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會員 / 註冊 --
|
|
|
|
Multisim 14.3中文版電路設計與仿真自學速成 ( 簡體 字) |
作者:王成 閆少雄 | 類別:1. -> 電子工程 -> 電路設計 -> Multisim |
譯者: |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 3dWoo書號: 56465 詢問書籍請說出此書號!【有庫存】 NT售價: 500 元 |
出版日:9/1/2024 |
頁數:329 |
光碟數:0 |
|
站長推薦: |
印刷:黑白印刷 | 語系: ( 簡體 版 ) |
|
加入購物車 │加到我的最愛 (請先登入會員) |
ISBN:9787115629944 |
作者序 | 譯者序 | 前言 | 內容簡介 | 目錄 | 序 |
(簡體書上所述之下載連結耗時費功, 恕不適用在台灣, 若讀者需要請自行嘗試, 恕不保證) |
作者序: |
譯者序: |
前言: |
內容簡介:全書以Multisim 14.3中文版為平臺,介紹講述了電路設計技術與仿真相關知識。全書共12章,內容包括EDA設計基礎知識、Multisim用戶界面、原理圖設計基礎、電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測量儀器電路分析、電路SPICE分析、 信號放大電路、電源電路、PCB設計基礎、印制電路板的設計、PCB后續操作、51系列單片機CAN總線電路設計實例等內容。 在介紹的過程中,作者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及學習的通常心理,及時給出總結和相關提示,幫助讀者及時快捷地掌握所學知識。全書解說翔實,圖文并茂,語言簡潔,思路清晰。 本書可以作為大中專院校電子相關專業課堂教學教材,也可以作為各種培訓機構培訓教材,同時適合作為電子設計愛好者作為自學輔導書。 隨書配送的電子資料包含全書實例的源文件素材和全部實例動畫及基礎知識同步講解AVI文件,以及為方便老師備課而精心制作的多媒體電子教案。 |
目錄:第 1章 EDA設計基礎知識 1 1.1 EDA技術概述 1 1.1.1 EDA技術的發展 1 1.1.2 EDA技術的應用 2 1.1.3 EDA軟件功能 2 1.1.4 EDA設計流程 3 1.2 常用EDA軟件 3 1.2.1 電子電路設計與仿真工具 4 1.2.2 PCB設計軟件 5 1.3 NI Multisim概述 6 1.3.1 NI Multisim的發展 7 1.3.2 NI Multisim的功能 8 第 2章 Multisim用戶界面 9 2.1 NI Multisim 14.3編輯環境 9 2.1.1 菜單欄 10 2.1.2 工具欄 13 2.1.3 項目管理器 16 2.1.4 電子表格視圖 18 2.2 NI Multisim 14.3的幫助系統 20 2.2.1 使用目錄和索引查找在線幫助 20 2.2.2 查找Multisim范例 20 2.2.3 使用網絡資源 21 2.3 原理圖文件 24 2.3.1 工程文件 24 2.3.2 圖頁文件 27 2.3.3 支電路文件 28 2.4 電路圖屬性設置 29 2.4.1 設置對象可見性 30 2.4.2 設置圖紙顏色 30 2.4.3 設置線寬 32 2.4.4 設置圖紙所用字體 33 2.4.5 設置PCB信息 33 2.4.6 設置圖層信息 33 2.5 設置原理圖工作環境 34 2.5.1 設置原理圖的路徑參數 34 2.5.2 設置消息提示參數 36 2.5.3 設置文件保存參數 37 2.5.4 設置元器件參數 37 2.5.5 設置常規參數 38 2.5.6 設置仿真參數 39 2.5.7 設置預覽參數 40
第3章 原理圖設計基礎 41 3.1 原理圖的設計 41 3.1.1 電路原理圖設計流程 41 3.1.2 原理圖的組成 42 3.2 元器件放置 43 3.2.1 所有元器件庫 43 3.2.2 分類元器件庫 44 3.2.3 查找元器件 45 3.2.4 放置元器件 47 3.3 調整元器件位置 48 3.3.1 元器件的移動 48 3.3.2 元器件的旋轉 49 3.3.3 元器件的對齊 50 3.4 元器件屬性編輯 50 3.4.1 “標簽”選項卡 51 3.4.2 “顯示”選項卡 52 3.4.3 “值”選項卡 52 3.4.4 “故障”選項卡 53 3.4.5 “管腳”選項卡 54 3.4.6 “變體”選項卡 54 3.4.7 “用戶字段”選項卡 55 3.5 電路連接 55 3.5.1 導線連接 56 3.5.2 節點連接 58 3.5.3 總線連接 59 3.5.4 連接器連接 61 3.6 圖形注解 62 3.6.1 繪制直線 63 3.6.2 繪制圓弧 64 3.6.3 添加圖片 65 3.6.4 添加單行文字說明 65 3.6.5 添加多行文本注釋 66 3.7 連接儀器儀表 67 3.8 原理圖的電氣檢測 68 3.8.1 原理圖的自動檢測 68 3.8.2 