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 / 註冊 --  
 帳號:
 密碼:
  | 註冊 | 忘記密碼
10/8 新書到! 10/1 新書到! 9/24 新書到! 9/18 新書到!
購書流程Q & A站務留言版客服信箱
3ds MaxMayaRhinoAfter EffectsSketchUpZBrushPainterUnity
PhotoShopAutoCadMasterCamSolidWorksCreoUGRevitNuke
C#CC++Java遊戲程式Linux嵌入式PLCFPGAMatlab
駭客資料庫搜索引擎影像處理FluentVR+ARANSYS深度學習
單晶片AVROpenGLArduinoRaspberry Pi電路設計CadenceProtel
HadoopPythonStm32CortexLabview手機程式AndroidiPhone
可查書名,作者,ISBN,3dwoo書號
詳細書籍分類

軟件成本度量及造價分析

( 簡體 字)
作者:李華北 等類別:1. -> 程式設計 -> 綜合
譯者: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軟件成本度量及造價分析 3dWoo書號: 49274
詢問書籍請說出此書號!

有庫存
NT售價: 440

出版日:6/1/2018
頁數:352
光碟數:0
站長推薦:
印刷:黑白印刷語系: ( 簡體 版 )
加入購物車 加到我的最愛
(請先登入會員)
ISBN:9787121343490
作者序 | 譯者序 | 前言 | 內容簡介 | 目錄 | 
(簡體書上所述之下載連結耗時費功, 恕不適用在台灣, 若讀者需要請自行嘗試, 恕不保證)
作者序:

譯者序:

前言:

總序
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和應用已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軟件成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靈魂。當前,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是引領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核心力量,是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的核心支撐。“軟件定義”是信息革命的新標志和新特征,其推動信息技術應用進入跨界融合,呈現“網構化、普適化、智能化”的新趨勢,不斷催生新平臺、新模式和新思維,形成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主導的信息應用新業態,同時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支撐。
管理是指一定組織中的人員在特定環境下,對組織所擁有的資源進行有效的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以便實現組織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管理是一種社會現象,具有明確的任務、職能和層次,其載體是組織,主體是管理者,核心是處理好人際關系,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追求效率和效果兩個方面。管理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是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統一,包括計劃、組織、人員配備、領導和控制等職能。
隨著國家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戰略的實施,以及信息產業和數字經濟的推進,無論是傳統行業還是新興領域,軟件和信息技術產品和服務的應用都越來越廣泛,其質量的好壞將對行業產生重要的影響,這些影響體現了軟件和信息技術組織的企業管理水平。但是,軟件和信息技術組織的產品和服務與傳統行業相比有很大的區別,其管理有其特殊性,如組織戰略目標、組織結構形式、產品開發和服務模式、人員的組成及其管理方式、績效管理和控制方法等,都與傳統的管理模式有很大的區別。所以,針對上述問題,以及云計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業態和環境所帶來的變化,軟件和信息技術組織管理形態如何定義、變化和控制,傳統軟件工程、硬件工程管理方法模式如何發展和更新,產品和服務的過程管理如何開展、運作等,是當前用戶、廠商和產業鏈上的所有合作伙伴所面臨的關鍵問題,亟須建立新的管理概念和模式,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認證中心(以下簡稱賽寶認證中心)承擔了大量產業政策研究、企業管理、兩化融合任務,為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傳統制造業等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服務,且深感管理技術及其工程實踐經驗對企業的重要性。
為了使廣大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能夠快速掌握新型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模式并應用于管理、工程實踐,同時順應新技術、新方法應用的發展,解決上述變化產生的問題,賽寶認證中心編寫了“基于數據和度量的軟件和信息技術管理”系列叢書。本系列叢書由四本著作組成,分別覆蓋四個方面的內容。
(1)新時代軟件和信息技術產品研發模式和方法。認識“新業態下的產品和服務管理特點,分析常用的開發方法和生命周期,如迭代、順序模式等,建立新時代的產品和服務開發理論。
(2)軟件和信息技術產品質量模型及工程。基于ISO 25000系列標準,建立現代IT產品質量度量模型,評價IT產品和服務質量;同時,建立產品和服務質量指標與工程過程的關聯模型,通過過程管理實現產品和服務的質量目標。
(3)度量方法及高成熟度管理。強化管理基于數據的概念,定義度量系統和方法,建立度量系統和管理過程的聯系,建立高成熟管理的基線和模型特征,實施量化管理方法,分析其根本原因,應用度量系統實現高成熟度管理目標。
(4)軟件成本度量及造價分析。體現軟件價值,完善、建立軟件產品造價模型、方法和評估機制,通過行業數據的采集和分析,深化軟件工程造價標準的應用,引入第三方評估計價機制,改善低價競標、惡性競爭的市場環境。
四個方面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根據新時代的產品和服務特點,建立開發模式和度量系統,使組織達到高成熟度管理水平,從而提高國際競爭力。
本叢書的主要目的是讓讀者了解軟件和信息技術新時代的管理模式變化,以及度量在管理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導讀者應用度量系統等管理方法,使組織實現高成熟度的管理目標。


