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運動規律( 簡體 字) | |
作者:肖永亮 | 類別:1. -> 多媒體 -> 綜合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3dWoo書號: 35506 詢問書籍請說出此書號! 有庫存 NT售價: 190 元 |
出版日:5/1/2013 | |
頁數:200 | |
光碟數:1 | |
站長推薦: | |
印刷:黑白印刷 | 語系: ( 簡體 字 ) |
ISBN:9787121200168 | 加入購物車 │加到我的最愛 (請先登入會員) |
(簡體書上所述之下載連結耗時費功, 恕不適用在台灣, 若讀者需要請自行嘗試, 恕不保證, 繁體書的下載亦請直接連絡出版社) | |
第1章 動畫概述 1
1.1 動畫的起源和發展 2 1.1.1 動畫的起源 2 1.1.2 動畫的形成 3 1.1.3 動畫的發展 4 1.2 動畫的分類 5 1.2.1 按制作形式分類 5 1.2.2 按藝術形式分類 5 1.2.3 按敘事形式分類 10 1.2.4 按傳播形式分類 13 1.3 動畫制作流程 16 1.3.1 動畫制作流程總覽 16 1.3.2 動畫制作的各個階段 17 1.3.3 國產動畫片常用的符號和標示 20 1.4 動畫運動規律簡介 21 1.4.1 動畫運動規律的定義與相關基本概念 21 1.4.2 加速度與減速度 22 1.4.3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23 1.4.4 運動規律的應用——表現性格 24 1.5 習題 25 第2章 物體運動的基本形態 27 2.1 慣性運動 28 2.1.1 慣性運動概述 28 2.1.2 慣性運動的特點 29 2.1.3 慣性運動的表現 31 2.2 彈性運動 32 2.2.1 彈性運動概述 32 2.2.2 彈性運動的特點 33 2.2.3 彈性運動的表現 35 2.3 曲線運動 36 2.3.1 曲線運動概述 36 2.3.2 曲線運動的分類 37 2.3.3 曲線運動的特點 43 2.4 習題 46 第3章 角色的動作設計 47 3.1 預備動作 48 3.1.1 預備動作概述 48 3.1.2 預備動作的特點 50 3.2 追隨動作 52 3.2.1 追隨動作概述 52 3.2.2 追隨動作的特點 54 3.3 震顫動作 55 3.4 停頓動作 56 3.4.1 停頓動作概述 56 3.4.2 停頓動作的繪制 57 3.5 循環動作 57 3.5.1 單循環和復合循環 58 3.5.2 原地循環動作 60 3.6 動作的夸張 61 3.6.1 夸張的作用 61 3.6.2 夸張的方法 61 3.7 習題 63 第4章 人體運動規律 65 4.1 人體結構 66 4.1.1 人體結構概述 66 4.1.2 人體比例 68 4.1.3 重心 69 4.2 行走 71 4.2.1 行走基本規律 71 4.2.2 行走的動態特征 72 4.2.3 行走時的軀干變化 73 4.2.4 行走時下肢的運動 74 4.2.5 行走時上肢的運動 75 4.2.6 行走的角度分析 76 4.2.7 行走的個性化設計 76 4.2.8 行走中的透視 79 4.3 奔跑 81 4.3.1 奔跑概述 81 4.3.2 奔跑的角度分析 82 4.3.3 奔跑的動作設計 83 4.3.4 奔跑和行走的區別 85 4.4 跳躍 85 4.4.1 跳躍概述 86 4.4.2 跳躍的類型 86 4.4.3 跳躍的動作設計 88 4.5 綜合運動 88 4.5.1 手臂的運動 88 4.5.2 軀干的運動 89 4.5.3 推、拉 89 4.5.4 搬、抬 91 4.5.5 扛、托舉 92 4.5.6 投擲 93 4.5.7 砸、砍 94 4.5.8 全身運動 95 4.6 運動中的動態線 95 4.6.1 動態線 95 4.6.2 動態線繪制 97 4.7 表情與口形 99 4.7.1 面部表情 100 4.7.2 口形 101 4.8 習題 104 第5章 動物的運動 105 5.1 四足類動物 107 5.1.1 骨骼特征 107 5.1.2 四足類動物的走 108 5.1.3 四足類動物的跑 111 5.1.4 四足類動物的跳和撲 113 5.2 禽類動物 114 5.2.1 骨骼特征 114 5.2.2 飛禽 116 5.2.3 家禽 119 5.3 昆蟲類動物 120 5.3.1 飛的昆蟲 121 5.3.2 爬行的昆蟲 122 5.3.3 跳的昆蟲 123 5.4 爬行類和兩棲類動物 123 5.4.1 爬行類 123 5.4.2 兩棲類 126 5.5 魚類動物 127 5.5.1 骨骼特征 127 5.5.2 大魚運動規律 128 5.5.3 小魚運動規律 128 5.5.4 長尾魚運動規律 129 5.6 動物的擬人化 130 5.6.1 動作擬人 130 5.6.2 思想擬人 131 5.6.3 基本保持動物特點 132 5.7 習題 132 第6章 自然現象的運動規律 133 6.1 風 134 6.1.1 風的特征 134 6.1.2 