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 / 註冊 --  
 帳號:
 密碼:
  | 註冊 | 忘記密碼
3/26 新書到! 3/19 新書到! 3/14 新書到! 12/12 新書到!
購書流程Q & A站務留言版客服信箱
3ds MaxMayaRhinoAfter EffectsSketchUpZBrushPainterUnity
PhotoShopAutoCadMasterCamSolidWorksCreoUGRevitNuke
C#CC++Java遊戲程式Linux嵌入式PLCFPGAMatlab
駭客資料庫搜索引擎影像處理FluentVR+ARANSYS深度學習
單晶片AVROpenGLArduinoRaspberry Pi電路設計CadenceProtel
HadoopPythonStm32CortexLabview手機程式AndroidiPhone
可查書名,作者,ISBN,3dwoo書號
詳細書籍分類

Android物聯網開發從入門到實戰

( 簡體 字)
作者:孫光宇、張玲玲類別:1. -> 程式設計 -> 手機程式 -> Android
   2. -> 程式設計 -> 物聯網
譯者: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Android物聯網開發從入門到實戰 3dWoo書號: 42130
詢問書籍請說出此書號!

缺書
NT售價: 450

出版日:7/1/2015
頁數:660
光碟數:1 (含視頻教學)
站長推薦:
印刷:黑白印刷語系: ( 簡體 版 )
加入購物車 加到我的最愛
(請先登入會員)
ISBN:9787302400844
作者序 | 譯者序 | 前言 | 內容簡介 | 目錄 | 
(簡體書上所述之下載連結耗時費功, 恕不適用在台灣, 若讀者需要請自行嘗試, 恕不保證)
作者序:

譯者序:

前言:

  2007年11月5日,谷歌公司宣布基于Linux平臺的開源手機操作系統Android誕生,該平臺號稱是首個為移動終端打造的真正開放和完整的移動軟件平臺。本書將和廣大讀者一起領略這款系統的神奇之處。
市場占有率高居第一
  截至2014年9月,Android在手機市場上的占有率從2013年的68.8%上升到80%。而iOS則從2013年的19.4%下降到15.5%,WP系統從原來的2.7%小幅上升到3.6%。
  從數據上來看,Android平臺占據了市場的主導地位,繼續充當老大的角色。Android市場的占有率增加幅度較大,WP市場小幅增長,但iOS卻有所下降。就目前來看,智能手機的市場已經飽和,大多數人都在各個平臺間轉換。而就在這樣一個市場上,Android的占有率還增長了10%左右,確實 不易。
為開發人員提供了成長的“沃土”
  (1)保證開發人員可以迅速轉型到Android應用開發
  Android應用程序是通過Java語言開發的,只要具備Java開發基礎,就能很快上手并掌握。作為單獨的Android應用開發,對Java編程門檻的要求并不高,即使沒有編程經驗的門外漢,也可以在突擊學習Java之后學習Android。另外,Android完全支持2D、3D和數據庫,并且和瀏覽器實現了集成。所以通過Android平臺,程序員可以迅速、高效地開發出絢麗多彩的應用,例如常見的工具軟件、管理軟件、互聯網軟件和游戲等。
  (2)定期召開獎金豐厚的Android開發大賽
  為了吸引更多的用戶使用Android開發,已經成功舉辦了獎金為數千萬美元的開發者競賽,鼓勵開發人員創建出創意十足、十分有用的軟件。這種大賽對于開發人員來說,不但能練習自己的開發水平,并且高額的獎金也是學員們學習的動力。
  (3)開發人員可以利用自己的作品賺錢
  為了能讓Android平臺吸引更多的關注,谷歌提供了一個專門下載Android應用的門店:Android Market,地址是https://play.google.com/store。在這個門店里允許開發人員發布應用程序,也允許Android用戶下載獲取自己喜歡的程序。作為開發者,需要申請開發者賬號,申請后才能將自己的程序上傳到Android Market,并且可以對自己的軟件進行定價。只要你的軟件程序足夠吸引人,你就可以獲得很好的金錢回報。這樣實現了程序員學習和賺錢的兩不誤,所以吸引了更多開發人員加入到Android大軍中來。

