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 / 註冊 --  
 帳號:
 密碼:
  | 註冊 | 忘記密碼
3/26 新書到! 3/19 新書到! 3/14 新書到! 12/12 新書到!
購書流程Q & A站務留言版客服信箱
3ds MaxMayaRhinoAfter EffectsSketchUpZBrushPainterUnity
PhotoShopAutoCadMasterCamSolidWorksCreoUGRevitNuke
C#CC++Java遊戲程式Linux嵌入式PLCFPGAMatlab
駭客資料庫搜索引擎影像處理FluentVR+ARANSYS深度學習
單晶片AVROpenGLArduinoRaspberry Pi電路設計CadenceProtel
HadoopPythonStm32CortexLabview手機程式AndroidiPhone
可查書名,作者,ISBN,3dwoo書號
詳細書籍分類

微帶電路

( 簡體 字)
作者:清華大學《微帶電路》編寫組類別:1. -> 電子工程 -> 電路設計 -> 其它
譯者: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微帶電路 3dWoo書號: 46550
詢問書籍請說出此書號!

缺書
NT售價: 395

出版日:5/1/2017
頁數:522
光碟數:0
站長推薦:
印刷:黑白印刷語系: ( 簡體 版 )
加入購物車 加到我的最愛
(請先登入會員)
ISBN:9787302465331
作者序 | 譯者序 | 前言 | 內容簡介 | 目錄 | 
(簡體書上所述之下載連結耗時費功, 恕不適用在台灣, 若讀者需要請自行嘗試, 恕不保證)
作者序:

譯者序:

前言:

20世紀的60~70年代,國際上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科技革命悄然來臨,微波集成電路即是其中之一,它的出現促進了電子設備的小型化、輕量化,提高了系統的性能和可靠性。盡管當時處于非常年代,我國科技人員還是覺察到這一新技術的重要性。國內有相當一部分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投入這一新領域的研究,清華大學也位列其中。
1972年,本人作為清華大學教師,帶領兩位新教師和幾位學生到成都亞光電工廠開展實踐教學,在微波集成領域進行校企合作,結合廠方對多種微波集成電路產品的研制進行新技術攻關。在此過程中,我們向廠方技術人員和工人學到不少有關微波集成技術新的知識,通過實際工作彌補了實踐經驗的不足。同時大家也深感理論和實踐結合的重要,在實際研制產品時,迫切希望有系統性的理論指導。為此,本人從產品研制中提出的問題出發,對微波集成技術的機理和規律,進行系統性的整理和提煉, 結合當時所研制的產品和搜集到的國外文獻,在廠內開出技術講座,并將講稿整理成《微帶電路》講義,頗受歡迎。隨后和校內的研究工作結合起來,在講義的基礎上擴展內容,整理成書出版。除本人外,楊棄疾、高葆新、張雪霞、秦士和李永和老師也參加了編寫工作。書籍以“清華大學微帶電路編寫組”署名。
本書全面反映了當時微波集成技術的概貌,并結合相當多的實例敘述了各種具體的微波集成無源和有源電路。但我們認為不能使讀者只停留于對這門技術的表面膚淺認識,而應更深入理解這一領域的內在規律,因此涉及微波集成的基本物理機理、理論分析方法乃至必要的數學推導絕不可缺。為此本書從內容安排上注意從淺入深、理論上不故弄玄虛、便于讀者入門; 同時對必要的較有深度的理論分析和具有一定難度的數學分析方法并不避諱。我們認為從對讀者真正負責的角度出發,這樣的安排是合理的。
處于那個年代,國內外科技交流甚少。我們盡最大努力,從可能的渠道吸取了不少國外先進知識,引用了許多國外文獻,尤其是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IEEE Transactions, on MTT》的許多論文和數據。當年成書時未列出參考文獻,目前再版時因年代久遠,難以追憶,仍然空缺,特此說明。
當年,沈肇熙編輯以敏銳的目光,多方捕捉科技作品素材。他主動上門約稿,不顧年邁,幾次來到位于山區的清華綿陽分校,和我們共同商討《微帶電路》的全書安排及許多出版細節。沒有他的鼓勵和推動,本書難以最終出版。在本書再版之際,特向這位敬業的老編輯致以深切的敬意并表達懷念之情。
本書出版以來,承蒙諸多讀者的厚愛,使本書在微波集成技術的發展中起了
小小的作用。歲月流逝,幾十年科技的飛躍發展,本書某些內容已顯陳舊,所述微波集成電路的結構和實際電路在許多方面已被發展或更新,計算機輔助設計也代替了原來常規的電路設計方法,但微波集成理論和技術的許多基本面仍然在書中
得以保持,也許這是時至今日尚有部分讀者仍在閱讀本書的原因。這次應讀者要求再版,如做較大的變動恐將使本書變得面目全非,因此除校正部分錯字外,不對全書內容再作改動,留作微波集成技術發展史的一個歷史記錄。為提供讀者對迄今為止微波集成技術發展全貌有一概括性的認識,在再版中列入“微波集成技術發展概述”以供參考,至于對本領域最新知識的詳細了解,則完全可由當前的許多科技書籍和文獻資料得到滿足。
數十年歲月,彈指一揮間,世事滄桑,現在作者們有的已故去,有的進入了其他單位。我們生者都已步入老年,已經和業務工作脫離,希望本書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再版后能為國家科技事業奉獻一份余熱。
非常感謝深圳興森快捷射頻實驗室徐興福主任對本書再版的積極推動和熱情推薦,也感謝清華大學出版社盛東亮編輯和他的同事為本書再版所付出的辛勤勞動,他們對本書的支持和貢獻令人永志難忘。
李征帆2017年1月





