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控制基礎:工具、技術和應用 ( 簡體 字) |
作者:[美]特倫斯·布萊文思 (Terrence Blevins) [美]威利·K.沃伊什尼斯 (Willy K. Wojsznis) [美]馬克·尼克松 (Mark Ni | 類別:1. -> 電子工程 -> 電子電氣 2. -> 工程繪圖與工程計算 -> 綜合 |
譯者: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3dWoo書號: 54492 詢問書籍請說出此書號!【缺書】 NT售價: 445 元 |
出版日:5/1/2021 |
頁數:350 |
光碟數:0 |
|
站長推薦:  |
印刷:黑白印刷 | 語系: ( 簡體 版 ) |
|
加入購物車 │加到我的最愛 (請先登入會員) |
ISBN:9787302567417 |
作者序 | 譯者序 | 前言 | 內容簡介 | 目錄 | 序 |
(簡體書上所述之下載連結耗時費功, 恕不適用在台灣, 若讀者需要請自行嘗試, 恕不保證) |
作者序: |
譯者序: |
前言:控制由于以下因素在過程工業中變得越來越重要: 全球化的競爭、快速變化的經濟環境、更嚴格的環境和安全規定。高效的測量和控制系統已成為工廠的基本組成部分。在這種情況下,《先進控制基礎: 工具、技術和應用》一書的作者收集了過程控制實踐中最先進的做法。 該書的作者都來自艾默生過程管理集團。過去12年來我有幸與他們在多個過程控制項目上合作。他們都是受人尊敬的工程師,加起來有超過100年的行業經驗,都因為在計算機過程控制上做出的貢獻而進入過程自動化名人堂。其中兩位曾成功撰寫了ISA出版的《解除對先進控制的約束》。該書列舉的技術,比如模型預測控制、模糊邏輯控制以及智能神經網絡,超越了使用基本的反饋和前饋控制達到的效率。 本書覆蓋了當前的話題,如多回路先進控制、控制系統性能評估、自適應整定和基于模型的整定、模糊邏輯和神經網絡、無線控制、連續和批過程數據分析、模型預測控制、實時優化,還包含配套的可以用在專題練習中的軟件。作者不是以理論為主線,而是以過程控制的基礎支撐來闡述每個話題。 不同行業的代表性案例都在書中,如氨氣生產、紙和漿、煉油、特種批量生產、發電和生命科學等。書中展示的應用反映了先進控制的最新進展,絕大多數的方法來自于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加州大學圣芭芭拉分校和艾默生過程管理集團的科研合作。本書非常適合專業人員獨立學習。我祝賀作者們完成了這一有用的先進控制技術專著。
Thomas F.Edgar教授 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TX) |
內容簡介:在這本書中,作者給出在過程工業中所需要的先進控制技術的概念和術語。這本書是為熟悉傳統控制過程卻在先進控制領域缺少相關經驗的控制工程師編寫的。這本書的每一章的結構允許快速了解技術及如何應用。應用大量實例來說明什么是需要處理應用程序。而且,每一章的第一段介紹相關技術的數學基礎,章末則給出探索性的內容。讀者可通過轉到本書附帶的 web 站點查看車間解決方案。 |
目錄:第1章簡介 第2章控制系統投資的收益最大化 2.1經濟誘因 2.1.1合成氨工廠實例 2.2降低過程變差——實現控制目標 2.2.1單回路控制 2.2.2多回路技術 2.3先進控制 2.3.1紙漿漂白 2.3.2爐溫控制 2.4復雜性和利益性的平衡 參考文獻 第3章評價控制系統性能 3.1控制性能評估 3.2提高控制的利用率 3.2.1變送器的問題 3.2.2不正確整定 3.2.3閥門/執行器故障 3.2.4改變過程增益 3.2.5不正確的分程設置 3.2.6回路交互 3.3過程可變性的處理 3.3.1過程增益和動態性能的變化 3.3.2非測量過程擾動 3.3.3過程動態性能 3.3.4回路交互 3.3.5限制條件的變化 3.3.6質量參數——實驗室測量 3.4應用實例 3.5專題練習——介紹 3.6專題練習——評估控制系統性能 3.7技術基礎 3.7.1控制性能監測構架 3.7.2控制性能評估算法 參考文獻 第4章按需整定 4.1過程識別 4.1.1回路響應的仿真 4.2專題練習 4.3技術基礎 4.3.1繼電振蕩整定基礎 4.3.2基于模型的整定 4.3.3基于魯棒性的整定 4.3.4一些可選擇的整定方法 參考文獻 第5章自適應整定 5.1自適應控制——實例 5.1.1連續反應器控制 5.1.2批量反應器 5.1.3氨生產中的氫氮比 5.1.4中和器 5.1.5工廠主控制 5.2應用實例 5.2.1啟動模型識別 5.2.2將模型應用于回路整定 5.3自適應整定的專題練習 5.4技術基礎 5.4.1無模型的自適應整定 5.4.2基于模型的遞歸整定 5.4.3離散傅里葉變換的自適應技術 5.4.4帶模型切換和參數插值的自適應整定 參考文獻 第6章模糊邏輯控制 6.1應用舉例 6.2專題練習 6.3技術基礎 6.3.1模糊邏輯控制簡介 6.3.2建立模糊邏輯控制器 6.3.3模糊邏輯PID控制器 6.3.4模糊邏輯控制非線性的PI關系 6.3.5FPI和PI關系 6.3.6自動化模糊邏輯控制器的投用 參考文獻 第7章神經網絡 7.1案例——紙漿造紙工業 7.2應用舉例 7.3專題練習 7.4技術基礎 7.4.1數據收集 7.4.2輸入延遲識別 7.4.3輸入敏感性 7.4.4確定輸入加權 7.4.5隱層節點 7.4.6過程變化更正 參考文獻 第8章智能PID 8.1從過程飽和中恢復 8.2使用無線傳輸器的控制 8.3應用舉例 8.3.1使用無線設備的生物反應器控制 8.3.2壓縮機喘振控制 8.4專題練習 8.5技術基礎 8.5.1無線控制 8.5.2從過程飽和中恢復 8.5.3包括速率在內的延期 參考文獻 第9章連續數據分析 9.1應用實例 9.1.1定義模型輸入 9.1.2模型建立 9.2在線觀察數據分析 9.3連續數據分析專題練習 9.4技術基礎 9.4.1預測模型發展的數據轉化 9.4.2過程監控和預測算法評估 9.4.3數據預處理和換算 9.4.4PCA建模和在線故障檢測 9.4.5PLS建模和在線預測 參考文獻 第10章批量數據分析 10.1批量生產挑戰 10.1.1面對批量生產挑戰時分析所發揮的作用 10.1.2批量分析綜述 10.1.3批量分析應用 10.2應用實例——建模和在線操作 10.2.1定義模型輸入 10.2.2查看在線數據分析 10.3批量數據分析專題練習 10.4技術基礎 10.4.1給料屬性建模 10.4.2數據預處理和驗證 10.4.3多階段批量建模 10.4.4批量數據和在線模型的對齊 10.4.5數據安排——展開 10.4.6PCA建模和在線故障檢測 10.4.7PLS建模和在線質量預測 參考文獻 第11章簡單模型預測控制 11.1MPC作為PID的替代 11.2調試MPC 11.3MPC代替前饋PID 11.4MPC代替前饋PID超馳 11.5使用MPC來解決過程交互作用 11.6應用實例 11.6.1蒸發器控制 11.6.2干燥器控制 11.6.3回轉窯控制 11.6.4漂白裝置 11.6.5MPC控制改變生產率 11.6.6批量式化學反應器 11.7MPC應用步驟 11.7.1過程分析 11.7.2過程測試 11.7.3過程模型開發 11.7.4MPC控制器生成 11.7.5在模擬中測試MPC 11.7.6評估MPC操作 11.8簡單MPC專題練習 11.9技術基礎 11.9.1過程建模的基礎 11.9.2過程模型識別 11.9.3無約束模型預測控制 11.9.4集成約束處理、優化和模型預測控制 參考文獻 第12章MPC優化集成 12.1應用實例——多效蒸發器 12.1.1蒸發器過程概述 12.1.2項目動機和設計注意事項 12.1.3為什么使用模型預測控制 12.1.4模型預測控制的戰略發展 12.1.5模型開發和驗證 12.1.6MPC操作、整定和優化 12.1.7處理一級過程約束 12.1.8蒸發器沖洗控制 12.1.9固體測量 12.1.10操作結果 12.1.11結論 12.1.12近期工作和未來機遇 12.1.13致謝 12.2應用實例——CTMP精煉機 12.2.1過程描述 12.2.2電能消耗模型 12.2.3過程模型識別 12.2.4MPC控制策略 12.2.5結果 12.2.6結論 12.2.7致謝 12.3應用實例——重油分餾塔 12.4專題練習 12.5技術基礎 12.5.1MPC操作概述 12.5.2在線多目標優化器功能概述 12.5.3多目標MPC優化背景 12.5.4不可行問題處理的多目標優化函數 12.5.5擴大LP功能的多目標優化函數 12.5.6多目標優化的系統功能 12.5.7由優化器監測的無約束MPC控制器 12.5.8集成優化器的約束MPC控制器 參考文獻 第13章在線優化 13.1為什么優化——以鍋爐負荷分配為例 13.2紙漿和造紙工廠中的能量優化 13.2.1熱電聯產介紹 13.2.2能源管理介紹 13.2.3綜合實時能源管理系統 13.2.4綜合EMS案例分析 13.2.5結果總結 13.2.6總結 13.3在線優化專題練習 13.4技術基礎 參考文獻 第14章過程仿真 14.1過程仿真技術 14.2從P&ID中開發過程仿真 14.3仿真過程非線性 14.4其他考量 14.5專題練習——過程仿真 14.6理論——基于階躍響應的仿真 參考文獻 第15章集成APC到DCS 15.1與工廠系統的集成 15.2網絡和系統設置 15.3應用實例 參考文獻 附錄A A.1進入網站 A.2下載選項 A.3書籍選項 A.4新聞和更新選項 術語表 |
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