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 / 註冊 --  
 帳號:
 密碼:
  | 註冊 | 忘記密碼
3/26 新書到! 3/19 新書到! 3/14 新書到! 12/12 新書到!
購書流程Q & A站務留言版客服信箱
3ds MaxMayaRhinoAfter EffectsSketchUpZBrushPainterUnity
PhotoShopAutoCadMasterCamSolidWorksCreoUGRevitNuke
C#CC++Java遊戲程式Linux嵌入式PLCFPGAMatlab
駭客資料庫搜索引擎影像處理FluentVR+ARANSYS深度學習
單晶片AVROpenGLArduinoRaspberry Pi電路設計CadenceProtel
HadoopPythonStm32CortexLabview手機程式AndroidiPhone
可查書名,作者,ISBN,3dwoo書號
詳細書籍分類

Packet Tracer經典案例之路由交換入門篇

( 簡體 字)
作者:劉彩鳳類別:1. -> 程式設計 -> 綜合
譯者: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Packet Tracer經典案例之路由交換入門篇 3dWoo書號: 47084
詢問書籍請說出此書號!

缺書
NT售價: 390

出版日:6/1/2017
頁數:416
光碟數:0
站長推薦:
印刷:黑白印刷語系: ( 簡體 版 )
加入購物車 加到我的最愛
(請先登入會員)
ISBN:9787121315251
作者序 | 譯者序 | 前言 | 內容簡介 | 目錄 | 
(簡體書上所述之下載連結耗時費功, 恕不適用在台灣, 若讀者需要請自行嘗試, 恕不保證)
作者序:

譯者序:

前言:

序 言
作為思科公司最大和最重要的一項公益事業,思科網絡技術學院項目自1998年進入中國,在近20年的時間里,思科公司累計建立了800多所思科網絡技術學院,培養了超過40萬名優秀的網絡技術人才。現如今思科網絡技術學院在校學生人數超過6萬人,持續為中國信息產業的飛速發展提供了人才儲備。中國教育部連續多年為思科公司頒發了“特殊貢獻獎”和“最佳合作伙伴獎”。
思科網絡技術學院項目在中國所取得的驕人成績,離不開兢兢業業工作的老師們數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鉆研。劉彩鳳老師就是其中非常突出的一位。劉老師第一次引起我的注意,緣于2009年那場競爭激烈的比賽—思科公司在成都舉辦的全國大學生網絡技術總決賽。競賽現場高手林立,網絡精英匯聚一堂,一決高低,劉老師帶領的煙臺職業學院學生團隊獲得了全國二等獎。放眼全國,計算機專科院校人才濟濟,本科院校在硬件條件、學生資源等方面更是遙遙領先。相比之下,獲勝的煙臺職業學院代表隊成為了這次比賽的“黑馬”。大家在驚嘆之余,認為這或許是一次巧合。然而,僅在一年之后,煙臺職業學院的兩支代表隊雙雙晉級,再現鋒芒。這足以證明,煙臺職業學院代表隊不是歪打正著,而是實力在握。劉老師和她的團隊克服了重重困難,成功的背后是他們付出的超乎想象的艱辛和努力,還有她對學生的那種無私的關愛,讓人為之動容。更令人欽佩的是,劉老師在思科公司舉辦的各項比賽中接連獲獎,她的教學案例多次在國內和國際上獲獎,尤其是在2013年思科公司舉行的首屆全球教師教學資源設計競賽(GIR Contest)中,劉老師的英文教學資源“Skills Challenge”一舉獲得全球第一名,在全球教師隊伍中為中國教師贏得了極高的榮譽,這是我們中國教師的驕傲!更為可貴的是,劉老師無償地把自己嘔心瀝血設計的教學案例分享給全世界的老師和學生們,贏得了大家的尊重。
基于此,所有人,包括我在內,都期盼著劉老師能夠把自己多年來使用Packet Tracer設計的經典教學案例,包括教學經驗和總結,匯編成冊,分享給奮斗在教學一線的老師和努力學習網絡技術的學生們。通過本書,劉老師實現了她又一個夢想—讓更多的人從中獲得啟發,少走彎路。劉老師以一個教師的情懷,詮釋了她對教育事業和對學生的熱愛。本書是思科網絡技術學院項目在中國開展近20年來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我謹代表我個人,向劉老師和她的家人、為本書做出貢獻的師生們,以及電子工業出版社的宋梅編審,表示由衷的感謝。同時,也衷心祝愿學習這套書的老師們在教學上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祝愿學習這套書的同學們能夠在攀登網絡技術的高峰上取得更大的進步!

