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折---眺望IT巔峰(第2版)( 簡體 字) | |
作者:謝耘 | 類別:1. -> 程式設計 -> 綜合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3dWoo書號: 42647 詢問書籍請說出此書號! 有庫存 NT售價: 295 元 |
出版日:9/1/2015 | |
頁數:244 | |
光碟數:0 | |
站長推薦: | |
印刷:黑白印刷 | 語系: ( 簡體 字 ) |
ISBN:9787302404026 | 加入購物車 │加到我的最愛 (請先登入會員) |
(簡體書上所述之下載連結耗時費功, 恕不適用在台灣, 若讀者需要請自行嘗試, 恕不保證, 繁體書的下載亦請直接連絡出版社) | |
XI
第一章 計算機的誕生與發展歷程1 一、工具:從體能到智能的飛躍/2 二、艾倫·圖靈的天才與現代計算機的本質/6 三、馮·諾依曼結構與計算機的工程實現/9 四、人工智能的誘惑與計算機的局限/13 五、計算復雜性理論與智能活動的可實現性/21 第二章 IT產業的重大轉折 31 一、當前計算機產業的基本結構與特征/33 二、軟件創新與IT產業的重大轉折/39 三、IT產業的熱點透視與產業價值鏈/51 四、回歸技術性產業的本質/61 五、登上產業制高點/65 第三章 IT應用的發展歷程 71 一、歷史進程/73 二、第一階段:雛燕初飛——數值計算時代(20世紀40年代到50年代)/75 三、第二階段:繁榮發展——結構化數據應用的時代(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79 四、第三階段:初現端倪——非結構化信息應用的時代(21世紀00年代至今)/88 五、歷史進程的關鍵經驗/93 第四章 “信息” ——IT產業的根基 97 一、香農“信息論”與“全信息”/99 二、“全信息”的結構分析/106 三、信息的生命周期與以信息自身為對象的信息 管理/111 四、有限維度語義空間與結構化數據(信息)/115 五、“全信息”中的“(應用)支撐信息”/119 六、主信息自身的結構化處理/126 七、有限維度語義空間與非結構化信息/130 第五章 信息管理—— 以認識主體為基礎 135 一、非結構化信息應用時期信息管理的合理邊界/137 二、虛擬世界:認識主體擁有的信息集合的意義/140 三、以主體為基礎的信息管理:虛擬世界的數字映像/143 四、數字化信息與認識主體之間關系的演化歷程/148 五、不同主體的虛擬世界與數字映像/150 第六章 個人的虛擬世界及 其數字映像 153 一、人對外界的感知特點/155 二、人獲取及感知信息的特點/158 三、個人虛擬映像的一種模型結構選擇/162 四、個人虛擬映像的分析/171 五、個人虛擬映像的工程實現/174 第七章 IT應用模式的轉折 與創新 177 一、IT應用的轉折:從“點”、“線”到“面”/178 二、構建“面”的應用——平臺化/184 三、以虛擬映像為基礎的平臺化應用/189 四、IT信息類應用的未來前景/194 第八章 智能化的未來 199 一、“智能”的本質:自覺與主動/200 二、人工智能的演化:從機制到數據/207 三、信息管理、虛擬映像與人工智能/216 四、人工復雜系統的有效性與可實現邊界/223 五、智能、信息與體能的融合/230 六、智能化信息文明的曙光/234 后記 超越“東”“西” 243 本書針對IT應用的最基本要素“信息”,深入剖析了其個體微觀結構到整體宏觀的意義,提出了通過建立認識主體虛擬世界的數字映像,實現全面信息管理的論斷。全書共分八章,闡述了IT產業歷史、產業發展的重大轉折、IT應用的三階段發展歷程、“信息”的本質以及主體認識論基礎上的信息管理。本書還展示了個人虛擬世界及其數字影像,IT應用模式的轉折與創新,并展望了智能化技術的發展前景。
本書是信息論和信息管理領域的一本劃時代專著,有助于開創具有中國標記的IT發展新里程。本書適合于關注和研究IT產業發展趨勢,研究信息管理與數據產業發展的從業人員和高校師生。 離開校園以來,我工作過的領域及具體擔任的職務比較雜亂,所以從來沒有想過有可能在哪個領域中有能力與機會深入鉆研,做些系統性的思考,一直覺得自己充其量只能算作一個萬金油類的管理者而已。
對IT產業的分析,完全是由一個偶然事件引發的。2010年初,因故我介入了公司承擔的國家金稅三期工程的咨詢項目。咨詢期間,國家稅務總局電子稅務管理中心陳夢林副主任要求我給某城市的國稅局做一個IT技術方面的講座。他對講座內容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僅要講清楚IT技術發展,還要分析產業對社會的影響以及IT應用系統建設的規律等。陳副主任對我充滿信任,我無法推辭,只好跳出日常工作的煩瑣,從宏觀角度對IT產業的相關問題進行一些分析總結。 這次講座受到較好的評價。此后的日子里,在公司內外,包括中國科學院大學等高校多次呈現這個內容,并逐步把實際的工作內容更多地融入進來。后來,我還將講座的內容整理為文字,受到李國杰院士的肯定,并推薦在《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上發表(謝耘,“從應用角度看計算機產業未來發展”,《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第七卷第三期,2011年3月)。 隨著公司在智慧城市領域的業務不斷向前推進,我帶領的技術團隊所做的工作也走到了IT產業的前沿。在與國際IT界頂尖企業及頂尖高等學府的交流中,我們的工作得到了高度認可,交流也引發了我對IT產業發展更多的思考。 為了更好地指導未來的工作,我遂于2012年7月開始動筆,在已有材料的基礎上,結合自己這些年的工作實際,把對IT產業發展的思考系統地整理出來。在這個過程中,鐘義信老師,朋友胡濤和倪旻,神州數碼工程院的同事賈彤、黃鯤和周琦,學弟何麗峰等為我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素材、幫助和建議。本書正式出版后,也希望能夠給IT界的同行帶來一些有益的幫助。 記得在中國科學院大學做完講座后,主持會議的老師對我說:“真沒想到IT產業發展可以用這種方式來講,很有意思。”顯然,我講的內容與形式有些出乎他的預料。確實,由于經歷了不同性質的行業以及不同性質的工作崗位,我對IT產業中很多問題的看法可能與“專業人士”或業內流行的看法有些不同。在今天,也許我們還不習慣以自己獨立的、非流行的視角來分析一個發源于西方的國際化產業問題,表達自己的看法,尤其是當我們在這個產業中還處于邊緣地位的時候。雖然我們自己獨立的看法可能有許多謬誤,但滿足于模仿永遠也不可能成為一流。 隨著中國復興腳步的加快,我相信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會更加自立與自信。就像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于2013年9月27日在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中所言:“我們將發出中國聲音,貢獻中國智慧,提出中國方案,體現中國作用。”這不僅會發生在國際政治舞臺上,也必將會發生在國際各個領域,包括國際IT界。梁啟超在100年前所說的“世界之中國”的時代正在向我們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