前言
進入21世紀以來,軟件和信息技術應用的飛速發展,已經廣泛覆蓋并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是近十年來,以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信息技術應用進入跨界融合的繁榮期。無所不在的軟件,正在走出信息世界的范疇,開始深度滲透到物理世界和人類社會,并扮演著重新定義整個世界的重要角色,我們正在進入一個“軟件定義一切”的時代。
如何科學、規范地對軟件成本進行度量和計價,一直是業界的難題和關注重點。2013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行業標準《軟件研發成本度量規范》(SJ/T 11463),提出了以功能點估算為基礎的軟件研發成本估算辦法和標準,對軟件研發成本的估算和度量工作做出了明確的指引和說明。經過多年的推廣應用,很多政府部門、金融企業、信息技術企業等,均開展了基于行業標準的軟件成本度量、計價和招投標工作,并根據應用實踐,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系統的實施辦法。
賽寶認證中心作為標準起草和推廣應用的核心單位,先后為國內很多知名企業和機構提供了不同成熟度級別的軟件成本度量和計價的培訓、咨詢和評估業務,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賽寶認證中心以此為基礎,結合軟件度量技術方法和標準,形成了適用于軟件組織定制化、高效化的軟件成本度量體系方法和模型。基于此,賽寶認證中心總結多年經驗教訓,創新性地建立適用性技術方法和標準,編寫了本書,供軟件成本度量和造價相關人員學習參考,以解決軟件組織和管理人員的迫切需求,共同推動軟件成本度量體系和方法在軟件行業的實踐與應用。
本書共10章,主要內容如下。
第1章 軟件成本度量及造價概論。介紹了當今和未來社會軟件的定義、地位和發展,以及軟件成本度量和造價的基本思路,包括軟件造價方法和標準的實踐及完善。
第2章 規模計數方法。介紹了軟件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規模計數的常用方法,對各規模計數方法及應用范圍進行了對比分析。
第3章 NESMA應用。介紹了國際功能點方法NESMA標準的功能點分析基本步驟、三種估算方法(指示、估算、詳細)、通用計數規則、規模調整等,通過案例分析具體說明NESMA應用。
第4章 SNAP應用。介紹了軟件非功能規模計數SNAP標準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計數規則及方法的應用。
第5章 COSMIC應用。介紹了國際功能點方法COSMIC標準的基本概念、度量基本模型、度量基本過程、方法應用及應用中的常見問題。
第6章 基準數據庫的建立及應用。介紹了基準數據庫的目的、建立與維護,基準數據庫的常用工具和方法,包括測量元定義、基準數據分析方法、基準比對方法、功能點字典應用等,并通過基準數據庫實例,具體說明數據庫的應用。
第7章 工作量和工期估算。介紹了工作量估算的常用方法、估算模型及典型案例應用,以及工期估算的過程、方法和工期進度控制與分析等。
第8章 成本估算。介紹了軟件成本的定義和構成,軟件成本估算過程、估算常用方法、估算模型和典型案例應用,以及軟件成本的測量與分析。
第9章 軟件造價分析。介紹了軟件產品及其價格特點,軟件產品定價的主要影響因素、定價過程、定價策略、定價方法等。
第10章 行業實施規則及整體案例分析。通過項目預算、項目招投標、項目計劃、項目管理、項目結算5個典型場景的完整案例,說明在實際業務中如何應用本書中介紹的方法、工具、經驗,來開展軟件成本度量工作。


李華北
2018年4月16日
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現代軟件工程的特點,結合政府、金融、航空航天、制造及互聯網等行業特征,基于相關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建立了適用于軟件成本度量的體系方法和模型。本書共10章,闡述了軟件成本度量和造價的一般理論;引入了軟件規模估算技術,包括NESMA、SNAP、COSMIC等方法的應用和實踐;分析了基準數據庫的建立及應用,包括生產率、費率、工作量、工期、質量等數據收集、分析和應用方法;建立了軟件成本估算、造價分析模型,介紹了行業實施規則、整體案例等內容。本書可作為各行業從事軟件成本度量和造價分析工作人員的參考用書,也可作為從事信息技術及軟件研發、軟件運維工作人員的學習用書。

目錄:

第1章 軟件成本度量及造價概論 1
1.1 軟件的地位和發展 1
1.1.1 軟件的定義 1
1.1.2 軟件的地位 9
1.1.3 軟件的發展 15
1.2 軟件成本度量及造價 20
1.2.1 軟件度量 20
1.2.2 軟件成本 24
1.2.3 軟件造價 27
1.2.4 實施意義 33
第2章 規模計數方法 36
2.1 功能點計數模型的發展和現狀 36
2.2 商務性軟件:IFPUG方法和模型 38
2.2.1 IFPUG功能點估算方法的由來 38
2.2.2 IFPUG方法的基本原理 38
2.2.3 IFPUG的具體計算方法 38
2.2.4 IFPUG方法的工作流程 40
2.3 一般軟件:NESMA方法和模型 42
2.3.1 NESMA背景及發展歷史 42
2.3.2 NESMA基本方法 43
2.3.3 NESMA主要的特點 44
2.4 嵌入式軟件:COSMIC-FFP方法和模型 45
2.4.1 COSMIC-FFP方法的起源與發展 45
2.4.2 COSMIC-FFP方法的基本原理 46
2.4.3 COSMIC-FFP方法的過程概述 47
2.5 非功能需求:SNAP方法和模型 48
2.5.1 SNAP方法的發展歷史 48
2.5.2 SNAP方法的目標及優點 49
2.5.3 SNAP方法概述 50
2.6 各規模計數方法的比較及應用范圍 51
2.6.1 功能需求規模計數 51
2.6.2 非功能需求規模計數 54
第3章 NESMA應用 57
3.1 FPA分析基本步驟 57
3.1.1 第一步:收集可用的需求文檔 57
3.1.2 第二步:確定軟件用戶 60
3.1.3 第三步:確定估算類型 61
3.1.4 第四步:識別功能部件并確定復雜度 64
3.1.5 第五步:與用戶驗證 65
3.1.6 第六步:與功能點專家驗證 65
3.2 指示功能點計數 65
3.2.1 內部邏輯文件 66
3.2.2 外部接口文件 68
3.2.3 FPA數據表 69
3.2.4 解規范化 71
3.2.5 指示功能點計數方法 75
3.3 估算功能點計數 76
3.3.1 基本過程 76
3.3.2 外部輸入 77
3.3.3 外部輸出 79
3.3.4 外部查詢 82
3.3.5 估算功能點計數方法 83
3.4 詳細功能點計數 83
3.4.1 確定相關參數 83
3.4.2 邏輯文件的復雜度 86
3.4.3 外部輸入的復雜度 87
3.4.4 外部輸出的復雜度 87
3.4.5 外部查詢的復雜度 87
3.4.6 功能復雜度對照表 88
3.4.7 詳細功能點計數方法 88
3.5 通用計數規則 88
3.6 規模調整 97
3.6.1 通用系統調整因子 97
3.6.2 需求變更的調整因子 98
3.7 NESMA與IFPUG的區別 98
3.8 實踐經驗 100
3.8.1 需求的完整性補充 100
3.8.2 功能點規模的公平性 101
3.8.3 常見問題 101
3.9 案例分析 102
3.9.1 指示功能點計數 102
3.9.2 估算功能點計數 103
3.9.3 詳細功能點計數 105
第4章 SNAP應用 107
4.1 SNAP背景及基本概念 107
4.1.1 SNAP方法的背景 107
4.1.2 SNAP方法的基本概念 108
4.2 基本原理 110
4.3 SNAP方法計數規則 111
4.3.1 確定評估目的、范圍、邊界和分區 112
4.3.2 關聯類和子類并計算每個SCU的非功能規模 113
4.3.3 計算非功能規模 132
4.4 SNAP方法的應用 133
4.4.1 內部數據備份和數據發送案例 133
4.4.2 用戶界面案例 134
第5章 COSMIC應用 136
5.1 COSMIC基本概念 136
5.2 功能性用戶需求的獲取 139
5.3 COSMIC的兩個基本模型 140
5.3.1 COSMIC 軟件環境模型 140
5.3.2 通用軟件模型 141
5.4 度量的基本過程 141
5.4.1 度量策略階段 143
5.4.2 映射階段 146
5.4.3 度量階段 148
5.5 COSMIC應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方法 150
5.5.1 COSMIC應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50
5.5.2 COSMIC應用中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法 153
5.6 COSMIC方法的應用 155
5.6.1 COSMIC的應用場景 155
5.6.2 COSMIC應用案例分析 156
第6章 基準數據庫的建立及應用 160
6.1 背景及目的 160
6.2 功能點字典 162
6.2.1 功能點字典的概念 163
6.2.2 建立功能點字典的方法 163
6.2.3 功能點字典的應用 164
6.2.4 功能點字典的樣例 165
6.2.5 更新功能點字典 165
6.2.6 功能點字典的應用案例 165
6.3 測量元定義 166
6.3.1 定義測量元的基本方法 166