韓 江
思科公司大中華區企業社會責任經理
2017年6月5日于北京
前 言
十年磨一劍。2017年是我作為思科網絡技術學院專職講師的第11個年頭,呈現給讀者的這本書是我十多年來教學實踐的總結與積淀。
寫書背景
2011年10月,我有幸受邀參加思科首屆大中華區教師論壇北京籌備會議。由于我基于Cisco Packet Tracer設計的英文教學案例“Troubleshooting”在亞太區獲得一等獎,思科公司大中華區企業社會責任經理韓江先生提議讓我寫一本Packet Tracer教學案例分享給思科網絡技術學院的師生們。因繁重的教學工作,加上瑣碎的家務,此事一直被擱置。2013年9月,很榮幸基于Packet Tracer設計的英文教學資源“Skills Challenge”再一次在亞太區獲獎,并獲得全球第一名。領導、同事和學生們都強烈要求我寫一本教學案例,感恩大家的厚愛,2013年我開始收集整理。2016年12月,書名由韓江經理正式確定,最后在宋梅編審的鞭策與鼓勵下,才將想法最終落筆成書。歷時四年,得到了思科公司、學校領導、同事以及學生們的大力支持,非常高興本書終于可以和讀者朋友們見面了。
本書目標
本書基于Packet Tracer開發了大量經典、實用、富有趣味性和挑戰性的教學案例,其目標是培養讀者對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興趣,引領讀者從此愛上網絡技術,主動探索和發現全新的網絡世界,讓網絡技術更好、更廣泛地應用于生活,進而打造“互聯網+”時代的網絡技術精英。
內容組織
案例設計遵循認知規律,由簡至繁,從單項到綜合。采用從訪問網絡設備到管理網絡設備再到配置網絡設備的邏輯架構模式。全書共8章,各章簡要內容如下。
第1章 訪問網絡設備:主要介紹網絡設備常用的訪問方法,通過本地控制臺的CTY訪問,通過Telnet、SSH的VTY訪問,通過終端服務器的TTY訪問,以及通過瀏覽器的Web訪問。
第2章 管理網絡設備:主要介紹設備的基本配置,設備的口令恢復,配置文件的備份與恢復,IOS的備份與恢復,DHCP和CDP協議的應用等。
第3章 學習VLAN技術:主要介紹VLAN的基本概念,單臺交換機、兩臺交換機,以及多臺交換機VLAN的配置、Trunk、DTP和VTP協議的應用等。
第4章 學習直連路由:主要介紹Cisco路由器和交換機的誕生背景,設備功能、分類及型號,路由器與三層交換機的區別與聯系,路由器物理接口和網絡模塊的類型及識別,邏輯接口類型,實現VLAN間路由的方法,路由表組成、原理及特點等。
第5章 學習靜態路由:主要介紹靜態路由的特點與應用場合、標準靜態路由、ARP代理,特殊靜態路由及企業網綜合配置等。
第6章 學習RIP路由協議:主要介紹RIP協議特點、版本、原理及4個場景網絡的應用配置,包括有類網絡、不連續網絡、等長子網掩碼的網絡以及采用VLSM和CIDR的網絡。
第7章 RIP網絡實戰:主要介紹RIP協議的綜合應用,包括網絡故障分析、定位及故障排除,企業網綜合配置以及園區網規劃等。
第8章 Multiuser分布式多用戶案例:主要介紹Packet Tracer Multiuser的功能特點,常見連接故障,以及Multiuser兩用戶、三用戶和多用戶PT實例的連接及配置等。
本書特色
教學案例豐富,達80多個。案例設計力求創新,設計思路循序漸進,環環相扣。案例形式新穎活潑而不失嚴謹務實,內容簡潔清晰而不失深刻厚重。讓讀者在仿真環境中快樂地學習,啟發思考,激發靈感。
案例設計,源于實踐不拘一格
案例獨特、類型多樣。有來自課堂、實驗室的,也有來自企業、園區網的;有配置類的,也有排錯類的;有單機單用戶類的,也有團隊協作類的;有探索發現類的,也有邏輯推理類的;有師生互動類的,也有自主完成類的;有實驗驗證類的,也有技能強化類的;有課內學做類的,也有課外拓展類的;有基礎訓練類的,也有挑戰闖關類的。
內容編排,融網絡技術于生活
把枯燥知識生活化和故事化,借助生活場景,讓讀者體會學習就是生活。例如,第1章有關遠程登錄的場景,讓讀者對訪問網絡設備充滿了好奇;第4章通過一段浪漫傳奇的愛情故事,引出路由器偉大而神圣的誕生背景;通過IT部門技術面試闖關場景,整合了前面所學知識;第5章通過課堂師生互動場景,掌握各種靜態路由的配置,讓讀者開闊眼界,茅塞頓開;第7章通過實驗室小組故障排錯場景,讓讀者身臨其境,輕松理清排錯思路。
表現形式,集知識趣味于一體