本書的內容
  Android系統從誕生到現在的短短幾年時間,憑借其操作易用性和開發的簡潔性,贏得了廣大用戶和開發者的支持,成為市場占有率第一的智能設備系統。本書內容分為5篇,共計17章,循序漸進地講解了開發Android外設項目的基本知識。本書從獲取源碼和搭建應用開發環境開始講起,依次講解了基礎知識篇、數據傳輸篇、信息識別篇、傳感器應用篇和技術提高篇5部分內容。在講解每一個知識時,都遵循了理論聯系實際的講解方式,從內核分析到接口實現,再到實戰演練,最后到綜合實例演練,徹底剖析了物聯網開發的完整實現流程。本書幾乎涵蓋了當下Android物聯網開發的絕大多數內容,講解方法通俗易懂并且詳細,不但適合應用高手們學習,也特別便于初學者學習并理解。
  本書適合Android驅動開發者、Linux開發人員、Android物聯網開發人員、Android愛好者、Android源碼分析人員、Android應用開發人員、Android傳感器開發人員、Android智能家居開發人員、Android可穿戴設備人員的學習,也可以作為相關培訓學校和大專院校相關專業的教學用書。
本書的版本
  Android系統自2008年9月發布第一個版本1.1以來,截至2014年10月發布最新版本5.0,一共存在十多個版本。由此可見,Android系統升級頻率較快,一年之中最少有兩個新版本誕生。如果過于追求新版本,會造成力不從心的結果。所以在此建議廣大讀者:“不必追求最新的版本,我們只需關注最流行的版本即可”。據官方統計,截至2014年10月25日,占據前3位的版本分別是Android 4.3、Android 4.4和Android 4.2,其實這3個版本的區別并不是很大,只是在某領域的細節上進行了更新。為了及時體驗Android系統的最新功能,在本書中使用的版本是目前(本書成稿時)最新的Android 5.0。
本書特色
  本書內容十分豐富,并且講解細致。我們的目標是通過一本圖書,提供多本圖書的價值,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有選擇地閱讀。在內容的編寫上,本書具有以下特色。
  (1)內容全面,講解細致
  本書幾乎涵蓋了Android物聯網開發所需要的主要知識點,詳細講解了每一個典型物聯網項目的實現過程和具體移植方法。每一個知識點都力求用詳實和易懂的語言展現在讀者面前。
  (2)遵循合理的主線進行講解
  為了使廣大讀者徹底弄清楚Android物聯網開發的各個知識點,在講解每一個知識點時,從Linux內核開始講起,依次剖析了底層架構、API接口連接和具體應用的知識。遵循了從底層到頂層,實現了Android物聯網開發大揭秘的目標。
  (3)章節獨立,自由閱讀
  本書中的每一章內容都可以獨自成書,讀者既可以按照本書編排的章節順序進行學習,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對某一章節進行針對性的學習,并且和傳統古板的計算機書籍相比,閱讀本書會帶來很大的快樂。
  (4)實例典型,實用性強
  本書講解了現實中最典型的Android物聯網項目的實現方法和架構技巧,這些經典應用都是在商業項目中最需要的部分。讀者可以直接將本書中的知識靈活運用,應用到自己的項目中,實現無縫 對接。
  (5)附配資源豐富
  本書配有豐富的學習資源,除源代碼、PPT之外,還實錄了84個高清學習視頻,既有實用的知識點講解視頻,又有詳細的實例開發視頻,全面、深入、細致地解析Android物聯網開發的方方面面。除此以外,本書額外贈送了38個Android應用開發學習視頻,以及15個Android應用開發綜合案例,包括仿小米錄音機、音樂播放器、跟蹤定位系統、仿陌陌交友系統、手勢音樂播放器、智能家居系統、濕度測試儀、象棋游戲、搶灘登陸游戲、九宮格數獨游戲、健康飲食系統、倉庫管理系統、個人財務系統、仿去哪兒酒店預定系統、仿開心網客戶端等。通過這些附配資源,讀者的學習過程會更加方便、快捷。
讀者對象
* 初學Android編程的自學者。
* Linux開發人員。
* 大中專院校的老師和學生。
* 畢業設計的學生。
* Android編程愛好者。
* 相關培訓機構的老師和學員。
* 從事Android開發的程序員。
  參與本書編寫的人員還有周秀、付松柏、鄧才兵、鐘世禮、譚貞軍、張加春、王教明、萬春潮、郭慧玲、侯恩靜、程娟、王文忠、陳強、何子夜、李天祥、周銳、朱桂英、張元亮、張韶青、秦丹楓。本團隊在編寫的過程中,得到了清華大學出版社工作人員的大力支持,正是各位編輯的求實、耐心和效率,才使得本書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出版。另外也十分感謝我們的家人,在我們寫作的時候給予的巨大支持。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如有紕漏和不盡如人意之處,誠請讀者提出意見或建議,以便修訂并使之更臻完善。另外,我們提供了售后支持網站(http://www.chubanbook.com/)和QQ群(192153124),讀者朋友如有疑問可以在此提出,一定會得到滿意的答復。
  
