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操作系統管理與Hadoop生態圈部署——基于CentOS 7.6 ( 簡體 字) |
作者:劉猛 | 類別:1. -> 作業系統 -> Linux 2. -> 程式設計 -> 雲計算 3. -> 程式設計 -> 面試指南 |
譯者: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3dWoo書號: 53010 詢問書籍請說出此書號!【有庫存】 NT售價: 395 元 |
出版日:6/1/2020 |
頁數:292 |
光碟數:0 |
|
站長推薦: |
印刷:黑白印刷 | 語系: ( 簡體 版 ) |
|
加入購物車 │加到我的最愛 (請先登入會員) |
ISBN:9787121391224 |
作者序 | 譯者序 | 前言 | 內容簡介 | 目錄 | 序 |
(簡體書上所述之下載連結耗時費功, 恕不適用在台灣, 若讀者需要請自行嘗試, 恕不保證) |
作者序: |
譯者序: |
前言:叢書推薦序一
數字經濟的思維觀與人才觀
大數據的出現,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想象空間:對科學研究來說,大數據已成為繼實驗、理論和計算模式之后的數據密集型科學范式的典型代表,帶來了科研方法論的變革,正在成為科學發現的新引擎;對產業來說,在當今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這些蓬勃發展的科技領域中,主角是數據,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資料,正在驅動整個產業進行數字化轉型。正因如此,大數據已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戰略高地,數據主權已經成了繼邊防、海防、空防之后,另一個大國博弈的空間。
實現這些想象空間,需要構建眾多大數據領域的基礎設施,小到科學大數據方面的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大到跨越國界的“數字絲路”“數字地球”。今天,我們看到清華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大數據基礎設施研究中心已經把人才納入基礎設施的范圍,組織編寫了這套叢書,這個視角是有意義的。新興的產業需要相應的人才培養體系與之配合,人才培養體系的建立往往存在滯后性。因此,盡可能縮窄產業人才需求和培養過程間的“緩沖帶”,將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銜接好,就是“產教融合”理念提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可以說,清華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大數據基礎設施研究中心為我國大數據、人工智能事業發展模式的實踐,邁出了較為堅實的一步,這個模式意味著數字經濟宏觀的可行路徑。
作為我國首套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方面的產教融合叢書,其以數據為基礎,內容涵蓋了數據認知與思維、數據行業應用、數據技術生態等各個層面及其細分方向,是數十個代表了行業前沿和實踐的產業團隊的知識沉淀。特別是在作者遴選時,這套叢書注重選擇兼具產業界和學術界背景的行業專家,以便讓叢書成為中國大數據知識的一次匯總,這對于中國數據思維的傳播、數據人才的培養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范本。
我也期待未來有更多產業界的專家及團隊加入本套叢書體系中,并和這套叢書共同更新迭代,共同傳播數據思維與知識,夯實我國的數據人才基礎設施。
郭華東
中國科學院院士
叢書推薦序二
產教融合打造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數字技術、數字產品和數字經濟,是信息時代發展的前沿領域,不斷迭代著數字時代的定義。數據是核心戰略性資源,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和社科人文擁抱數據的力度,對于學科新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數字經濟是數據的經濟,既是各項高新技術發展的動力,又為傳統產業轉型提供了新的數據生產要素與數據生產力。
這套叢書從產教融合的角度出發,在整體架構上,涵蓋了數據思維方式拓展、大數據技術認知、大數據技術高級應用、數據化應用場景、大數據行業應用、數據運維、數據創新體系七個方面,編寫宗旨是搭建大數據的知識體系,傳授大數據的專業技能,描述產業和教育在相互促進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并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相應階段的解決方案。叢書的內容規劃、技術選型和教培轉化由新型科研機構——清華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大數據基礎設施研究中心牽頭,而場景設計、案例提供和生產實踐由一線企業專家與團隊貢獻,二者緊密合作,提供了一個可借鑒的嘗試。
大數據領域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以產業實踐為導向,以傳播和教育為出口,最終服務于大數據產業與數字經濟,為未來的行業人才樹立技術觀、行業觀、產業觀,進而助力產業發展。
這套叢書適用于大數據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適合作為高校、職業學校、社會培訓機構從事大數據研究和教學的教材或參考書,對于從事大數據管理和應用的人員、企業信息化技術人員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推進大數據技術的教學、普及和應用!