把枯燥知識趣味化,借助趣味案例,讓讀者感到學習就是樂趣。例如,第2章探索網絡拓撲結構的場景將帶領大家一起發現網絡的奧秘,深刻體會學習網絡技術所帶來的樂趣,讓學習如同玩一場游戲;第8章Multiuser多用戶場景是對傳統實驗課的顛覆,它倡導團隊協作,共同進步,如同聯機游戲;課后挑戰闖關場景,有的設置了重重障礙,讓讀者必須開動腦筋,冥思苦想,只有熟練掌握技術,做到活學活用,才能順利闖關。
案例開發歷經了邊設計、邊實施、邊診斷、邊改進、邊優化的一系列加工過程,在長期實踐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打開了學生的思維,帶領大家走上一條探索學習的道路。
讀者對象
本書既可作為思科網絡技術學院及相關大、中專院校的網絡技術專業教材,也可作為相關本科院校的實驗實訓指導書,還可作為高等院校網絡方向的教輔用書和計算機網絡技能比賽的訓練手冊,同時也是初學者理想的學習指南。
閱讀建議
建議讀者按順序閱讀本書,因為案例設計循序漸進,環環相扣。對于有基礎、有經驗的讀者,可以直接選讀某些章節內容。特別聲明:在本書邏輯拓撲圖中,設備間的連線若是虛線則表示采用交叉線。
本書由劉彩鳳編寫并統稿,韓茂玲參與編寫了第3章,參加編寫工作的還有崔玉禮、于洋和王笑娟。感謝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副院長房培玉教授(原煙臺職業學院信息工程系主任)引導我走進思科網絡技術學院,開啟了我的網絡教學生涯;感謝原思科網絡技術學院全球技術總監John Lim及其團隊,使我有機會參加全球設計競賽,吸收國內外先進教學理念,提升設計能力;感謝思科大中華區公共事務部總監練沛強先生,本書編寫工作得到了練總大力支持;感謝思科網絡技術學院全球產品經理劉亢,給了我參與Cisco Packet Tracer測試的機會,鼓勵我參加基于Packet Tracer的教學案例設計競賽,讓我不斷提高;感謝思科公司大中華區企業社會責任經理韓江先生,讓我有幸參與思科校企案例項目的開發,積累素材,堅定我的創作信念,也正因為韓江經理的提議才誕生了此書;感謝電子工業出版社宋梅編審,沒有宋老師的鞭策和鼓勵,本書與讀者見面將會遙遙無期,正是宋老師的加班工作,才加快了本書的出版進程;感謝思科網絡技術學院大中華區技術經理李滌非老師多年來對我專業的指導和經驗傳授,讓我在寫作上少走了很多彎路;感謝思科公司徐如瀅經理,讓我有機會與思科合作院校進行交流,一路攜手,使我不斷總結提高;感謝思科公司熊露穎經理,讓我有機會參與思科授課計劃的制訂及PT考試系統的開發,為本書編寫奠定了基礎。
感謝煙臺職業學院教務處長原憲瑞教授在教育理念和整體架構上給予我的指導和影響;感謝煙臺職業學院信息工程系王作鵬主任在本書創作過程中給予的支持和指導;感謝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負責人薛元昕教授,在課程建設及資源開發方面給予我的幫助;感謝原煙臺紅十字會副秘書長王吉永老先生,咫尺近鄰遲志邦老師,煙臺職業學院徐言超老師、張津銘老師和郝志宏老師,廣州市黃埔職業技術學校何力老師,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王愛華老師,中國石油大學肖軍弼老師和曹紹華老師等對本書編寫工作的大力支持。
感謝我的學生團:王雪蕾(XL 15NET2)、尹翠紅(11NET1)、汲海倫(10NET1)、卜云霞(11NET1)、李璇(LX 14NET1)、胡穎(HY 15NET2)、謝頌根(XSG 13NET)、趙柳玉(07NET1)、黎振(08NET2)、宋術君(09NET1)、王順順(11NET2)、孫夢雪(12NET)、門英達(12NET)、高海華(14NET2)、王美超(WMC 15NET1)、杜文超(DWC 15NET2)、張彬(ZHB 15NET2)等同學,對本書的編寫提出了很多寶貴意見,并對相關技術細節進行了驗證,他們對本書貢獻巨大。尤其感謝我的學生雪蕾(XL),是她陪伴我完成了本書創作。最后,感謝思科公司、感謝思科網絡技術學院,以及對本書寄予厚望的老師、歷屆的學生們,是你們給了我無限動力。
感言
本書創作過程非常艱辛,寫作周期長,設計的案例也要在實踐中不斷驗證。為潛心創作,我需要階段性封閉。在封閉期間,通信工具時常會中斷,感謝家人、朋友、同事對我的支持、理解和包容。盡管創作艱辛,但我很享受設計靈感一次次迸發的過程,期盼與大家一起分享這份設計成果。雖然盡了最大努力,但鑒于本書是筆者的處女作,水平和視野有限,書中難免存在紕漏和不足之處,愿讀者朋友們給予建議指正,我將不勝感激,并不斷修改加以完善。
劉彩鳳
2017年5月于煙臺
內容簡介:

本書基于Cisco Packet Tracer模擬器開發了大量經典、實用的教學案例,以啟發讀者思考,激發讀者靈感,讓讀者快樂學習。其特色是:案例設計,源于實踐不拘一格;內容編排,融網絡技術于生活;表現形式,集知識、趣味于一體。全書共8章。第1章訪問網絡設備,介紹了CTY、VTY、TTY和Web四種訪問方法;第2章管理網絡設備,介紹了路由器和交換機的基本配置、口令恢復、IOS及配置文件的備份與恢復、DHCP和CDP協議等;第3章學習VLAN技術,介紹了VLAN的配置、Trunk、DTP和VTP協議的應用等;第4章學習直連路由,介紹了路由器和三層交換機的功能特點、設備型號及支持的模塊類型、路由器物理接口類型及識別、邏輯接口類型、VLAN間路由的4種方法及路由表等;第5章學習靜態路由,介紹了靜態路由的特點及應用場合、標準靜態路由的配置、7種特殊靜態路由的配置、企業網綜合配置等;第6章學習RIP協議,介紹了協議的特點、版本、原理及多場景網絡的配置和問題解決方案;第7章RIP網絡實戰,介紹了網絡故障排錯、企業網綜合配置和園區網的規劃等;第8章Multiuser分布式多用戶案例,介紹了Multiuser的功能、特點及常見的連接故障、PT實例的連接及其配置等。本書既可作為思科網絡技術學院及相關大、中專院校的網絡技術專業教材,也可作為相關本科院校的實驗實訓指導書,還可作為高等院校網絡方向的教輔用書和計算機網絡技能比賽的訓練手冊,同時也是初學者理想的學習指南。