內容簡介:

本書敘述和分析了微波集成電路系統的無源和有源部分,對電路的核心載體——微帶線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涉及微帶線的特性、物理機理和參量計算,在此基礎上敘述了由微帶線構成的單元電路、無源微波集成電路元件、有關的微波半導體器件機理、有源微波集成電路元件乃至電路系統,給出微波集成電路分析設計方法及設計計算實例,介紹其實際應用以及電路實際結構。
本書反映了微波集成電路的概貌,全書引導讀者從最基本的電磁場和網絡概念出發,由淺入深,逐步深入理解電路機理,掌握分析計算方法,最后達到融會貫通的程度。對微波集成電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為從事這一領域的研發工作奠定基礎、啟迪創新思路。
本書適合作為高等學校電子科學與技術、集成電路設計與系統等專業的本科生與研究生參考教材,也可作為從事微波、天線、集成電路設計等行業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目錄:

推薦序Ⅰ

前言Ⅲ

編寫說明Ⅴ

第0章緒論——微波集成技術發展概述

第1章微帶線基礎

1.1微帶線的發展及其應用

1.2微帶線的構成

1.3微帶線的特性阻抗和相速

1.4微帶線的損耗

1.4.1介質損耗

1.4.2導體損耗

1.5微帶線的色散特性

1.5.1波導波型

1.5.2表面波型

1.6其他形式的幾種微帶線

1.7小結

第2章微波網絡基礎

2.1概述

2.2矩陣的基本運算規則

2.3微波網絡的各種矩陣形式

2.3.1阻抗矩陣

2.3.2導納矩陣

2.3.3A矩陣(A、B、C、D矩陣)

2.3.4散射矩陣(S矩陣)

2.4基本電路單元的矩陣參量

2.5參考面的問題

2.6變壓器網絡(正切網絡)

2.7二口網絡的工作特性參量

2.8信號源失配的影響

2.9無損三口網絡的特性

2.10魔T的特性及其應用

2.11電橋、定向耦合器的特性和應用

2.12小結

附錄A無損網絡S參量特性的證明

第3章耦合微帶線

3.1概述

3.2均勻介質耦合微帶線奇偶模激勵下的微分方程

3.3非均勻介質的耦合微帶線

3.4耦合微帶線的奇偶模參量

3.5耦合微帶線單元的網絡參量和等效電路

3.6小結

第4章微帶線的不均勻性

4.1概述

4.2微帶線截斷端的等效電路

4.3微帶線間隙的等效電路

4.4微帶線的尺寸跳變

4.5微帶線直角折彎

4.6微帶線T接頭

第5章微帶濾波器和變阻器

5.1微帶濾波器概述

5.2集總參數低通原型濾波器

5.2.1按最大平坦度特性設計

5.2.2按切比雪夫特性設計

5.3微帶半集總參數低通濾波器

5.4濾波器之間的變換關系(相對帶寬較窄情況)

5.5濾波器中的倒置轉換器

5.6按低通原型設計的窄帶寬帶通濾波器

5.7帶阻濾波器

5.7.1頻帶較窄時的近似設計

5.7.2帶阻濾波器的嚴格設計

5.8元件損耗的影響

5.9微帶變阻器概述

5.10指數漸變線

5.11四分之一波長多節變阻器

5.12變阻濾波器

5.13短節變阻器

5.14小結

第6章微帶線電橋、定向耦合器和分功率器

6.1概述

6.2耦合線定向耦合器

6.2.1基本原理

6.2.2奇、偶模的分析和計算公式

6.2.3微帶耦合線定向耦合器的具體問題

6.3分支線電橋和定向耦合器

6.3.1對稱分支線定向耦合器及其中心頻率設計公式

6.3.2對稱分支線定向耦合器的頻帶特性及考慮頻帶寬度情況下的設計方法

6.3.3“結電抗”效應的影響及其修正

6.3.4不對稱的分支電橋和定向耦合器

6.4環形電橋和定向耦合器

6.4.1一般形式

6.4.2寬頻帶環形電橋

6.5分功率器(功率分配器)

6.5.1二等分分功率器

6.5.2不等分的二分支分功率器

6.5.3寬頻帶等分分功率器

6.5.4寬頻帶不等分分功率器

6.6小結

第7章微帶電路元件的構成

7.1微帶電路的結構及其重要性

7.2屏蔽盒

7.3同軸—微帶轉換接頭

7.4波導—微帶轉換接頭

7.5微帶電路中固體器件的安裝

7.5.1管殼固定在接地板(熱沉)上

7.5.2梁式引線二極管

7.5.3管芯直接焊接法

7.5.4陶瓷片封裝法

7.6偏壓電路和隔直流方法

第8章微帶固體控制電路

8.1概述

8.2PIN管

8.2.1基本原理

8.2.2PIN管的等效電路

8.2.3PIN管的參數

8.3微帶線開關

8.3.1單刀單擲開關(微波調制器)

8.3.2單刀雙擲開關(微波換接器)

8.4微帶限幅器和可變衰減器

8.5微帶二極管數字移相器

8.5.1概述

8.5.2開關線移相器

8.5.3負載線移相器

8.5.4混合型移相器

8.5.5高通—低通型移相器

8.6小結

第9章微帶混頻器

9.1概述

9.2表面勢壘二極管

9.2.1基本原理

9.2.2等效電路及參量

9.2.3表面勢壘二極管的結構

9.3表面勢壘二極管的噪聲溫度比和混頻電導

9.3.1二極管的噪聲溫度比

9.3.2混頻電導

9.4二極管混頻器

9.4.1基本原理

9.4.2二極管微帶混頻器

9.4.3鏡像回收和鏡像抑制

9.5微帶混頻器的設計和調試

9.5.1方案考慮

9.5.2混頻器微帶電路的設計

9.5.3混頻器電指標的估算

9.5.4混頻器的性能及其測試

第10章微帶倍頻器

10.1概述

10.2變容管的基本特性

10.3變容管低次倍頻器

10.3.1基本原理

10.3.2設計表格

10.4微帶變容管倍頻器設計實例

10.5階躍恢復二極管的基本特性

10.6階躍管倍頻器的工作過程及設計方法

10.6.1階躍管脈沖發生器

10.6.2諧振電路

10.6.3輸出帶通濾波器

10.6.4偏壓電路

10.6.5倍頻效率

10.7微帶階躍管倍頻器的設計實例及調測

10.7.1400~2000MHz五倍頻器

10.7.21000~5000MHz五倍頻器

10.8小結

第11章微帶參量放大器

11.1概述

11.2參量放大器的基本原理

11.2.1非線性電抗中的能量關系

11.2.2參放變容二極管

11.2.3非簡并參放的等效電路

11.2.4參量放大器的增益

11.2.5參量放大器的通頻帶

11.2.6參放噪聲系數

11.3微帶單回路參放設計

11.3.1基本設計原則

11.3.2微帶參放電路設計

11.4微帶寬頻帶參量放大器

11.4.1展寬頻帶的物理概念

11.4.2寬頻帶參放電路原理

11.4.3寬頻帶參放設計

第12章微波晶體管放大器

12.1概述

12.2微波晶體管小信號等效電路

12.3噪聲系數

12.4S參量分析

12.4.1定義和物理意義

12.4.2晶體管放大器的增益

12.4.3晶體管放大器的穩定性

12.5小信號微波放大器的設計

12.5.1單向化設計

12.5.2絕對穩定情形下的設計

12.5.3潛在不穩定情形下的設計

12.6小結

附錄A微波晶體管小信號等效電路的解

附錄BS參量與y、h、z參量轉換公式

第13章微帶參量及微帶電路的測量

13.1微帶系統測量的特點

13.2微帶線的相速和特性阻抗的測量

13.3微帶線的損耗和微帶電路S參量的測量

13.4微帶轉換接頭插入駐波比的測量

13.5微帶系統阻抗的測量

13.6微帶系統的相位測量問題

13.7微帶不均勻性的測量

13.7.1微帶終端效應的測量

13.7.2微帶彎曲參量的測量

13.7.3微帶線結效應的測量

第14章分析微帶參量的一些數學方法

14.1概述

14.2橫電磁波(TEM波)的橫向分布

14.3用保角變換法求分布電容的一般原理

14.4無厚度空氣微帶線特性阻抗略解

14.5多角形變換

14.6無厚度空氣微帶線特性阻抗Z00的嚴格解

14.7無厚度空氣微帶線特性阻抗的近似變換解法

14.8有效介電常數

14.9耦合微帶線特性阻抗的保角變換解法

14.10格林公式和部分鏡像法

14.11用格林公式求微帶線分布電容

14.12方塊導體片的電容

14.13微帶線截斷端的等效電容

14.14微帶線間隙的等效電容

14.15用格林公式求耦合微帶線特性阻抗

附錄雅可比橢圓函數簡述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