  
  編 者
  
  

  

  
II
  
  
III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分為 5篇,共計 17章,循序漸進地講解了 Android物聯網開發的基本知識。本書從獲取源碼和搭建應用開發環境開始講起,依次講解了基礎知識篇、數據傳輸篇、信息識別篇、傳感器應用篇和技術提高篇這 5大部分內容。在講解每一個知識時,都遵循了理論聯系實際的講解方式,從內核分析到接口 API實現,再到實戰演練,最后到綜合實例演練,徹底剖析了物聯網項目開發的完整實現流程。本書幾乎涵蓋了當下 Android物聯網開發的絕大多數內容,講解方法通俗易懂并且詳細,不但適合應用高手們學習,也特別便于初學者學習和理解。
本書適合 Android驅動開發者、Linux開發人員、Android物聯網開發人員、Android愛好者、Android源碼分析人員、Android應用開發人員、Android傳感器開發人員、 Android智能家居開發人員、 Android可穿戴設備人員的學習,也可以作為相關培訓學校和大專院校相關專業的教學用書。
目錄:

第1篇 基礎知識篇

第1章Android系統介紹 2

1.1縱覽智能設備系統 2

1.1.1Symbian(塞班) 2

1.1.2Android(安卓) 2

1.1.3iOS(蘋果系統) 3

1.1.4WindowsPhone(微軟系統) 4

1.1.5BlackBerryOS(黑莓) 4

1.2分析Android成功的秘訣 5

1.2.1強有力的業界支持 5

1.2.2研發陣容強大 6

1.2.3為開發人員“精心定制” 6

1.2.4開源 6

1.3剖析Android系統架構 7

1.3.1底層操作系統層(OS) 7

1.3.2各種庫(Libraries)和Android

運行環境(RunTime) 8

1.3.3ApplicationFramework

(應用程序框架) 9

1.3.4頂層應用程序(Application) 9

1.4核心組件 9

1.4.1Activity界面 9

1.4.2Intent和IntentFilters 10

1.4.3Service服務 10

1.4.4BroadcastReceiver發送廣播 11

1.4.5用ContentProvider存儲數據 11

1.5進程和線程 12

1.5.1什么是進程 12

1.5.2什么是線程 12

1.6物聯網技術改變未來 13

1.6.1什么是物聯網 13

1.6.2發展歷程 13

1.6.3Android正在成為物聯網標準操作系統 14

1.7智能設備兇猛來襲 15

1.7.1常見的Android智能設備 15

1.7.2新興熱點——可穿戴設備 17

1.7.3可穿戴設備的發展前景分析 19

1.7.4Android對穿戴設備的支持——

AndroidWear 120

第2章搭建Android開發環境 21

2.1在Linux系統獲取Android源碼 21

2.2在Windows平臺獲取Android源碼 22

2.3編譯源碼 24

2.3.1搭建編譯環境 25

2.3.2開始編譯 26

2.3.3在模擬器中運行 27

2.3.4常見的錯誤分析 27

2.3.5實踐演練——演示兩種編譯Android

程序的方法 28

2.4編譯AndroidKernel 32

2.4.1獲取Goldfish內核代碼 34

2.4.2獲取MSM內核代碼 34

2.4.3獲取OMAP內核代碼 34

2.4.4編譯Android的Linux內核 34

2.5搭建Android應用開發環境 36

2.5.1安裝JDK 37

2.5.2獲取并安裝Eclipse和AndroidSDK 39

2.5.3快速安裝SDK 42

2.5.4安裝ADT 43

2.5.5驗證設置 45

2.5.6創建Android虛擬設備(AVD) 46

2.5.7啟動AVD模擬器 48

  

第2篇 數據傳輸篇

第3章基本數據通信 52

3.1HTTP通信 52

3.1.1Android中的HTTP 52

3.1.2使用Apache接口 53

3.1.3在Android中使用java.net 57

3.1.4使用Android網絡接口 59

3.1.5實戰演練——在屏幕中傳遞HTTP參數 60

3.1.6實戰演練——在戶外運動過程中訪問

HTTP地圖 64

3.2使用Socket實現數據通信 67

3.2.1基于Socket的Java網絡編程 67

3.2.2使用TCP協議傳輸數據 68

3.3下載數據 72

3.3.1實戰演練——下載遠程服務器中的圖片 72

3.3.2實戰演練——下載網絡中的JSON信息 73

3.3.3實戰演練——下載并播放網絡MP3 78

3.4上傳數據 84

3.4.1實戰演練——上傳文件到遠程服務器 84

3.4.2實戰演練——使用GET方式上傳數據 87

3.4.3實戰演練——使用POST方式上傳數據 91

3.5處理XML數據 94

3.5.1XML的概述 95

3.5.2XML的語法 95

3.5.3獲取XML文檔 96

3.5.4SAX常用的接口和類 98

3.5.5實戰演練——使用SAX解析XML數據 100

3.5.6實戰演練——使用DOM解析XML

數據 103

第4章藍牙技術詳解 106

4.1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概覽 106

4.1.1ZigBee——低功耗、自組網 106

4.1.2WiFi——大帶寬支持家庭互聯 107

4.1.3藍牙——4.0進入低功耗時代 107

4.1.4NFC——必將逐漸遠離歷史舞臺 108

4.2低功耗藍牙基礎 108

4.2.1低功耗藍牙的架構 109

4.2.2低功耗藍牙分類 109

4.2.3低功耗藍牙的集成方式 110

4.2.4低功耗藍牙的特點 111

4.2.5BLE和傳統藍牙BR/EDR技術的對比 111

4.3藍牙4.0BLE基礎 112

4.3.1低功耗是最大特點 112

4.3.2推動了可穿戴設備的興起 112

4.4藍牙規范 113

4.4.1Bluetooth常用規范 114

4.4.2藍牙協議體系結構 114

4.4.3低功耗(BLE)藍牙協議 116

4.4.4基于GATT的協議/服務 116

4.4.5雙模協議棧和單模協議棧 117

4.5低功耗藍牙協議棧詳解 118

4.5.1什么是藍牙協議棧 118

4.5.2藍牙協議體系中的協議 119

4.6TI公司的低功耗藍牙 121

4.6.1獲取藍牙協議棧 121

4.6.2BLE藍牙協議棧結構 123

4.6.3BLE低功耗藍牙系統架構 124

4.6.4硬件抽象層HAL和BLE低功耗藍牙

協議棧 125

4.7實戰演練——使用藍牙控制電風扇 129

第5章Android藍牙系統詳解 142

5.1Android系統中的藍牙模塊 142

5.2分析藍牙模塊的源碼 143

5.2.1初始化藍牙芯片 144

5.2.2藍牙服務 144

5.2.3管理藍牙電源 145

5.3和藍牙相關的類 145

5.3.1BluetoothSocket類 145

5.3.2BluetoothServerSocket類 147

5.3.3BluetoothAdapter類 147

5.3.4BluetoothClass.Service類 154

5.3.5BluetoothClass.Device類 154

5.4AndroidBlueDroid架構詳解 155

5.4.1Android系統中BlueDroid的架構 155

5.4.2ApplicationFramework層分析 155

5.4.3分析BluetoothSystemService層 163

5.4.4JNI層詳解 163

5.4.5HAL層詳解 168

5.5Android中的低功耗藍牙協議棧 168

5.5.1低功耗藍牙協議棧基礎 169

5.5.2低功耗藍牙API詳解 169

  

第3篇 信息識別篇

第6章語音識別技術詳解 216

6.1語音識別技術基礎 216

6.1.1語音識別的發展歷史 216

6.1.2語音識別技術的發展歷程 217

6.2Text-To-Speech技術 217

6.2.1Text-To-Speech基礎 217

6.2.2Text-To-Speech的實現流程 218

6.2.3實戰演練——使用Text-To-Speech實現

語音識別 221

6.2.4實戰演練——借助開源項目實現中文

語音識別 222

6.3VoiceRecognition技術詳解 227

6.3.1VoiceRecognition技術基礎 228

6.3.2實戰演練——使用VoiceRecognition

實現語音識別 230

6.4實戰演練——為設備中所有的APP

實現語音提醒功能 233

第7章手勢識別實戰 261

7.1Android中的事件監聽機制 261

7.1.1Android系統中的監聽事件 261

7.1.2Android事件監聽器的回調方法 262

7.1.3Android事件處理的兩種模型 263

7.1.4基于自定義監聽器的事件處理流程 264

7.2手勢識別技術介紹 266

7.2.1手勢識別類GestureDetector 266

7.2.2手勢檢測器類GestureDetector 267

7.2.3手勢識別處理事件和方法 270

7.3實戰演練——通過點擊的方式移動

圖片 271

7.4實戰演練——實現各種手勢識別 274

7.4.1布局文件main.xml 274

7.4.2隱藏屏幕頂部的電池等圖標和標題

內容 274

7.4.3監聽觸摸屏幕中各種常用的手勢 275

7.4.4根據監聽到的用戶手勢創建視圖 276

7.5實戰演練——實現手勢翻頁效果 278

7.5.1布局文件main.xml 278

7.5.2監聽手勢 278

第8章在物聯網設備中處理多媒體數據 284

8.1Android多媒體系統架構基礎 284

8.1.1OpenMax框架介紹 285

8.1.2OpenCore框架介紹 286

8.1.3StageFright框架介紹 287

8.2Graphics類詳解 288

8.2.1Graphics類基礎 288

8.2.2使用Graphics類 288

8.3二維動畫 293

8.3.1類Drawable 293

8.3.2實現Tween動畫效果 294

8.3.3實現Frame動畫效果 296

8.4OpenGLES詳解 301

8.4.1OpenGLES基礎 301

8.4.2Android用到OpenGLES 301

8.4.3OpenGLES的基本操作 302

8.4.4繪制圖形 308

8.5音頻開發 312

8.5.1音頻接口類 312

8.5.2AudioManager控制鈴聲 313

8.6錄音詳解 321

8.6.1使用MediaRecorder接口錄制音頻 321

8.6.2使用AudioRecord接口錄音 324

8.7在物聯網設備中播放音樂 327

8.7.1使用AudioTrack播放音頻 327

8.7.2使用MediaPlayer播放音頻 328

8.7.3使用SoundPool播放音頻 328

8.8為物聯網設備實現振動功能 329

8.9實戰鬧鐘功能 330

第9章GPS地圖定位 331

9.1位置服務 331

9.1.1類location詳解 331

9.1.2實現定位服務功能 332

9.1.3實戰演練——在Android設備中實現

GPS定位 334

9.2隨時更新位置信息 336

9.2.1庫Maps中的類 337

  

9.2.2使用LocationManager監聽位置 337

9.2.3實戰演練——監聽當前設備的坐標和

海拔 339

9.3在設備中使用地圖 348

9.3.1添加GoogleMap密鑰 348

9.3.2使用MapAPI密鑰 351

9.3.3實戰演練——在Android設備中使用

谷歌地圖實現定位 353

9.4接近警報 357

9.4.1類Geocoder基礎 357

9.4.2Geocoder的公共構造器和公共方法 359

9.4.3實戰演練——接近某個位置時實現自動

提醒 361

第4篇 傳感器應用篇

第10章Android傳感器系統架構詳解 376

10.1Android傳感器系統概述 376

10.2Java層詳解 377

10.3Frameworks層詳解 383

10.3.1監聽傳感器的變化 383

10.3.2注冊監聽 384

10.4JNI層詳解 395

10.4.1實現本地函數 396

10.4.2處理客戶端數據 400

10.4.3處理服務端數據 403

10.4.4封裝HAL層的代碼 417

10.4.5消息隊列處理 421

10.5HAL層詳解 424

10.6Android傳感器應用開發基礎 432

10.6.1查看包含的傳感器 432

10.6.2模擬器測試工具——SensorSimulator 434

10.6.3實戰演練——檢測當前設備支持的

傳感器 437

第11章光線傳感器和磁場傳感器 439

11.1光線傳感器詳解 439

11.1.1光線傳感器介紹 439

11.1.2使用光線傳感器的方法 440

11.1.3實戰演練——獲取設備中光線

傳感器的值 441

11.1.4實戰演練——顯示設備中光線傳感器

的強度 443

11.2磁場傳感器詳解 445

11.2.1什么是磁場傳感器 445

11.2.2磁場傳感器的分類 446

11.2.3Android系統中的磁場傳感器 446

11.2.4實戰演練——獲取磁場傳感器的3個

分量 447

11.2.5實戰演練——演示常用傳感器的基本

用法 448

第12章加速度傳感器、方向傳感器和

陀螺儀傳感器 458

12.1加速度傳感器詳解 458

12.1.1加速度傳感器的分類 458

12.1.2加速度傳感器的主要應用領域 459

12.1.3線性加速度傳感器的原理 460

12.1.4Android系統中的加速度傳感器 461

12.1.5實戰演練——獲取X、Y、Z軸的

加速度值 462

12.1.6實戰演練——實現仿微信“搖一搖”

效果 464

12.2方向傳感器詳解 471

12.2.1方向傳感器基礎 471

12.2.2Android中的方向傳感器 472

12.2.3實戰演練——測試當前設備的3個

方向值 473

12.2.4實戰演練——開發一個指南針程序 475

12.3陀螺儀傳感器詳解 477

12.3.1陀螺儀傳感器基礎 477

12.3.2Android中的陀螺儀傳感器 478

12.4實戰演練——聯合使用加速度傳感器和

陀螺儀傳感器 481

12.4.1系統介紹界面 481

12.4.2系統主界面 484

第13章旋轉向量傳感器、距離傳感器和

氣壓傳感器 504

13.1旋轉向量傳感器詳解 504

13.1.1Android中的旋轉向量傳感器 504

13.1.2實戰演練——確定設備當前的方向 505

13.2距離傳感器詳解 516

  

13.2.1距離傳感器介紹 516

13.2.2Android系統中的距離傳感器 517

13.2.3實戰演練——實現自動鎖屏功能 519

13.3氣壓傳感器詳解 525

13.3.1氣壓傳感器基礎 526

13.3.2氣壓傳感器在智能手機中的應用 526

13.3.3實戰演練——開發一個Android

氣壓計 526

第14章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 536

14.1溫度傳感器詳解 536

14.1.1溫度傳感器介紹 536

14.1.2Android系統中的溫度傳感器 537

14.1.3實戰演練——開發一個Android

溫度計 539

14.1.4實戰演練——測試電池的溫度 541

14.2濕度傳感器詳解 553

14.2.1Android系統中的濕度傳感器 553

14.2.2實戰演練——獲取遠程濕度傳感器的

數據 554

第5篇 技術提高篇

第15章條形碼解析技術詳解 562

15.1Android拍照系統結構基礎 562

15.2底層程序詳解 564

15.2.1V4L2API 564

15.2.2操作V4L2的流程 565

15.2.3V4L2驅動框架 567

15.2.4實現Video核心層 568

15.3拍照系統的硬件抽象層 571

15.3.1Andorid2.1及其以前的版本 571

15.3.2Andorid2.2及其以后的版本 572

15.3.3實現Camera硬件抽象層 574

15.4拍照系統的Java部分 575

15.5開發拍照應用程序 581

15.5.1通過Intent調用系統的照相機Activity 581

15.5.2調用CameraAPI拍照 582

15.5.3總結Camera拍照的流程 583

15.6解析二維碼 585

15.6.1QRCode碼的特點 585

15.6.2實戰演練——使用Android相機解析

二維碼 585

第16章NFC近場通信技術詳解 594

16.1近場通信技術基礎 594

16.1.1NFC技術的特點 594

16.1.2NFC的工作模式 594

16.1.3NFC和藍牙的對比 595

16.2射頻識別技術詳解 595

16.2.1RFID技術簡介 596

16.2.2RFID技術的組成 596

16.2.3RFID技術的特點 597

16.2.4RFID技術的工作原理 597

16.3Android系統中的NFC 598

16.3.1分析Java層 599

16.3.2分析JNI部分 614

16.3.3分析底層 619

16.4在Android系統編寫NFCAPP的

方法 619

16.5實戰演練——使用NFC發送

消息 622

第17章GoogleNow和AndroidWear

詳解 627

17.1GoogleNow介紹 627

17.1.1搜索引擎的升級——GoogleNow 627

17.1.2GoogleNow的用法 628

17.2AndroidWear詳解 629

17.2.1什么是AndroidWear 629

17.2.2搭建AndroidWear開發環境 630

17.3開發AndroidWear程序 634

17.3.1創建通知 634

17.3.2創建聲音 637

17.3.3給通知添加頁面 639

17.3.4通知堆 640

17.3.5通知語法介紹 641

17.4實戰演練——開發一個AndroidWear

程序 642

17.5實戰演練——實現手機和Android

Wear的交互 649

仿小米錄音機 DVD

一個音樂播放器 DVD

跟蹤定位系統 DVD

仿陌陌交友系統 DVD

手勢音樂播放器 DVD

智能家居系統 DVD

濕度測試儀 DVD

象棋游戲 DVD

iPad搶灘登陸 DVD

OpenSudoku九宮格數獨游戲 DVD

健康飲食 DVD

倉庫管理系統 DVD

個人財務系統 DVD

高仿去哪兒酒店預定 DVD

仿開心網客戶端 DVD

  

  

  

  

X

  

  

IX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