目錄:

第1章 訪問網絡設備 1
1.1 CTY訪問網絡設備 2
1.1.1 認識Console端口 2
1.1.2 場景一:通過Console訪問路由器 3
1.1.3 配置Console線路 6
1.2 VTY訪問網絡設備 6
1.2.1 認識遠程登錄 6
1.2.2 場景二:配置Telnet 7
1.2.3 場景三:配置SSH 10
1.3 TTY訪問網絡設備 13
1.3.1 認識終端服務器 13
1.3.2 場景四:連接終端服務器 14
1.3.3 配置終端服務器 17
1.3.4 接入終端服務器 21
1.4 Web訪問網絡設備 23
1.4.1 認識GUI界面 23
1.4.2 場景五:準備訪問GUI 24
1.4.3 通過Web接入 26
1.5 挑戰過關練習 28
第2章 管理網絡設備 30
2.1 管理交換機 31
2.1.1 交換機的基本命令 31
2.1.2 場景一:交換機的基本配置 33
2.1.3 場景二:交換機的口令恢復 37
2.1.4 場景三:交換機機配置文件的備份與恢復 39
2.1.5 文件備份命令總結 44
2.2 管理路由器 45
2.2.1 路由器的基本命令 45
2.2.2 場景四: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46
2.2.3 場景五:路由器的口令恢復 50
2.2.4 場景六:路由器配置文件的備份與恢復 52
2.2.5 動態主機配置協議DHCP 54
2.2.6 場景七:配置路由器的DHCP服務 55
2.3 管理設備IOS 58
2.3.1 認識網絡設備IOS 58
2.3.2 認識IOS命名規則 59
2.3.3 場景八:升級交換機的IOS 59
2.3.4 場景九:恢復路由器的IOS 65
2.4 探索網絡拓撲 69
2.4.1 認識思科發現協議 69
2.4.2 場景十:應用CDP協議 69
2.4.3 場景十一:探索網絡拓撲結構 76
2.5 挑戰過關練習 80
第3章 學習VLAN技術 84
3.1 認識VLAN技術 85
3.1.1 VLAN的概念 85
3.1.2 VLAN的優點 86
3.1.3 VLAN的分類 86
3.1.4 VLAN的配置 87
3.2 多場景VLAN配置 91
3.2.1 場景一:單交換機VLAN配置 91
3.2.2 場景二:兩臺換機VLAN配置 93
3.2.3 場景三:多交換機VLAN配置 95
3.3 認識Trunk技術 99
3.3.1 認識Trunk干道 100
3.3.2 認識DTP協議 103
3.3.3 分析Trunk結果 107
3.3.4 排查Trunk故障 108
3.3.5 場景四:應用Trunk技術 110
3.4 認識VTP技術 116
3.4.1 認識VTP協議 117
3.4.2 認識VTP修剪 119
3.4.3 分析VTP通告 120
3.4.4 學習VTP配置 122
3.4.5 場景五:應用VTP技術 127
3.5 挑戰過關練習 132
3.5.1 挑戰過關練習一 132
3.5.2 挑戰過關練習二 133
3.5.3 挑戰過關練習三 135
第4章 學習直連路由 138
4.1 認識Cisco路由設備 139
4.1.1 Cisco路由器因愛而生 139
4.1.2 認識路由器 140
4.1.3 Cisco交換機誕生背景 143
4.1.4 認識交換機 143
4.1.5 路由設備對比 146
4.2 認識物理接口直連路由 147
4.2.1 認識路由器物理接口 147
4.2.2 實驗一:配置路由器物理接口 149
4.2.3 場景一:采用傳統路由器實現VLAN間路由 152
4.2.4 認識三層交換機物理接口 156
4.2.5 實驗二:配置三層交換機物理端口 157
4.2.6 場景二:三層交換機物理接口VLAN間路由 159
4.3 認識邏輯接口直連路由 161
4.3.1 認識路由器子接口 161
4.3.2 場景三:單臂路由器實現VLAN間路由 162
4.3.3 認識三層交換機SVI接口 167
4.3.4 場景四:三層交換機SVI實現VLAN間路由 168
4.3.5 認識設備環回接口 171
4.4 分析路由表 172
4.4.1 認識路由表 172
4.4.2 認識直連路由 173
4.4.3 分析路由表結構 173
4.4.4 剖析路由表原理 177
4.4.5 路由表的層次化 178
4.5 網絡工程師技術面試闖關 180
4.6 挑戰過關練習 189
4.6.1 挑戰過關練習一 189
4.6.2 挑戰過關練習二 190
第5章 學習靜態路由 193
5.1 認識靜態路由 194
5.1.1 靜態路由的特點 194
5.1.2 靜態路由的應用 194
5.1.3 靜態路由的類型 195
5.1.4 靜態路由的語法 195
5.2 配置標準靜態路由 195
5.2.1 場景一:配置下一跳靜態路由 195
5.2.2 場景二:配置出接口靜態路由 200