6.3.2 相關國際、國內標準 168
6.3.3 常用的度量元集 168
6.4 基準數據分析的方法 172
6.5 基準數據庫的建立 173
6.6 基準數據庫的維護更新 175
6.7 基準比對方法 176
6.7.1 基準比對方法發展現狀 176
6.7.2 基準比對方法對軟件企業的作用和意義 177
6.7.3 基準比對方法實施流程 179
6.8 基準數據庫的實例 180
6.8.1 ISBSG的基本情況和提供的服務 181
6.8.2 CSBSG的基本情況和提供的服務 182
6.8.3 SPIBSP的基本情況和提供的服務 183
第7章 工作量和工期估算 188
7.1 工作量估算概述 189
7.2 工作量估算原則 190
7.3 工作量估算準備 194
7.4 工作量估算方法 198
7.4.1 類推法 198
7.4.2 類比法 199
7.4.3 基于專家經驗的估算方法 202
7.4.4 WBS法 205
7.4.5 算法型估算方法 206
7.4.6 小結 231
7.5 工作量監控、測量與分析 232
7.5.1 工作量測量 233
7.5.2 工作量監控 234
7.5.3 工作量評價與改進 235
7.5.4 工作量驗證 235
7.5.5 小結 236
7.6 工期估算 236
7.6.1 工期估算的原則與要點 237
7.6.2 工期估算過程 237
7.6.3 工期估算技術 241
7.7 項目進度控制 245
7.7.1 進度跟蹤 245
7.7.2 里程碑進度 245
7.7.3 掙值法 246
7.7.4 進度偏差分析 249
7.7.5 分析結果應用 251
第8章 成本估算 252
8.1 軟件項目成本管理 252
8.1.1 軟件項目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 252
8.1.2 軟件項目成本管理過程 252
8.1.3 軟件項目特點 253
8.1.4 軟件項目成本估算特點 254
8.2 軟件成本定義及構成 254
8.2.1 直接人力成本 256
8.2.2 直接非人力成本 256
8.2.3 間接人力成本 256
8.2.4 間接非人力成本 257
8.3 軟件成本估算的一般過程 257
8.4 軟件研發成本常用估算方法 260
8.4.1 專家判斷法 260
8.4.2 類比法 260
8.4.3 COCOMO模型 260
8.4.4 功能點分析法 261
8.5 行業軟件成本估算模型 261
8.5.1 直接人力成本的估算 261
8.5.2 直接非人力成本的估算 262
8.5.3 間接人力成本的估算 263
8.5.4 間接非人力成本的估算 263
8.5.5 行業軟件研發成本估算模型 263
8.5.6 軟件成本估算過程 264
8.5.7 案例 266
8.6 成本測量 269
8.7 成本分析 270
8.8 數據應用 270
8.8.1 軟件成本估算常用的數據 271
8.8.2 企業自建基準 271
第9章 軟件造價分析 273
9.1 軟件產品及其價格的特點 274
9.1.1 軟件產品的特點 274
9.1.2 軟件定價的特點 275
9.2 影響軟件產品定價的主要因素 277
9.2.1 影響價格的內部因素 277
9.2.2 影響價格的外部因素 277
9.3 軟件產品的定價過程 278
9.4 軟件產品的定價方法 279
9.4.1 傳統的定價方法 279
9.4.2 SaaS定價方法 283
9.5 軟件產品的定價策略 283
9.5.1 撇脂定價策略 284
9.5.2 滲透定價策略 285
9.5.3 捆綁定價策略 285
9.5.4 交叉補貼定價策略 286
9.5.5 免費使用策略 287
9.5.6 “歧視”定價策略 287
9.5.7 尾數定價策略 288
9.5.8 小結 289
第10章 行業實施規則及整體案例分析 290
10.1 預算場景 290
10.1.1 制定預算的依據 291
10.1.2 估算方法 291
10.1.3 上報預算 295
10.1.4 審批預算 295
10.1.5 應用示例 295
10.2 招/投標場景 297
10.2.1 應用范圍 297
10.2.2 招標 297
10.2.3 投標 298
10.2.4 案例分享 299
10.3 項目計劃場景 308
10.3.1 項目規模估算在制訂項目計劃中的作用 308
10.3.2 項目計劃場景下估算的特點 309
10.3.3 項目計劃場景下的估算要點 309
10.3.4 項目計劃場景下的估算案例 314
10.3.5 軟件計劃估算的戒律 315
10.4 項目管理場景下的估算 316
10.4.1 采用功能點方法進一步明確需求 317
10.4.2 在項目各階段對數據進行采集 317
10.4.3 軟件研發成本分析 319
10.5 項目結算場景下的估算 321
10.5.1 結算分類 321
10.5.2 項目結算估算方法 323
10.5.3 結算后數據的應用 327
附錄 329
參考文獻 336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