在原理圖中清除ERC檢查 70 3.9 報表輸出 71 3.9.1 材料清單報表 71 3.9.2 網表報告 73 3.9.3 元器件詳情報表 74 3.9.4 交叉引用元件報表 75 3.9.5 原理圖統計數據報告 75 3.9.6 多余門電路報告 76 3.10 電路仿真 76 3.10.1 電路仿真步驟 76 3.10.2 交互仿真 77 3.10.3 探針 81 第4章 電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84 4.1 電路基本知識 84 4.1.1 電路的組成 84 4.1.2 電路的基本物理量 85 4.2 元器件 88 4.2.1 元器件分類 88 4.2.2 常用電子元器件 89 4.2.3 基本元器件庫 91 4.2.4 基本元器件工具欄 93 4.3 電源 93 4.3.1 電源庫 93 4.3.2 理想電壓源 95 4.3.3 仿真激勵源 96 4.3.4 直流電流源 97 4.3.5 交流信號激勵源 98 4.4 萬用表 98 4.4.1 萬用表原理 98 4.4.2 萬用表 99 4.4.3 Agilent萬用表 100 4.5 示波器 101 4.5.1 示波器 101 4.5.2 4通道示波器 103 4.5.3 Agilent示波器 104 4.6 信號發生器 108 4.6.1 函數發生器 108 4.6.2 Agilent函數發生器 108 4.7 電阻器 109 4.7.1 電阻器串聯和并聯等效電路 110 4.7.2 歐姆定律 111 4.7.3 電阻分壓電路 111 4.7.4 電阻分流電路 117 第5章 測量儀器電路分析 124 5.1 電子測量儀器的分類 124 5.2 電流表 125 5.2.1 電流表的分類與原理 125 5.2.2 安培計 125 5.3 電壓表 126 5.3.1 電壓表的分類和原理 126 5.3.2 伏特計 127 5.4 功率表 128 5.4.1 功率表的原理 128 5.4.2 瓦特計 128 5.5 電容器 129 5.5.1 電容器串聯和并聯等效電路 129 5.5.2 電容分壓電路 130 5.5.3 電容積分電路 133 5.5.4 電容微分電路 137 5.6 二極管 138 5.6.1 二極管的分類及符號 139 5.6.2 二極管主要參數 141 5.6.3 二極管庫 142 5.6.4 單向晶閘管應用電路 142 5.7 電感器 147 5.7.1 電感器的分類及符號 147 5.7.2 帶通濾波器電路 148 5.8 變壓器 150 5.8.1 變壓器的分類 150 5.8.2 變壓器的主要參數 150 5.8.3 電源變壓器電路 151 5.8.4 帶抽頭電源變壓器電路 153 5.9 晶體管 156 5.9.1 晶體三極管分類 157 5.9.2 晶體管庫 158 5.9.3 指示器元器件庫 159 5.9.4 波特測試儀 160 5.9.5 單管功率放大電路 161 第6章 電路SPICE分析 168 6.1 直流分析 168 6.1.1 直流工作點分析 168 6.1.2 直流掃描分析 170 6.1.3 時鐘信號激勵源 171 6.1.4 蜂鳴器應用電路 171 6.2 交流分析 179 6.2.1 模擬元器件庫 180 6.2.2 交流分析設置 181 6.2.3 CE BJT放大器電路 181 6.3 瞬態分析 184 6.3.1 瞬態分析設置 184 6.3.2 雙穩態振蕩器電路 185 6.4 參數掃描 193 6.4.1 參數掃描分析 194 6.4.2 場效應管放大電路 195 6.5 傅里葉分析 198 6.5.1 傅里葉分析仿真參數設置 199 6.5.2 交流放大電路 200 6.6 噪聲分析 204 6.6.1 熱噪聲信號源 204 6.6.2 噪聲分析參數設置 205 6.6.3 RC串并聯振蕩電路 206 6.7 失真分析 211 6.7.1 失真分類 211 6.7.2 失真分析儀 212 6.7.3 失真分析參數設置 213 6.7.4 三極管開關電路 213 6.8 溫度掃描分析 219 6.8.1 溫度掃描參數設置 219 6.8.2 二極管限幅電路 220 第7章 信號放大電路 225 7.1 分立元器件放大電路 225 7.1.1 放大電路結構 225 7.1.2 放大電路的主要性能指標 226 7.1.3 基本放大電路組成原則 226 7.1.4 固定偏置放大電路 227 7.1.5 BTL功率放大電路 235 7.2 集成運算放大器放大電路 237 7.2.1 平坦式電路 237 7.2.2 網絡分析儀 238 7.2.3 反相比例放大電路 240 7.2.4 差動放大電路 245 7.3.1 層次結構電路 249 7.3.2 調幅AM信號激勵源 250 7.3.3 調頻FM信號激勵源 251 7.3.4 串聯諧振電路 251 7.4 振蕩器電路 259 7.4.1 振蕩器的組成與原理 260 7.4.2 變壓器耦合振蕩電路 260 第8章 電源電路 267 8.1 直流穩壓電源的組成 267 8.2 整流電路 267 8.2.1 LabVIEW儀器 268 8.2.2 單相半波整流電路 268 8.2.3 倍壓整流電路 276 8.3 濾波電路 280 8.3.1 全局連接器 281 8.3.2 光譜分析儀 281 8.3.3 電感濾波電路 283 8.3.4 有源帶阻濾波器 286 8.4 穩壓電路 292 8.4.1 IV分析儀 292 8.4.2 二極管穩壓電路 293 8.5 信號生成和變換電路 297 8.5.1 方波信號產生電路 297 8.5.2 降壓斬波電路 299 第9章 PCB設計基礎 303 9.1 印制電路板的概述 303 9.1.1 印制電路板的作用 303 9.1.2 印制電路板的分類 304 9.1.3 印制電路板的組成 306 9.1.4 印制電路板設計原則 309 9.1.5 印制電路板設計步驟 312 9.2 Ultiboard 14.3的功能特點 313 9.3 Ultiboard 14.3界面簡介 314 9.3.1 菜單欄 315 9.3.2 工具欄 315 9.3.3 鳥瞰窗 316 9.3.4 工作區 317 9.3.5 設計工具箱 317 9.3.6 數據表視圖 318 9.3.7 狀態欄 318 9.4 電路板環境參數設置 318 9.4.1 單位和網格設置 319 9.4.2 電路板層數設置 320 9.4.3 墊片、通孔信息 321 9.4.4 電氣層設置 322 9.4.5 規則設置 322 9.5 電路板物理結構設置 323 9.5.1 電路板的分層 323 9.5.2 電路板層顯示 324 9.5.3 電路板層顏色設置 324 9.6 全局參數設置 325 第 10章 印制電路板的設計 329 10.1 PCB的設計流程 329 10.2 創建PCB文件 329 10.2.1 新建項目文件 330 10.2.2 新建設計文件 331 10.3 繪制電路板物理邊框 332 10.3.1 繪圖工具繪制 332 10.3.2 導入DXF文件 334 10.3.3 庫文件模板 335 10.4 導入封裝元器件 337 10.4.1 生成PCB網絡表: 338 10.4.2 從網絡報表導入 338 10.4.3 直接導入封裝 340 10.5 自動布局 341 10.5.1 自動布局 342 10.5.2 局部自動布局 342 10.6 手工布局 344 10.6.1 元器件的選取 344 10.6.2 調整元器件位置 346 10.6.3 調整元件封裝方向 347 10.6.4 元件封裝的對齊操作 347 10.6.5 鎖定元件與解鎖元件 349 10.7 電路板的布線 350 10.7.1 布線原則 350 10.7.2 布線策略設置 351 10.8 自動布線 353 10.8.1 全局自動布線 354 10.8.2 對選定的零件自動布線 354 10.8.3 對選定的網絡自動布線 355 10.9 手動布線 356 10.9.1 直線連接 356 10.9.2 跟隨連接 357 10.9.3 連接機連接 357 10.9.4 編輯布線 358 10.9.5 扇出布線 359 10.10 添加安裝孔 360 10.11 敷銅 361 10.11.1 添加敷銅區 361 10.11.2 敷銅屬性設置 362 10.11.3 補淚滴 365 第 11章 PCB后續操作 367 11.1 PCB的基本操作 367 11.1.1 添加元件封裝 367 11.1.2 網絡編輯 368 11.1.3 鼠線的顯示 369 11.1.4 對象的交換 370 11.2 編號管理 371 11.2.1 元件的重新編號 371 11.2.2 回編 371 11.3 3D效果圖 373 11.3.1 顯示預覽圖 373 11.3.2 3D視圖顯示 374 11.4 電路板的測量 375 11.5 PCB板的輸出 375 11.5.1 設計規則檢查 375 11.5.2 連通性檢查 376 11.5.3 測試點檢查 377 11.6 打印輸出 378 第 12章 51系列單片機CAN總線電路設計實例 381 12.1 51系列單片機CAN總線實例設計說明 381 12.1.1 51系列單片機CAN總線學習板介紹 381 12.1.2 CAN總線電路設計原理 382 12.2 創建項目文件 383 12.3 制作元件 385 12.3.1 制作AT89S52 385 12.3.2 制作SJA1000 392 12.3.3 制作P82C250 394 12.4 繪制原理圖 396 12.4.1 微控制器電路模塊 396 12.4.2 CAN 通信控制器電路模塊 405 12.4.3 串口芯片MAX232電路 408 12.4.4 濾波電路模塊 411 12.4.5 DC/DC電源隔離電路模塊 412 12.4.6 CAN 總線收發器電路模塊 415 12.5 元件清單 417 12.6 設計電路板 421 12.6.1 導入封裝 421 12.6.2 零件布局 423 12.6.3 零件布線 426 12.6.4 電路板尺寸標注和DRC檢查 428 |
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