5.2.3 場景三:下一跳與出接口對ARP表的影響 203
5.2.4 認識ARP代理 206
5.3 配置特殊靜態路由 211
5.3.1 場景四:配置默認路由 211
5.3.2 場景五:配置主機路由 219
5.3.3 場景六:配置匯總路由 222
5.3.4 場景七:配置黑洞路由 226
5.3.5 場景八:配置浮動路由 229
5.3.6 場景九:配置等價路由 232
5.3.7 場景十:配置遞歸路由 234
5.3.8 特殊靜態路由小結 237
5.4 企業網綜合配置案例 237
5.4.1 任務背景 237
5.4.2 網絡拓撲 238
5.4.3 配置任務 238
5.4.4 任務實施 239
5.4.5 連通測試 243
5.4.6 案例小結 244
5.5 拓展思維案例 244
5.5.1 案例一:網絡配置挑戰 244
5.5.2 案例二:潛精研思挑戰 245
5.5.3 案例三:開拓創新挑戰 246
5.5.4 案例四:面試闖關挑戰 247
第6章 學習RIP路由協議 249
6.1 認識RIP路由協議 250
6.1.1 認識動態路由協議 250
6.1.2 RIP路由協議的特點 251
6.1.3 RIP路由協議的版本 251
6.1.4 RIP路由協議的原理 252
6.1.5 RIP路由協議的配置 255
6.2 配置多個場景的網絡 256
6.2.1 場景一:配置有類網絡 256
6.2.2 場景二:配置不連續網絡 258
6.2.3 場景三:配置等長掩碼網絡 262
6.2.4 場景四:配置VLSM與CIDR網絡 264
6.2.5 總結一:收發更新原則 266
6.3 RIPv2解決RIPv1存在的問題 267
6.3.1 問題一:解決不連續網絡問題 267
6.3.2 問題二:解決VLSM&CIDR問題 269
6.3.3 總結二:兩個版本的區別與聯系 272
6.4 驗證RIP協議特性 272
6.4.1 實驗一:驗證用跳數度量最佳路徑 272
6.4.2 實驗二:驗證最大負載均衡路徑數 278
6.4.3 實驗三:驗證度量的最大跳數限制 280
6.4.4 實驗四:驗證更新的最大路由條數 286
6.4.5 實驗五:驗證兩個版本更新的不同 294
6.5 挑戰闖關訓練 298
6.5.1 挑戰任務 298
6.5.2 挑戰闖關練習拓撲 299
第7章 RIP網絡實戰 301
7.1 RIP網絡故障排錯案例 302
7.1.1 故障原因分析 302
7.1.2 場景一:故障排錯案例 303
7.1.3 故障排錯總結 306
7.2 企業網綜合配置案例 307
7.2.1 任務一:配置接口地址 310
7.2.2 任務二:配置路由協議 310
7.2.3 任務三:關閉自動匯總 312
7.2.4 任務四:配置靜態路由 314
7.2.5 任務五:傳播默認路由 316
7.2.6 任務六:配置路由注入 317
7.2.7 任務七:配置被動接口 318
7.2.8 任務八:設置計時參數 319
7.2.9 任務九:測試網絡連通 320
7.3 園區網絡規劃案例 323
7.3.1 園區網絡規劃方案A 323
7.3.2 園區網絡規劃方案B 326
7.3.3 園區網絡規劃方案C 330
7.3.4 園區網絡規劃方案D 333
7.3.5 園區網規劃方案總結 337
7.3.6 園區網絡優化方案A 337
7.4 課外拓展訓練 340
7.4.1 訓練一:分析能力技能挑戰 340
7.4.2 訓練二:綜合應用技能挑戰 341
7.4.3 訓練三:奇思妙想技能挑戰 342
7.4.4 訓練四:洞察分析技能挑戰 342
第8章 Multiuser分布式多用戶案例 344
8.1 PT Multiuser實驗案例 345
8.1.1 PT Multiuser功能簡介 345
8.1.2 PT Multiuser案例背景 346
8.1.3 PT Multiuser實例創建 348
8.1.4 PT Multiuser實例連接 350
8.1.5 PT Multiuser連通測試 353
8.1.6 PT Multiuser故障排錯 355
8.2 PT Multiuser綜合案例 357
8.2.1 PT Multiuser任務背景 357
8.2.2 PT Multiuser任務分解 359
8.2.3 PT Multiuser任務實施 360
8.2.4 PT Multiuser實例連接 367
8.2.5 PT Multiuser互聯結果 384
8.2.6 PT Multiuser連通測試 385
8.2.7 PT Multiuser冗余測試 388
8.2.8 PT Multiuser中斷示意圖 393
8.3 PT Multiuser拓展案例 394
8.3.1 PT Multiuser網絡拓撲 394
8.3.2 PT Multiuser地址規劃 396
8.3.3 PT Multiuser項目需求 397
參考文獻 399
序: