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會員 / 註冊 --
|
|
|
|
嵌入式系統與移動設備開發基礎 ( 簡體 字) |
作者:郭宏 胡威 | 類別:1. -> 電腦組織與體系結構 -> 嵌入式系統 |
譯者: |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 3dWoo書號: 50009 詢問書籍請說出此書號!【有庫存】 NT售價: 250 元 |
出版日:9/1/2018 |
頁數:268 |
光碟數:0 |
|
站長推薦: |
印刷:黑白印刷 | 語系: ( 簡體 版 ) |
|
加入購物車 │加到我的最愛 (請先登入會員) |
ISBN:9787115482815 |
作者序 | 譯者序 | 前言 | 內容簡介 | 目錄 | 序 |
(簡體書上所述之下載連結耗時費功, 恕不適用在台灣, 若讀者需要請自行嘗試, 恕不保證) |
作者序: |
譯者序: |
前言: |
內容簡介:本書借鑒了很多國內優秀培訓機構的思路,力求使讀者在沒有相關背景知識的前提下,也可以學習嵌入式開發。本書分為兩篇,第一篇包括第1章∼第8章,依次講述了嵌入式系統的概念、ARM11體系結構、ARM微處理器的指令系統、S3C6410處理器、GPIO接口、IIC總線接口、UART接口、ADC和觸摸屏接口等相關內容;第二篇包括第9章∼第14章,分別介紹了Android系統級開發基本方法、Android系統開發環境、Boot Loader、Android驅動開發、Input輸入子系統以及傳感器系統的結構等移動設備開發相關的內容。 本書通俗易懂、條理清晰、實例豐富,既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讀者自學的教材,同時也非常適合作為專業人員的參考書。 |
目錄:第 1章 嵌入式系統概述 1.1 嵌入式系統的基本概念 1.1.1 嵌入式系統的定義 1.1.2 嵌入式系統的發展 1.1.3 嵌入式系統的特點 1.2 嵌入式系統的分類 1.2.1單個微處理器 1.2.2嵌入式處理器可擴展的系統 1.2.3復雜的嵌入式系統 1.2.4在制造或過程控制中使用的計算機系統 1.3 嵌入式處理器 1.3.1嵌入式微處理器 1.3.2嵌入式微控制器 1.3.3嵌入式DSP處理器 1.3.4嵌入式片上系統 1.4 嵌入式系統的組成 1.4.1嵌入式系統的硬件 1.4.2嵌入式系統的軟件 1.4.3嵌入式系統的開發工具和開發系統 1.5 嵌入式操作系統 1.5.1 嵌入式操作系統的發展 1.5.2 嵌入式操作系統的分類 1.5.3 嵌入式操作系統的特點 1.5.4 主流嵌入式操作系統簡介
第 2章ARM11體系結構 2.1 ARM微處理器概述 2.1.1 ARM公司簡介 2.1.2 ARM微處理器的特點 2.1.3 ARM體系結構的版本 2.2 ARM11系列微處理器 2.2.1 目標應用 2.2.2 ARM11處理器特點 2.2.3 ARM11處理器性能 2.2.4 ARM11處理器規格 2.3 ARM11系列微處理器架構 2.4 ARM11流水線 2.4.1 流水線結構的性能 2.4.2 流水線級數的影響 2.4.3 ARM11處理器中流水線管理 2.5 ARM工作模式及寄存器組 2.5.1 ARM核工作模式 2.5.2 ARM寄存器分組 2.5.3 工作模式分析 2.6 各種模式工作機制 2.6.1 CPSR、PC和SPSR_xxx、LR_xxx寄存器工作關系 2.6.2 R13_xxx寄存器用途(sp_xxx堆棧指針) 2.6.3 FIQ和IRQ特權模式(異常或叫中斷模式) 2.6.4 Supervisor特權模式(異常) 2.6.5 Abort特權模式(異常) 2.6.6 Undefined特權模式(異常) 2.6.7 Secure Monitor特權(異常)模式 2.6.8 System特權模式 2.6.9 ARM中各個異常處理響應優先級 2.7 進入和退出異常中斷的過程 2.7.1 ARM處理器對異常中斷的相應過程 2.7.2 從異常中斷處理程序種返回
第3章 ARM微處理器的指令系統 3.1 ARM微處理器的指令集概述 3.1.1 ARM微處理器的指令的分類與格式 3.1.2 指令的條件域 3.2 ARM指令的尋址方式 3.2.1 立即尋址 3.2.2 寄存器尋址 3.2.3 寄存器間接尋址 3.2.4 基址變址尋址 3.2.5 多寄存器尋址 3.2.6 相對尋址 3.2.7 堆棧尋址 3.3 ARM指令集 3.3.1 跳轉指令 3.3.2 數據處理指令 3.3.3 乘法指令與乘加指令 3.3.4 程序狀態寄存器訪問指令 3.3.5 加載/存儲指令 3.3.6 批量數據加載/存儲指令 3.3.7 數據交換指令 3.3.8 移位指令(操作) 3.3.9 協處理器指令 3.3.10 異常產生指令 3.4 Thumb指令及應用
第4章 S3C6410 處理器 4.1 S3C6410處理器概述 4.2 S3C6410體系結構 4.3 S3C6410引腳名稱 4.4 S3C6410引腳信號描述 4.4.1外部存儲器接口 4.4.2 串行通信接口 4.4.3 圖像/視頻接口 4.4.4 AD/DA接口 4.4.5 移動存儲設備接口 4.4.6 系統管理器接口 4.4.7 電源組接口 4.5 存儲器映射 4.5.1存儲器系統模塊圖 4.5.2 特殊設備地址空間 4.6 系統控制器 4.6.1系統控制器的特性 4.6.2功能描述 4.7 S3C6410復位信號 4.7.1 硬件復位 4.7.2 溫復位 4.7.3 軟件復位 4.7.4 看門狗復位 4.8寄存器描述 4.8.1 部分SFR寄存器 4.8.2 PLL控制寄存器 4.8.3 時鐘源控制寄存器 4.9 S3C6410中斷源 4.10向量中斷控制器功能模塊 4.11 VIC寄存器 4.12寄存器描述 4.12.1 IRQ狀態寄存器,VICIRQSTATUS 4.12.2 FIQ狀態寄存器,VICFIQSTATUS 4.12.3原始中斷狀態寄存器,VICRAWINTR 4.12.3原始中斷狀態寄存器,VICRAWINTR 4.12.5 中斷使能寄存器,VICINTENABLE 4.12.6 中斷使能清除,VICINTENCLEAR 4.12.7 軟件中斷寄存器,VICSOFTINT 4.12.8 軟件中斷清除寄存器,VICSOFTINTCLEAR 4.12.9 保護使能寄存器,VICPROTECTION 4.12.10 軟件優先級屏蔽寄存器,VICSWPRIORITYMASK 4.12.11 鏈式向量優先級寄存器 4.12.12 矢量地址寄存器,VICVECTADDR[0-31] 4.12.13 向量中斷優先寄存器,VICVECTRPRIORITY[0-31] 4.12.14 向量地址寄存器,VICADDRESS 4.13 外部中斷 4.13.1 GPIO 4.13.2 外部中斷號 4.14 中斷處理過程
第5章GPIO接口 5.1 GPIO接口概述 5.2 GPIO結構 5.3 GPIO端口 5.4 GPIO寄存器 5.4.1 端口A控制寄存器 5.4.2 端口B控制寄存器 5.4.3 端口C控制寄存器 5.4.4 端口D控制寄存器 5.4.5 端口E控制寄存器 5.4.6 端口F控制寄存器 5.4.7 端口G控制寄存器 5.4.8 端口H控制寄存器 5.4.9 端口I控制寄存器 5.4.10 端口J控制寄存器 5.4.11 端口K控制寄存器 5.4.12 端口L控制寄存器 5.4.13 端口M控制寄存器 5.4.14 端口N控制寄存器 5.4.15 端口O控制寄存器 5.4.16 端口P控制寄存器 5.4.17 端口Q控制寄存器 5.5 GPIO應用舉例 5.5.1 電路連接 5.5.2 寄存器設置 5.5.3 程序的編寫
第6章 IIC總線接口 6.1 IIC總線接口概述 6.2 IIC總線接口操作模式 6.2.1開始和停止條件 6.2.2 數據傳輸格式 6.2.3 ACK信號傳輸 6.2.4 讀寫操作 6.2.5 異常中斷條件 6.2.6 IIC總線配置 6.2.7 每個模塊的操作流程圖 6.3 IIC總線接口特殊寄存器 6.3.1 多主控器IIC總線控制(IICCON)寄存器 6.3.2 多主控器工IC總線控制/狀態(IICSTAT)寄存器 6.3.3 多主控器IIC總線地址(IICADD)寄存器 6.3.4 多主控制器IIC總線發送/接收數據移位(IICDS)寄存器 6.3.5 多主控器IIC總線控制寄存器 6.4 IIC總線編程舉例 6.4.1 IIC_ MasterWrP函數 6.4.2 IIC_ MasterRdP函數 6.4.3 IIC_ S1aveRdP函數 6.4.4 IIC_ S1aveWrP函數
第7章 UART接口 7.1 UART接口概述 7.2 UART接口特性 7.3 UART的操作 7.3.1 數據發送 7.3.2 數據接收 7.3.3 自動流量控制(AFC) 7.3.4 接收FIFO的操作 7.3.5 發送FIFO的操作 7.3.6 RS-232C接口 7.3.7 中斷/DMA請求的產生 7.3.8 UART錯誤狀態FIFO 7.3.9 紅外線(IR)模式 7.4 外部接口 7.5 寄存器描述 7.5.1 UART行控制寄存器 7.5.2 UART控制寄存器 7.5.3 UART的FIFO控制寄存器 7.5.4 UART Modem控制寄存器 7.5.5 UART接收(Rx)/(Tx)發送狀態寄存器 7.5.6 UART錯誤狀態寄存器 7.5.7 UART的FIFO狀態寄存器 7.5.8 UART Modem狀態寄存器 7.5.9 UART發送緩沖寄存器(保存寄存器和FIFO寄存器) 7.5.10 UART接收緩沖寄存器(保存寄存器和FIFO寄存器) 7.5.11 UART波特率分頻寄存器 7.5.12 波特率錯誤容限 7.5.13 UART中斷處理寄存器 7.5.14 UART中斷源處理寄存器 7.5.15 UART中斷屏蔽寄存器 7.6 UART接口應用舉例
第8章ADC和觸摸屏接口 8.1 ADC及觸摸屏概述 8.2 ADC及觸摸屏的特性 8.3 ADC及觸摸屏界面操作 8.4功能描述 8.4.1 A/D轉換時間 8.4.2 觸摸屏接口方式 8.4.3 待機模式 8.4.4 編程記錄 8.5 ADC和觸摸屏界面的特殊寄存器 8.5.1 ADC的控制寄存器(ADCCON) 8.5.2 ADC的觸摸屏控制寄存器(ADCTSC) 8.5.3 在X/Y坐標轉換下觸摸屏的PIN的條件 8.5.4 ADC開始延遲寄存器(ADCDLY) 8.5.5 ADC的數據轉換寄存器(ADCDAT0) 8.5.6 ADC的數據轉換寄存器(ADCDAT1) 8.5.7 ADC的觸摸屏UP-DOWN寄存器(ADCUPDN) 8.5.8 ADC觸摸屏中斷清除寄存器 8.6 ADC應用舉例 8.6.1 硬件設計 8.6.2 軟件設計
第9章 Android系統級開發概述 9.1 Android系統的發展 9.2 Android系統架構 9.2.1 應用程序層(Application) 9.2.2 應用程序框架層(Application Framework) 9.2.3 系統運行庫層(Libraries) 9.2.4 Linux內核層 9.3 Android系統內核 9.3.1 Linux內核結構 9.3.2 Android內核和驅動 9.4 系統移植的概念和驅動開發的方法
第 10章 Android系統開發環境 10.1 交叉開發環境 10.1.1 交叉開發環境 10.1.2 宿主機與目標機的連接 10.1.3 宿主機環境 10.1.4 目標機環境 10.2 Linux操作系統及其開發工具 10.2.1 Linux操作系統概述 10.2.2 Linux操作系統核心與驅動程序 10.2.3 Linux交叉編譯工具鏈 10.3 Android系統開發工具 10.3.1 Android代碼目錄結構 10.3.2 Ubuntu與虛擬機 10.3.3 Android系統級開發工具鏈
第 11章 Boot Loader 11.1 Boot Loader概述 11.1.1 Boot Loader主要功能 11.1.2 Boot Loader操作模式 11.1.3 Boot Loader的通信 11.2 Boot Loader工作過程 11.2.1 Boot Loader工作過程概述 11.2.2 Boot Loader階段1 11.2.3 Boot Loader階段2 11.3 U-Boot啟動流程分析 11.3.1 U-Boot概述 11.3.2 U-Boot代碼結構 11.3.3 U-Boot啟動流程分析 11.3.4 Boot Loader的修改
第 12章 Android驅動開發 12.1 Android驅動開發概述 12.1.1 Android驅動概述 12.1.2 Android系統移植 12.2 Android硬件抽象層 12.2.1 Android硬件抽象層概述 12.2.2 HAL Legacy 和 HAL 12.2.3 支持HAL的驅動程序
第 13章 Input輸入子系統 13.1 用戶輸入系統介紹 13.1.1 Android輸入系統的結構 13.1.2 移植工作 13.2 Linux Input子系統 13.2.1 設備驅動層的注冊 13.2.2 handler的注冊過程 13.3 Input驅動程序開發 13.3.1 文件input.h 13.3.2 文件KeycodeLabels.h 13.3.3 文件KeyCharacterMap.h 13.3.4 kl格式文件 13.3.5 kcm格式文件 13.3.6 文件EventHub.cpp 13.4 模擬器中的實現
第 14章傳感器系統 14.1 傳感器系統的結構 14.1.1 傳感器系統Java層 14.1.2 傳感器系統Frameworks層 14.2 傳感器驅動開發 14.2.1 移植驅動程序 14.2.2 移植硬件抽象層 14.2.3 實現上層部分 14.3 傳感器驅動的硬件抽象層實例 |
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