譚建榮
中國工程院院士
浙江大學教授
前 言
寫作背景
Linux是一套免費和開源的操作系統,從誕生至今對整個ICT行業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及貢獻。Linux可安裝在各種硬件設備中,如手機、平板電腦、路由器、視頻游戲控制臺、臺式計算機、大型計算機和超級計算機等,智能手機操作系統Android就是基于Linux內核開發的。
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Linux將迎來更大的發展。大數據技術應用常常使用的開源的Hadoop生態圈也是基于Linux平臺部署的。互聯網企業的多樣化、高難度且復雜的業務及不斷擴展的應用領域,對Linux的運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國家戰略和信息安全的大背景下,國家大力推行“國產軟件替代”計劃。我國自主研發的操作系統也大多基于Linux內核,比如深度OS、中標麒麟等。相信國產操作系統和軟件會從大型國企、事業單位等開始試點,然后全面鋪開,并在很多關鍵業務上越來越多地使用Linux。因此,提前學習和掌握Linux將是一件體現戰略眼光的事情。
本書特點
本書首次嘗試將Linux操作系統管理與Hadoop生態圈部署結合起來編寫。Linux是很多院校的相關專業的核心課程,但傳統的Linux相關教材對比較流行的Hadoop生態圈部署鮮有涉獵,而Hadoop生態圈部署是大數據運維人員必須了解和掌握的。在目前的整個產業背景下,為適應新技術的發展,培養一批適應市場需求的應用型技能人才,并將兩者結合起來顯得很有必要。學生掌握Linux的系統管理、網絡服務搭建及Hadoop生態圈部署,必將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本書選用版本較新且應用較為廣泛的Linux發行版——CentOS 7.6為對象,并且書中所有實驗都在CentOS 7.6平臺上調試通過。讀者學習本書,將有利于掌握Red Hat系列發行版及其他Linux發行版。
本書在內容的編排上,充分體現了先進性、系統性和實用性,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本書的編者有在教育一線多年從事Linux教學的專業教師,有從企業到學校的大數據運維一線工程師。這些編者熟悉Linux的使用,了解在校學生的特點,并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精心組織了教材內容,力求做到理論夠用、依托實踐、深入淺出。
閱讀指南
本書所有的命令注釋均以“//”開頭,寫在命令行下方;所有的配置文件注釋均以“#”開頭;所有的命令和配置項皆測試通過。
本書命令大多是從Shell復制出來的文本,但是由于個別執行結果復雜,不便于排版,因此采用了插入截圖的方式。
在實驗前,請務必確認虛擬機的網絡模式,以及iptables和SELinux的狀態。
讀者對象
本書既可以作為職業院校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大數據運維等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以作為技能競賽培訓、Linux培訓指導書,還可以作為Linux和Hadoop初學者、愛好者的入門書。
編寫分工
本書由劉猛擔任主編,由蘇偉斌、張美珍擔任副主編,同時參與編寫的人員還有肖媚嬌、李志軍,具體分工如下:第1章由李志軍編寫;第2、5、6、7、8、9章由劉猛編寫;第3、4章由肖媚嬌編寫;第10、11章由蘇偉斌編寫;第12、13章由張美珍編寫。劉猛負責全書的統稿工作,蘇偉斌、張美珍負責配套資源的整理工作。
致謝
感謝電子工業出版社編輯李冰在本書編寫過程中對編寫體例和內容上給予的悉心指導和大力支持,感謝清華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大數據基礎設施研究中心學術研究部總監孫雪在本書立項和編寫過程中給予的大力支持和指導。同時感謝全體參編人員的努力和付出,感謝我的同事彭武華協助處理書中的部分圖片。最后感謝在本書編寫過程中給予關懷和支持,提出寶貴編寫意見的各位朋友、同事。
由于編者水平及時間所限,本書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提出寶貴意見,并發郵件。
編 者 |
內容簡介:本書基于較新的Linux發行版——CentOS 7.6,內容涵蓋Linux基礎操作、Linux常見服務器架設及Hadoop生態圈中基于Linux的Hadoop、Spark、Flink、Hbase、Hive等平臺的搭建。CentOS是RHEL的社區版,可以無縫銜接應用廣泛的RHEL,其基礎知識也可以用于其他很多Linux發行版。目前,Hadoop生態圈在企業里深受歡迎,實用性很強,在大數據相關領域應用廣泛。本書依托崗位技能,將工作任務融入非常有代表性的實例中,理論內容豐富,操作步驟清晰,力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且充分考慮學生認知規律和特點,重點突出,難點拆解到位。由于深入淺出的內容組織,本書特別適合計算機網絡、大數據運維等相關專業的學生選用,也可以作為Linux愛好者由入門到進階的自學圖書。 |
