音機 430
10.4 麥克風 435
10.5 音頻連接447
下 冊
第11 章 錄音技術452
11.1 拍攝前的準備452
11.1.1 準備設備 452
11.1.2 錄音師的角色458
11.2 錄音技術461
11.2.1 設定錄音電平462
11.2.2 現場聲音 474
11.3 音樂、旁白和效果 477
11.3.1 其他錄音問題 480
11.4 電影和視頻的雙系統錄音 485
11.4.1 時碼場記系統489
第12 章 照明 494
12.1 照明495
12.2 照明器材501
12.2.1 燈泡502
12.2.2 照明設備的種類508
12.3 照明技術520
12.3.1 照明風格520
12.3.2 照明的布置521
12.3.3 照明反差的控制531
12.3.4 照明和色彩534
12.3.5 特殊照明效果536
12.4 實景照明537
第13 章 畫面和對話的剪輯 541
13.1 剪輯理論541
13.2 剪輯風格544
13.3 對話的剪輯547
13.4 剪輯工序549
13.5 字幕556
第14 章 視頻編輯 560
14.1 非線性編輯系統561
14.1.1 非線性編輯系統的組成部分562
14.1.2 非線性編輯系統是怎樣播放和編輯媒體的572
14.2 非線性編輯系統和工作流程573
14.2.1 用什么格式或分辨率來編輯 576
14.3 采集和組織視頻素材 583
14.4 創造和編輯序列 590
14.5 聲音編輯基礎 601
14.6 基礎視頻效果 606
14.7 成片和輸出 613
14.7.1 從離線到在線 614
14.7.2 輸出為磁帶 620
14.7.3 輸出為DVD 626
14.7.4 輸出為文件 629
14.8 處理24p 的SD、HD 視頻和膠片電影 631
14.8.1 變換問題的再討論 632
14.8.2 編輯24p 素材 637
14.9 混合格式的編輯 638
14.10 處理雙系統聲音 641
14.11 色彩校正641
14.12 媒體管理647
14.13 磁帶編輯649
14.13.1 錄制和播放磁帶651
14.13.2 離線磁帶編輯652
14.13.3 編輯決策列表和在線磁帶編輯654
第15 章 膠片剪輯657
15.1 傳統膠片剪輯 657
15.1.1 剪輯設備 657
15.1.2 原料及供給664
15.1.3 膠片剪輯程序665
15.1.4 磁性聲帶和工作樣片同步671
15.1.5 畫面鎖定后標記工作拷貝675
15.2 用視頻編輯電影677
15.2.1 一些膠片-視頻的工作流程677
15.2.2 編輯方法688
15.2.3 把聲音和畫面采集到非線性編輯系統690
15.2.4 用視頻編輯電影時的特殊考慮693
15.2.5 從非線性編輯系統回到膠片695
第16 章 聲音剪輯和混錄699
16.1 聲音編輯處理701
16.2 聲音編輯工具703
16.3 聲音剪輯技術707
16.4 音樂712
16.5 為混音做準備716
16.6 聲音混錄723
16.6.1 為你的觀眾做混音725
16.6.2 混音格式731
16.6.3 交付成片734
第17 章 膠片洗印廠 736
17.1 影片制作中的印片過程737
17.1.1 放映毛片742
17.2 為原底做印片準備744
17.2.1 以原底進行套底(負片配對) 747
17.3 準備電影字幕 752
17.4 光學效果755
17.5 放大和縮小印片 758
17.6 印制膠片760
17.6.1 印片基礎760
17.6.2 驗審拷貝763
17.6.3 中間片764
17.6.4 發行拷貝 767
17.7 電影拷貝的聲音 769
17.7.1 模擬光學聲軌 769
17.7.2 數字聲軌772
17.8 放映機和放映環境 774
第18 章 膠片和數字轉換778
18.1 膠片到視頻的轉換 778
18.1.1 為轉換做準備781
18.1.2 錄制膠轉磁視頻的格式 784
18.1.3 膠轉磁項目和鏡頭管理 785
18.1.4 膠轉磁中的音頻 789
18.1.5 最終轉換791
18.1.6 膠轉磁過程中的畫面控制 793
18.1.7 各種可選擇的膠轉磁工序 796
18.1.8 高分辨率膠片掃描儀797
18.2 數字到膠片的轉換 799
18.3 不同視頻格式間的轉換804
18.4 拍攝電視屏幕、視頻監視器和視頻投影806
第19 章 電影的制片和發行 810
19.1 預算和商業調度810
19.2 募集資金818
19.3 法律和版權問題824
19.3.1 保護你的作品825
19.4 真實人物、地點和事物的準許書827
19.5 使用有版權的內容830
19.6 發行835
19.7 結束語849
附錄A 校正視頻監視器 851
附錄B 各種數字格式的碼流及儲存要求859
附錄C 景深例表 864
附錄D 超焦距表 867
附錄E 鏡頭角度/焦點距離表869
附錄F 8mm、超8、16mm 和35mm 電影播放時長和格式的對比 871
附錄G 膠片同步 874
附錄H 混錄前拆分16mm 和35mm 聲帶 876
附錄I 粘膠接片878
附錄J 膠片原底套底 881
參考書目 883
網站 888
在某種意義上,所有的電影制作者都是以獨立的身份開始的。往往初學者必須精通電影制作的所有環節——拍攝、錄音、剪輯、籌錢、發行——因為沒有其他人能幫忙完成這些任務。無論以后在電影制作中擔任什么工作,學習電影制作的各個方面都會使你從中受益。最優秀的攝影師明白錄音師和剪輯師需要什么效果,反之亦然。制片人和導演如果能了解整個制作過程,也會受益無窮。本書屬于制片人拍攝電影電視的大全參考書,從拍片前的準備、到鏡頭選取,到拍攝、音效、剪輯,無所不容,而且非常專業。書中介紹的是有實踐價值的技術,通過全面的介紹使讀者了解電影制作的方方面面,從中窺見電影制作的全貌。

譯者序
還記得你愛上電影的那個時刻嗎?
2010 年初,我在偶然的機緣下接手了這本書的翻譯工作。經過近一年的翻譯和前后近兩年的校對和編輯,這本書終于在2013 年初春面世。
三年前接下這本書,除了機緣巧合,更多的其實是自己對電影技術的好奇。相信很多和我一樣的影迷及影視專業學生,起初都曾沉迷于光影轉化成銀幕影像時的美感,從而不可抑制地對完成這一轉化的龐大而精密的機械產生探究一番的愿望。但是隨著這種探究的展開我們又會不斷意識到,誠然電影是一門藝術,和其他門類的藝術一樣承擔著傳達美和表達態度的任務,但這門藝術對技術和技巧的倚賴卻又遠重于其他,電影技術所包含的層面更是如此的復雜和多元。這意味著,在利用影像傳達美和表達態度時,技術成為了我們自身和外界及團隊伙伴溝通的必備知識。
對于獲取這些表達和溝通中的必備知識而言,這本書實在是非常全面的電影技術百科書。從前期籌備到實際拍攝,再到后期制作,小至一枚標簽的粘帖方式,大至如何參加國際電影節,本書都有詳盡的介紹。同時,針對數字時代的特點,本書在介紹電影制作的每個步驟時,都分別從膠片和數字兩個方面進行了相當專業的論述。
不過,作為歐美影視專業通用的教材之一,本書在陳述事實和舉例時普遍依據的是好萊塢慣例。為了能讓讀者對好萊塢制片模式有所了解,我保留了書中的相關內容,同時盡我所能結合國內制片慣例,加入了一定量的譯者注來解釋國內的情況。對于書中出現的技術性名詞,則在與國內影視資深從業者討論后,采用了業內普遍通用的叫法,并在該詞的第一次出現處加注了英文。但是即便如此,因為電影技術涵蓋的領域相當廣闊且專業性極強,在翻譯過程中難免出現疏漏,還請各位讀者體諒并予以批評指正。在本書的完成過程中,曾有很多老師和朋友向我提供過無私的幫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謝。同時也要感謝家人在我漫長的翻譯過程中所給予的包容。
在這本書的結束語中,作者Steven Ascher 這樣寫道:“本書中的所有技術和技巧存在的意義在于賦予你表達思想和講故事的能量。”這也是我最想轉述給各位讀者的一句話。還記得你愛上電影的那個時刻嗎?用書中這些技術和技巧去表達吧。
李娜
2013 年1 月4 日

前言
做個電影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籌錢很難,拍電影很難,就連電影制作完成后想找觀眾來看也很難。很多東西從來不會變,可是有個東西一直都在變化,那就是技術。攝像、攝影器材和技術上的驚人發展改變著電影制作。今天你能做到的,在短短幾年前也許不可能完成,或者完成起來代價非常高。不過,在高級技術變得越來越容易獲得的同時,也帶來一項潛在成本——理解這些技術并與之保持同步需要花費的大量時間和精力。
1998 年,在寫這本書第2 版的時候,我就意識到在這一版面世后不久,其中的一些內容就會需要更新。而在20 世紀80 年代當我和Ed 寫第1 版的時候,情況卻并非如此。那一版書,講的是實打實的膠片電影拍攝經驗,這些東西在差不多十五年的時間里都是通用的。而現在,攝像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速度如此之快,甚至當你看完這句話時,這本書里的一些內容就已經需要更新了。
雖然網站更新起來更容易,但是書籍卻有著毋庸質疑的優點。如果把電影制作比做一座山,那么本書能陪你登上山的頂峰,在那里,你可以看到電影制作世界的全貌。這本書將幫助你決定你想去哪兒,以及怎樣才能到達那里。當你展開這段旅程時,會需要很多詳細的、最新的有關當地線路和風俗的建議,這時就可以通過網站、BBS、用戶手冊,或者和其他的電影人、專家的探討來獲取這些信息了。
通常,電影制作者描述的世界有兩種:虛構的和非虛構的。虛構的電影在攝影機前創造出一個世界,首先會有一個故事,然后由演員表演出來,最后就做成了電影。在紀錄片中,電影制作者試圖呈現的則是世界本來的樣子。這兩種電影的差別可以拿20 世紀初電影誕生之初兩位法國電影大師盧米埃爾和梅里埃的作品做說明。前者拍下了他的孩子吃早飯的樣子,以及火車進站的場面,后者又被稱為電影魔術師,他創作故事、戲服,為電影制作特技。這些可以說正是紀錄片和虛構電影的區別:前者是在現實的世界中發現奇妙的事情,而后者則是用攝影機制造出奇妙的世界。這本書對這兩類電影的制作同樣適用。
在某種意義上,所有的電影制作者都是以獨立的身份開始的。往往初學者必須精通電影制作的所有環節——拍攝、錄音、剪輯、籌錢、發行——因為沒有其他人能幫忙完成這些任務。無論以后在電影制作中擔任什么工作,學習電影制作的各個方面都會使你從中受益。最優秀的攝影師明白錄音師和剪輯師需要什么效果,反之亦然。制片人和導演如果能了解整個制作過程,也會受益無窮。本書中會出現一些定義專業技能的詞匯,如剪輯、攝影指導、攝影師、錄音師等,但使用它們都是為了講述時的方便,并不是希望在制作過程中把這些角色嚴格地區分開來。
這本書呈現的是有實踐價值的技術信息,在介紹關鍵內容和概念的同時避免你被專業術語湮沒。你會找到適用于學生或專業人士的設備和技術信息。就算你負擔不起書中提到的某些設備,了解它們也很有好處,如果你今后在電影業工作,這些都會用得上。
感謝幫助我完成本書第1 版的Mark Abbate、Benjamin Bergery、David Brown、
Michael Callahan、Elvin Carini、Claude Chelli、Alfred Guzzetti、Ned Johnston、Rudolph Kingslake、Dennis Kitsz、Steve Kuettel、David Leitner、Mark Lipman、Ross McElwee、Robb Moss、Sami Pincus、以及 Moe Shore。
感謝幫助我完成第2 版的Richard Bock、Bueermanns 夫婦、Frank Coakley、Sandra
Forman、Victoria Garvin Davis、Len Gittleman、Peter Gloeggler、Sam Kauffmann、Julie Mallozzi、Eric Menninger、Michael Philips、Adam Schatten 和Tim Spitzer。感謝Rob Brun和Stephen McCarthy 精彩的插圖和照片,以及Bob Doyle 為視頻相關章節提供的寶貴幫助。
第3 版要特別感謝David Leitner,他百科全書般的專業知識和散文般的表達十分有助于理解數字世界。他的參與極大地提高了這本書的水準,并阻止了很多錯誤的發生,如果本書中還有什么紕漏那都是我的責任。同樣需要感謝Dan Coplan、Patrick Gaspar、Greg McCleary、Matt McMakin、Graeme Nattress、Bill Weisman,及研究者Joshua Weinstein 和Luke Gasbarro,以及Ned Johnston 和Andy Young 拍攝的出色照片。
還要感謝很多人,人數太多無法一一列舉,是他們欣然提供了資料和圖片。
Jeanne Jordan,我的電影制作搭檔和愛人,她使我成為一個更成功的電影人,也使這本書成為一本更成功的書。對她來說,講故事是電影最重要的任務,研究技術只是出于興趣,她曾說:“技術只是在我講故事時必須知道的東西。”在人們沉迷于最新技術、軟件、發明的當今世界,Jeanne 證明了最偉大的電影出自電影人之手,而并非出自技術。我們的兒子,Jordan Ascher,則是在數字世界中長大的新一代,他們從沒被新技術嚇倒過,而是迎接并盼望著它們。我要把我所有的愛與感激獻給他們母子。
S.A.
2007 年4 月
page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