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 / 註冊 --  
 帳號:
 密碼:
  | 註冊 | 忘記密碼
10/8 新書到! 10/1 新書到! 9/24 新書到! 9/18 新書到!
購書流程Q & A站務留言版客服信箱
3ds MaxMayaRhinoAfter EffectsSketchUpZBrushPainterUnity
PhotoShopAutoCadMasterCamSolidWorksCreoUGRevitNuke
C#CC++Java遊戲程式Linux嵌入式PLCFPGAMatlab
駭客資料庫搜索引擎影像處理FluentVR+ARANSYS深度學習
單晶片AVROpenGLArduinoRaspberry Pi電路設計CadenceProtel
HadoopPythonStm32CortexLabview手機程式AndroidiPhone
可查書名,作者,ISBN,3dwoo書號
詳細書籍分類

移動與無線通信

( 簡體 字)
作者:顏春煌類別:1. -> 程式設計 -> 綜合
譯者: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移動與無線通信 3dWoo書號: 46358
詢問書籍請說出此書號!

有庫存
NT售價: 395

出版日:4/1/2017
頁數:470
光碟數:0
站長推薦:
印刷:黑白印刷語系: ( 簡體 版 )
加入購物車 加到我的最愛
(請先登入會員)
ISBN:9787302461845
作者序 | 譯者序 | 前言 | 內容簡介 | 目錄 | 
(簡體書上所述之下載連結耗時費功, 恕不適用在台灣, 若讀者需要請自行嘗試, 恕不保證)
作者序:

譯者序:

前言:


移動與無線通信對我們的生活影響非常大,經常低頭玩智能手機的人都是移動與無線通信的用戶,要以一本書的篇幅來仔細探討這個領域是不容易的。本書試著從初學者的角度來看移動與無線通信技術,當我們贊賞移動通信帶來的神奇應用時,不妨花點時間思考一下是什么造就了這一切?未來可以期待什么樣的新用途?這些都是本書的內容希望帶來的啟發。
本書的起源與目的
中國(含港澳臺地區)無線通信的產業與市場相當龐大,手機的數量、GSM網絡和3G網絡的部署早已經是世界第一,現在4G以后的服務也開始迅速推廣。無線通信的原理與無線通信網絡的特征卻少有書籍進行詳細而完整的介紹。本書在內容上分成以下幾個部分。
(1)解開電磁波的迷惑:無線通信帶來的方便是大家所喜愛的,但是電磁波的生物效應卻是個隱憂,所以建立正確的認知是很重要的。
(2)通信的原理:詳細介紹通信的信號(signal)、調制(modulation)與多路訪問(multiple access)技術,幫助讀者建立在通信原理方面的專業背景知識。
(3)認識無線通信的術語:移動與無線通信的專業術語多且有分歧,如1G、2G、3G與4G代表什么?CDMA與TDMA有什么不同?IMT 2000與UMTS有什么關聯?什么是無線寬帶上網?在本書里均有相當直白而清楚的解說。
(4)了解無線通信的環境:天線在生活中經常看得到,但是我們可能很少去注意它。本書中有基站、無線基站與天線塔臺等無線通信設施的照片與介紹,所謂百聞不如一見,引導大家發現這些生活中的鄰居。
(5)想象移動與無線通信的應用:電視廣告里已經開始有很多這類影片,非常有趣,本書將介紹相關的應用與開發技術,包括SMS、MMS、MVPN、公共無線局域網(Public Wireless LAN)、WiMAX、LTE、NFC、RFID與移動商務等主題。
(6)移動與無線通信的應用開發:大家一定聽到過App、基于位置的服務(也叫移動定位服務)和云服務,這些都跟移動與無線通信技術有關,要成為這類應用的開發者,同樣需要該領域的基本背景知識。
建議哪些人閱讀本書
移動與無線通信是相當專業卻又十分貼近生活的科技,對于不同的讀者來說,本書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1)“通信一族”增長見聞:對電信網絡、計算機網絡與無線通信感興趣的人,可以在本書中發現很多有趣的介紹,加深對這些領域的了解。
(2)進修的基礎:移動與無線通信的人才需求目前依然十分看好,研究領域也相當寬廣。如果有意在這個領域中發展,那么可以將本書當成入門的基礎讀本。
(3)學校或從事職業培訓的老師:在本書的編撰過程中審慎考慮了教學上的需求,所以在內容的編排上可對應約36小時的密集課程,或54小時的正規課程,教學時間的分配可參考教學幻燈片。
(4)認識潛在的商機:移動與無線通信的潛在商機來自移動因特網(mobile Internet)與移動商務(mobile business),雖然目前尚難以看清前景,但是值得提前認識與觀察。
涵蓋的內容及建議的閱讀方式
本書內容對于移動與無線通信領域的介紹相當完整,當然每個主題都深入研討解說是不容易的,因此撰寫時盡量加注參考文獻與數據來源,讀者對任何主題有意深入研究都可以從這些參考資料著手。在閱讀時最好習慣在書上做筆記,加注自己的心得。很多有趣而重要的概念最好加深印象,如蜂窩概念、遠近問題、多普勒效應、菲涅耳區、LBS、RFID等,這些都是專業進修與溝通的基礎。
本書撰寫及標示方式
本書分為5篇20章,文中對圖與表格都以編號分別標注,重點部分會以不同的方式呈現,表示該部分內容十分重要。部分重要的關鍵詞會再加粗體,提醒讀者注意。每章所附的“常見問題”單元針對理論或實際工作中的常見問題進行解析。書中經常看到的思考活動等小單元是為了增加讀者閱讀時的變化,讓讀書變成“動態思維”的活動。
本書習題
各章后面所附的課后習題著重于學習后加深記憶與深入鉆研,讀者可以自行練習,老師在課堂上可以適當地鼓勵同學參與互動討論或者當作分組的作業。另有PowerPoint教學幻燈片供老師參考使用。

內容簡介:

移動與無線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深刻地影響每個人的生活,本書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最新應用與技術,廣泛且深入地探討核心內容。全書共分5篇20章,內容包括解析電磁波的秘密:正確認知電磁波的無線通信作用和生物效應;認識無線通信的術語:1G、2G、3G與4G,合作式通信與中繼技術,無線寬帶上網;了解無線通信的環境:詳解基站、無線基站與天線塔臺等無線通信設施;移動與無線通信的應用: SMS、MMS、MVPN、公共無線局域網絡、WiMAX、LTE、NFC、RFID以及移動商務等相關應用與開發技術; 移動與無線通信技術:App、移動定位服務或云服務。
本書每章前有學習概念的提示,章末附常見問題和課后習題,適合作為移動與無線通信相關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手機應用開發、云計算課程的教學參考書。
目錄:

第一篇認識電磁波

第1章認識圍繞著我們的鄰居——電磁波1

1.1簡易電磁學2

1.2認識電磁波4

1.2.1電磁波的來源4

1.2.2電磁波的種類5

1.2.3電磁波的傳播5

1.3從電磁波的應用開始認識無線通信8

1.3.1電磁波的應用——衛星與太空通信8

1.3.2電磁波的應用——數字電視的原理10

1.3.3與個人計算機有關的無線通信小常識11

1.4電磁波的生物效應12

1.4.1電磁波對人體可能產生的危害12

1.4.2如何保護自己免受電磁波的危害13

1.5科技新發展——電磁波屏蔽材料13

常見問題14

課后習題14

第2章承載信號的傳輸介質15

2.1傳輸介質的種類16

2.2導向介質17

2.2.1雙絞線17

2.2.2同軸電纜19

2.2.3光纖20

2.3非導向介質25

2.3.1紅外線25

2.3.2無線電微波25

2.3.3無線電波26

2.4可靠的通信方式26

常見問題27

課后習題27

第二篇通信的原理與技術

第3章信號與通信30

3.1認識信號30

3.1.1信號的特征31

3.1.2數據與信號之間的轉換35

3.2無線通信里使用的信號36

3.2.1無線電頻譜37

3.2.2有線世界里的無限資源與無線世界里的有限資源38

3.3傳輸的減損38

3.3.1衰減39

3.3.2延遲失真40

3.3.3噪聲40

3.3.4信道容量與奈奎斯特帶寬41

3.3.5香農容量公式41

3.4無線電波傳輸的原理與特性43

3.4.1理論上預測的模型——大規模的傳播模型43

3.4.2理論上預測的模型——小規模的傳播模型47

3.5無線電信號強度的迷惑56

3.5.1電壓駐波比56

3.5.2EIRP的定義57

3.5.3測量的單位57

常見問題59

課后習題60

第4章隱藏在信號中的信息61

4.1通信信道的特征62

4.1.1頻域的特征62

4.1.2時域的特征63

4.1.3數字通信信道的基本限制64

4.2數據與信號的轉換65

4.2.1數字數據轉換成數字信號65

4.2.2數字數據轉換成模擬信號66

4.2.3模擬數據轉換成數字信號67

4.2.4模擬數據轉換成模擬信號68

4.3調制技術簡介68

4.3.1模擬調制技術69

4.3.2數字調制技術70

4.3.3數字調制技術的分類75

常見問題78

課后習題79

第5章通信工程:多路復用與交換80

5.1網絡的形成80

5.1.1交換的起源81

5.1.2交換與多路復用在網絡中扮演的角色82

5.1.3多路復用的起源82

5.2架構網絡的通信技術83

5.2.1多路復用技術84

5.2.2通信的協調85

5.2.3交換技術85

5.3多路復用與交換的設備87

5.3.1多路復用器87

5.3.2交換機89

5.3.3網絡接口90

5.4容量工程91

5.5移動交換中心92

常見問題93

課后習題93

第6章無線通信的多路訪問技術94

6.1共享傳輸介質的原理95

6.2有趣的隱藏節點問題97

6.3無線訪問技術簡介98

6.3.1無線多路訪問技術的簡單分類98

6.3.2介質訪問控制協議99

6.4各種多路訪問技術99

6.4.1頻分多址100

6.4.2時分多址101

6.4.3擴頻多址102

6.4.4空分多址104

6.4.5正交頻分多路復用104

6.4.6其他多路訪問技術107

6.4.7多樣性的概念107

6.5蜂窩系統的容量108

常見問題108

課后習題108

第三篇從有線通信網絡到無線通信網絡

第7章電信網絡110

7.1從我們自己家里的電話談起110

7.2通信系統的架構111

7.2.1通信網絡的由來113

7.2.2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114

7.3通信網絡與電信服務115

7.3.1電信網絡的服務與市場化116

7.3.2國際電信法規變革一覽117

7.4無線網絡與傳統電話網絡相連118

7.4.1互連的組成119

7.4.2互連的操作119

7.4.3互連的類型119

7.5通信運營商互連120

7.6展望電信網絡的未來120

7.6.1PSTN的發展120

7.6.2VoIP的原理121

7.6.3無線智能網絡123

7.7企業電話系統的規劃124

7.8無線交換機125

7.9無線本地回路126

7.9.1無線本地回路的系統與架構128

7.9.2WLL所采用的各種技術129

7.9.3市場上WLL的設備與系統130

常見問題130

課后習題131

第8章計算機網絡132

8.1數據通信與網絡模型132

8.1.1通信網絡模型133

8.1.2標準化138

8.2常見的分類法138

8.3局域網139

8.3.1局域網協議與標準化139

8.3.2共享傳輸介質的原理140

8.3.3局域網的未來發展141

8.4廣域網141

8.5網絡軟件系統143

8.6鳥瞰計算機網絡世界144

8.7網絡的規劃145

8.7.1需求分析與環境評估147

8.7.2規劃方法149

常見問題150

課后習題151

第9章無線通信網絡152

9.1無線通信的定義與簡單的分類152

9.1.1無線通信網絡簡介153

9.1.2從覆蓋范圍來看無線通信網絡154

9.1.3無線網絡的架構155

9.1.4無線網絡的主要介質156

9.2無線通信網絡的歷史157

9.3無線通信的產品159

9.4無線通信的網絡模型159

9.5無線通信的服務與覆蓋的范圍164

9.6與無線通信相關的標準165

9.7無線通信應用的分類167

9.8無線網絡中的隱私與安全問題167

9.8.1隱私與安全問題168

9.8.2無線病毒的作用168

9.8.3蜂窩手機的危機168

9.8.4與網絡安全相關的協議168

9.9建立無線通信的背景知識170

常見問題170

課后習題170

第10章無線通信系統的工程實踐172

10.1電路與元件設計的層次172

10.1.1元件173

10.1.2電路174

10.2無線通信系統的設計174

10.3無線通信網絡的工程175

10.3.1無線通信系統的塔臺175

10.3.2基站177

10.3.3天線的作用與種類179

10.3.4天線與基站的外觀184

10.3.5無線通信工程的設計工具186

10.4客戶端設備的演進187

10.4.1手機187

10.4.2個人數字助理189

10.4.3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189

10.5無線通信網絡的設計實例189

10.5.1網絡設計與構建的實例190

10.5.2無線網橋191

10.5.3無線通信改造工程的實例193

常見問題195

課后習題195

第四篇無線通信的代次發展

第11章無線通信的代次198

11.1移動通信系統的發展198

11.2第一代199

11.3第二代199

11.4第2.5代201

11.5第三代202

11.5.1各種已經發展出來的3G標準203

11.5.2開發3G標準的組織205

11.63.5G206

11.73.75G207

11.8什么是4G208

11.9各代次特征的整理209

11.10無線生活的起源210

11.10.13G/4G網卡上網210

11.10.2如何申請移動寬帶的服務211

11.10.3移動網卡的外觀與安裝211

11.11建立無線通信系統的常識212

11.11.1無線電廣播的原理212

11.11.2電視廣播的原理213

11.11.3家庭無線電服務是什么213

11.12網絡規劃的實例214

11.13網絡的設計216

11.13.1計算機網絡的設計216

11.13.2網絡設計的方法217

11.14計算機網絡的構建221

11.14.1計算機網絡構建工程221

11.14.2網絡部署以后的工作222

常見問題222

課后習題223

第12章無線廣域網224

12.1個人通信服務224

12.1.1個人通信服務簡介225

12.1.2常見的PCS226

12.2尋呼網228

12.3GSM229

12.3.1GSM的架構229

12.3.2GSM網絡的基本特性231

12.3.3GSM提供的服務232

12.3.4GSM的網絡信令機制233

12.3.5GSM的移動性管理234

12.3.6GSM的漫游機制235

12.3.7GSM網絡的管理與應用236

12.3.8GSM構建的實踐237

12.4CDMA2000239

12.5UMTS網絡240

12.6無線數據通信簡介243

12.6.1早期的發展245

12.6.2分組無線網絡245

12.7蜂窩數字分組數據246

12.8GSM通用分組無線業務247

12.8.1GPRS網絡的架構248

12.8.2GPRS手機250

12.8.3連上網絡251

12.8.4GPRS的面面觀252

12.9從CDMA來看無線數據通信253

12.10其他無線數據通信系統254

12.11與應用系統相關的協議255

12.12移動性管理256

12.12.1轉接257

12.12.2漫游管理260

常見問題261

課后習題262

第13章無線局域網263

13.1認識各種與我們切身相關的無線網絡264

13.2IEEE802網絡技術概觀266

13.3802.11網絡的架構268

13.3.1802.11網絡的基本結構269

13.3.2802.11網絡的類型270

13.4802.11網絡的工作方式275

13.4.1802.11的網絡服務275

13.4.2移動性的支持277

13.5無線局域網的應用278

13.5.1應用的分類278

13.5.2Wi-Fi是什么279

13.6802.11WLAN標準的比較280

13.7組成部件281

13.7.1PoE設備281

13.7.2其他常見的附件282

13.8基礎設施設備287

13.8.1無線接入點287

13.8.2無線網橋289

13.8.3無線工作組網橋290

13.8.3無線家庭網關291

13.8.5企業無線網關292

13.9客戶端設備293

13.9.1薄形卡片293

13.9.2無線網絡的轉換器294

13.9.3支持USB接口的客戶端294

13.9.4傳統的PCI與ISA擴展卡295

13.9.5安裝與設置295

13.10認識Wi-Fi296

13.10.1讓Wi-Fi成為簡易的上網方式297

13.10.2讓Wi-Fi成為安全的網絡通道299

13.10.3移動性的支持300

13.10.4網絡的管理問題301

13.10.5Wi-Fi的商業模式301

13.10.6認識WISP302

13.10.7企業對于Wi-Fi的運用302

13.11下一代無線局域網303

13.11.1無線局域網與Wi-Fi的普及303

13.11.2IEEE802.11的發展經過:回顧與整理303

13.11.3進入下一代無線局域網的關鍵技術304

13.11.4延伸學習306

常見問題306

課后習題306

第14章短距離無線通信307

14.1自組網絡308

14.2紅外線309

14.3藍牙的起源311

14.3.1藍牙協議棧313

14.3.2藍牙技術的使用與管理318

14.3.3藍牙的市場與未來發展320

14.4認識ZigBee322

14.5專屬短距離通信323

常見問題323

課后習題324

第15章無線寬帶技術325

15.1從固網的概念談起326

15.2固定式的無線通信技術327

15.2.1本地多點分配業務327

15.2.2多路多點分配業務330

15.3無線城域網332

15.4無線寬帶技術簡介333

15.4.1無線寬帶技術的發展334

15.4.2無線寬帶技術的歷史335

15.4.3無線寬帶的市場與應用336

15.5WiMAX與其他無線寬帶技術的比較337

15.5.1蜂窩系統337

15.5.2Wi-Fi系統337

15.5.3其他相關的技術338

15.6無線寬帶系統與WiMAX面臨的挑戰338

15.6.1商業發展上的挑戰338

15.6.2技術發展上的挑戰338

15.7長期演進338

15.7.14G發展的關鍵角色340

15.7.2從UMTS到LTE340

15.7.3從LTE到LTE-Advanced341

15.7.4技術的特征341

15.8協同通信與中繼技術343

15.8.1協同通信343

15.8.2中繼技術343

常見問題347

課后習題347

第五篇移動與無線通信的應用

第16章移動因特網和移動IP350

16.1因特網的由來與簡介350

16.1.1從網絡到因特網351

16.1.2IP地址與域名352

16.1.3TCP/IP網絡協議353

16.1.4因特網的架構355

16.2因特網的重要協議與原理356

16.2.1MAC層上的尋址357

16.2.2較高層上的尋址359

16.3因特網中IP地址的概念361

16.3.1IP地址的分級361

16.3.2IP地址與網絡結構的關系362

16.4因特網ARP協議簡介363

16.4.1為什么要有ARP363

16.4.2沖突域與廣播域的概念366

16.4.3揭開網絡通信的奧秘366

16.5認識路由機制368

16.5.1路由器的種類368

16.5.2路由器作用的原理368

16.5.3路由機制的穩定性369

16.6移動因特網370

16.7移動IP與IPv6373

16.7.1移動IP工作的原理373

16.7.2IPv6對于移動計算的支持375

16.8移動IP的研究發展376

常見問題376

課后習題376

第17章基于位置的服務與移動商務377

17.1“移動定位”的定義377

17.2位置識別技術379

17.2.1定位技術的種類380

17.2.2移動定位系統的類型383

17.2.3移動定位的標準化386

17.2.4定位技術的應用387

17.3LBS應用的實例388

17.4移動商務388

17.4.1電子商務簡介389

17.4.2移動商務的定義391

17.4.3促成移動商務的技術393

17.4.4無店鋪商戶的概念393

17.4.5支持移動商務應用的網絡架構396

常見問題396

課后習題397

第18章射頻識別技術398

18.1射頻識別技術簡介398

18.1.1RFID的概念399

18.1.2RFID標簽401

18.1.3RFID普及面臨的挑戰403

18.1.4思考RFID的應用方向406

18.1.5增廣見聞407

18.2RFID的應用案例409

18.2.1天津海關引入RFID技術409

18.2.2中國物聯網RFID優秀應用案例410

18.3近距離無線通信411

18.3.1技術特征411

18.3.2技術的應用413

常見問題413

課后習題413

第19章無線通信平臺的軟件開發技術與安全問題414

19.1無線通信的技術與應用415

19.2無限可能的無線通信416

19.2.1移動和無線計算網絡417

19.2.2無線通信服務418

19.3JINI與無線世界418

19.3.1網絡精靈JINI419

19.3.2無線世界422

19.4無線通信的開發工具423

19.4.1手機上執行的程序要如何開發424

19.4.2J2ME424

19.4.3WAP與WML425

19.4.4i-mode428

19.4.5其他語言與工具428

19.5以WEP為例介紹無線網絡安全429

19.5.1WEP的基本原理430

19.5.2WEP的運行431

19.5.3WEP的問題435

19.6WPA437

19.6.1加密的作用437

19.6.2無線局域通信加密安全的演進437

19.6.3家用的無線路由器438

19.6.4通信安全后操作系統才會安全440

19.7WTLS440

19.8建立安全的網絡商務環境440

常見問題441

課后習題441

第20章無線通信未來的發展(4G及以上)443

20.1從應用的趨勢談起444

20.1.1從短信服務到多媒體短信服務444

20.1.2公共無線局域網444

20.1.3移動虛擬專用網絡445

20.1.4移動家庭與移動生活447

20.2政府對于無線與移動通信的推動447

20.3無線傳感器網絡451

20.3.1傳感器網絡的基本概念451

20.3.2傳感器網絡的架構451

20.3.3傳感器網絡的設計452

20.3.4傳感器網絡的協議453

20.4無線通信的未來456

20.4.1移動通信的代次交替457

20.4.2什么是MMS459

20.4.3無線版權管理460

20.4.4移動學習460

20.5二維碼461

20.6云計算462

20.6.1云計算的層次化架構464

20.6.2云計算的特性465

20.6.3云生活的想象465

20.7認識物聯網466

20.7.1物聯網的定義466

20.7.2物聯網的應用468

20.7.3與物聯網一起生活的一天469

20.8軟件定義無線電470

常見問題471

課后習題471

參考文獻472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