目錄:第1章 Linux概述 1
1.1 初識Linux 2
1.1.1 Linux的前世今生 2
1.1.2 開源軟件簡介 3
1.1.3 Linux的特點 4
1.1.4 Linux的應用 4
1.2 內核與發行版 6
1.2.1 內核的概念和功能 6
1.2.2 內核版本 6
1.2.3 常見的發行版本 7
1.2.4 Red Hat、Fedora Core與CentOS 9
第2章 CentOS 7.6的安裝與Linux初體驗 11
2.1 CentOS 7.6的安裝 12
2.1.1 安裝介質的獲取及安裝方式簡介 12
2.1.2 安裝方式 12
2.1.3 CentOS 7.6的安裝與配置 13
2.2 Linux初體驗 21
2.2.1 圖形界面與登錄 22
2.2.2 字符界面與登錄 23
2.2.3 字符界面與圖形界面的切換 24
2.2.4 新用戶添加 25
2.2.5 Linux注銷、重啟、關機 26
第3章 命令行與Shell基礎 29
3.1 Shell基礎 30
3.1.1 什么是Shell 30
3.1.2 Linux Shell簡介 30
3.1.3 通配符與命令擴展 32
3.1.4 定制別名 32
3.1.5 轉義字符與系統環境變量 34
3.1.6 登錄類型與用戶環境配置 35
3.2 Linux命令基礎 36
3.2.1 命令的格式 36
3.2.2 命令的輸入與執行 38
3.2.3 聯機幫助 38
3.3 輸入、輸出重定向和管道 39
3.3.1 命令的輸入與輸出 39
3.3.2 輸入重定向 39
3.3.3 輸出重定向 40
3.3.4 管道 40
3.4 Linux常用命令 41
3.5 vi文本編輯器 49
3.5.1 vi簡介 49
3.5.2 vi的工作模式和切換 49
3.5.3 啟動vi 50
3.5.4 vi常用命令 50
第4章 用戶和用戶組的管理 52
4.1 Linux賬號概述 53
4.1.1 Linux用戶類型 53
4.1.2 用戶賬號配置文件 53
4.1.3 用戶組賬號配置文件 55
4.2 用戶管理 55
4.2.1 添加用戶 56
4.2.2 管理用戶密碼 56
4.2.3 修改用戶屬性 57
4.2.4 刪除用戶 57
4.2.5 /etc/skel/目錄 57
4.3 用戶組管理 59
4.3.1 添加用戶組 59
4.3.2 修改用戶組屬性 59
4.3.3 刪除用戶組 60
4.3.4 管理用戶組內的用戶 60
4.4 用戶權限與賬號登錄監控 61
4.4.1 用戶權限 61
4.4.2 賬號登錄監控 62
第5章 文件與文件管理 64
5.1 Linux文件與路徑 65
5.1.1 文件名與文件類型 65
5.1.2 路徑 68
5.1.3 CentOS 7.6目錄簡介 69
5.2 文件與目錄操作命令 70
5.2.1 創建文件與目錄 71
5.2.2 查看文件內容 71
5.2.3 復制和移動文件或目錄 73
5.2.4 刪除文件與目錄 73
5.2.5 創建硬鏈接和軟鏈接 74
5.2.6 查找文件 74
5.2.7 打包和解包文件 75
5.3 Linux文件權限管理 76
5.3.1 權限概述 77
5.3.2 權限的修改 78
5.3.3 更改文件或目錄所屬用戶和用戶組 79
5.3.4 默認權限umask 79
第6章 磁盤與分區管理 81
6.1 磁盤和分區簡介 82
6.1.1 磁盤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82
6.1.2 Linux磁盤分區 82
6.1.3 Linux常見設備命名 83
6.1.4 Linux分區命名 84
6.2 Linux文件系統概述 84
6.2.1 Linux支持的文件系統類型 85
6.2.2 XFS的優點 86
6.3 使用fdisk分區 87
6.3.1 查看硬盤及分區信息 87
6.3.2 使用fdisk編輯分區表 88
6.4 文件系統管理 92
6.4.1 創建文件系統 92
6.4.2 掛載與卸載 93
6.4.3 設置自動掛載 96
6.5 磁盤配額 97
第7章 Linux軟件包管理 100
7.1 RPM軟件包管理 101
7.1.1 RPM簡介 101
7.1.2 rpm命令與操作 101
7.2 YUM軟件包管理 103
7.2.1 YUM配置文件 104
7.2.2 配置本地YUM源 105
7.2.3 yum命令詳解 106
第8章 Systemd概述與進程管理 110
8.1 Systemd概述 111
8.1.1 CentOS 6和CentOS 7啟動流程的區別 111
8.1.2 Systemd簡介 112
8.1.3 Systemd的使用和配置 113
8.1.4 Systemd與SysVinit 116
8.1.5 systemctl命令簡介 117
8.2 認識進程 119
8.2.1 進程簡介 119
8.2.2 進程管理 120
8.2.3 作業管理 124
8.2.4 任務調度 127
第9章 磁盤高級管理 131
9.1 邏輯卷管理 132
9.1.1 LVM簡介 132
9.1.2 LVM的建立 133
9.1.3 LVM的管理 139
9.2 RAID管理 142
9.2.1 RAID簡介 142
9.2.2 準備創建RAID的環境 144
9.2.3 創建RAID 0 145
9.2.4 創建RAID 5 146
9.2.5 刪除RAID 149
第10章 Linux網絡基礎與遠程訪問 151
10.1 網絡相關概念 152
10.1.1 TCP/IP協議概述 152
10.1.2 IP地址 152
10.1.3 協議端口 154
10.1.4 兩種軟件架構模式 154
10.2 Linux網絡應用技術 155
10.2.1 網絡查詢與連通性測試 155
10.2.2 網絡連通性測試 157
10.2.3 文件傳輸 158
10.3 配置網絡參數 163
10.3.1 網絡參數配置文件 163
10.3.2 使用ifconfig配置網絡 164
10.3.3 使用nmtui配置網絡 165
10.4 Telnet服務 166
10.4.1 Telnet服務的安裝與啟動 166
10.4.2 Telnet登錄 167
10.5 SSH服務 169
10.5.1 OpenSSH服務的安裝與配置 169
10.5.2 認證與登錄方式 171
10.6 在Windows下遠程管理Linux 173
10.6.1 使用WinSCP上傳下載文件 173
10.6.2 使用SecureCRT遠程管理Linux 178
第11章 網絡服務配置與管理 183
11.1 DHCP服務器 184
11.1.1 DHCP協議概述 184
11.1.2 DHCP協議的工作過程 184
11.1.3 DHCP服務器的安裝與運行管理 185
11.1.4 網絡虛擬環境的建立、配置與運行 186
11.1.5 DHCP服務器的配置與測試 187
11.1.6 DHCP超級作用域與中繼代理服務器的配置 190
11.2 DNS服務器 192
11.2.1 DNS概述 192
11.2.2 DNS服務器的安裝與運行管理 192
11.2.3 純DNS服務器的配置與測試 193
11.2.4 主/輔DNS服務器的配置 197
11.2.5 DNS轉發與DNS緩存服務器 198
?
11.3 FTP服務器 199
11.3.1 FTP概述 200
11.3.2 FTP服務器的安裝與運行管理 200
11.3.3 vsftpd配置 200
11.3.4 虛擬用戶配置 203
11.3.5 創建安全的FTP服務器 205
11.4 Apache服務器 207
11.4.1 Apache概述 207
11.4.2 Apache服務器的安裝與運行管理 207
11.4.3 Apache服務器的配置與測試 208
11.4.4 Web虛擬主機的配置 210
11.4.5 創建安全的網站 214
11.4.6 虛擬目錄與用戶認證 216
11.5 Samba跨平臺資源共享管理 219
11.5.1 Samba服務器的安裝與運行管理 219
11.5.2 Samba服務配置文件 220
11.5.3 可匿名訪問的共享文件配置 222
11.5.4 帶用戶驗證的共享文件配置 224
11.6 郵件服務器 227
11.6.1 電子郵件系統的工作原理 228
11.6.2 簡單郵件系統的安裝與運行管理 229
11.6.3 簡單郵件系統的配置 229
11.6.4 配置SMTP認證 233
第12章 大數據與Hadoop生態圈 236
12.1 大數據簡介 237
12.2 Hadoop生態圈 238
12.2.1 Hadoop生態圈介紹 238
12.2.2 分布式文件系統HDFS 241
12.2.3 并行計算框架MapReduce 242
12.2.4 內存計算模型Spark 243
12.2.5 第四代計算引擎Flink 244
12.3 Hadoop集群部署 245
12.3.1 準備工作 245
12.3.2 Java的安裝與配置 248
12.3.3 Hadoop完全分布式部署 249
12.3.4 Hadoop的啟動和驗證 254
12.3.5 Hadoop入門實例 256
12.4 Spark系統架構部署 258
12.4.1 Spark部署 258
12.4.2 啟動與驗證 260
12.4.3 Spark入門實例 262
12.5 Flink系統架構部署 263
12.5.1 Flink部署 263
12.5.2 啟動與驗證 264
12.5.3 Flink入門實例 265
第13章 數據存儲與分析 267
13.1 HBase數據庫 268
13.1.1 HBase介紹 268
13.1.2 HBase的特點 268
13.1.3 HBase的部署 269
13.2 Hive數據倉庫 272
13.2.1 Hive介紹 272
13.2.2 Hive的部署 272
13.2.3 Hive應用實例 275 |
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