風的表現 134 6.2 雨和雪 136 6.2.1 雨 136 6.2.2 雪 138 6.3 火 139 6.3.1 火苗 140 6.3.2 小火焰 140 6.3.3 大火 141 6.4 水 142 6.4.1 水滴、水花 142 6.4.2 水泡 142 6.4.3 水流 143 6.4.4 水圈、水波與漣漪 144 6.4.5 河流、湖泊 145 6.4.6 海浪 146 6.5 煙和云 147 6.5.1 煙 147 6.5.2 云 149 6.6 閃電 151 6.6.1 閃電的基本規律 151 6.6.2 閃電的表現形式 152 6.7 爆炸 152 6.7.1 強烈的閃光 153 6.7.2 被炸飛的物體運動 153 6.7.3 爆炸的煙霧 154 6.8 習題 154 第7章 運動的節奏 155 7.1 動畫的時間與空間 156 7.1.1 動畫的時間 156 7.1.2 動畫的空間 158 7.2 速度的表現 159 7.2.1 時間、距離、張數與速度的關系 159 7.2.2 勻速運動 159 7.2.3 加速運動 160 7.2.4 減速運動 160 7.2.5 速度組合 161 7.3 動作的節奏設計 161 7.3.1 動與靜 162 7.3.2 急與緩 162 7.3.3 放與收 163 7.3.4 動作的停格 163 7.4 習題 164 第8章 動作設計實戰 165 8.1 設計前的準備 166 8.2 基礎練習 168 8.2.1 速寫練習 168 8.2.2 臨摹練習 169 8.2.3 線條練習 169 8.3 成片角色動作的分析 170 8.4 動作設計 171 8.4.1 動作的時間設計 172 8.4.2 動作的設計 172 8.4.3 動作的繪制 173 8.5 習題 180 第9章 動畫運動規律賞析 181 9.1 夸張風格 182 9.2 寫實風格 192 9.3 習題 198 本書是全國數字媒體動漫游戲專業主干課程標準教材叢書中的一本,重點介紹動畫運動規律。
本書從動畫運動基礎知識和動作設計兩方面入手,力求使學生能夠掌握動畫運動規律并制作出真正意義上的動畫作品。全書共分9 章,第1章為動畫概述,包括動畫的起源和發展、動畫的分類及動畫制作流程等;第2章介紹了物體運動的基本形態,包括慣性運動及彈性運動等;第3章介紹了角色的動作設計,包括預備動作、追隨動作及停頓動作等;第4章詳細闡述了人體運動規律,包括人體結構、行走、奔跑等;第5章闡述了動物的運動,包括四足類動物、禽類動物及昆蟲類動物等;第6章詳細闡述了自然現象的運動規律,包括風、雨、火及水等;第7章介紹了運動的節奏;第8章為動作設計實戰;第9章為動畫運動規律賞析。 前 言
動畫運動規律是高校動畫專業很重要的一門核心專業課程,課程一般安排在大學二年級。本書依據教學大綱,對認識和理解自然界力的形成、動畫片中角色動作的設計特點,以及人體、動物、自然景物連續動作的表現特征,進行了翔實的理論的闡釋和典型實例的深入講解,更適合于讀者的理解和實際創作。 學習運動規律的目的,是將來在創作中能夠在掌握規律的基礎上,自如地根據劇情情境、影片風格及角色的造型結構、性格特點來運用規律。因此想要影片中的運動能夠完美表現并且體現繪制者的創造性,必須在日常觀察的基礎上,理解和掌握物體的運動規律。 通過本書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到動畫的定義、起源和分類;熟悉二維動畫和三維動畫的制作流程,以及動畫制作使用的工具和繪制方法;明確動畫師的職責和分工;熟悉人體解剖知識,理解各種運動產生的力學原理;認識時間、空間和節奏的相互關系。通過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對動畫語言的感知力和把控力。對運動規律的熟練掌握,可以將角色的動作設計得更加完美,體現出動畫片的特殊藝術魅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動畫影片的主要繪制者,從而更好地表達主題意圖,創作出栩栩如生、深入人心的動畫角色,讓“演員”隨心所欲地表演,是每一個希望成為名副其實的動畫設計師所應該追求的最高境界。 動畫藝術的表現力,取決于動畫本身獨特而豐富的表現語言和技巧的運用。隨著動畫制作手段的演變和表現方式的更迭,動畫片制作的基本概念和規律也在經受著時代發展的考驗,動畫人也在進行著不斷的調整和適應。然而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熟知動畫的運動規律、掌握動畫制作的技法依然是維系動畫業生存的基礎和法則,運動規律依然是行之有效的理論基礎,由此形成的動畫語言必然經得起歷史的考驗,并將繼續伴隨著時代的持久發展。 本書適合藝術類院校的在校動畫專業學生選作教材,也可作為動漫愛好者及本專業在職人員的學習參考工具書。本教材的編寫,由王育新負責前言和第3、4、8章的編寫工作,許潔負責第1、6、9章的編寫工作,曾軍梅負責第2、5、7章的編寫工作。同時感謝齊凱、王璇、李新霞、丁玉、馮延楓、賈小英、史秀紅同學協助繪制大量示范圖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